新形势下院校主导型的教育联盟实践探析

2016-10-21 22:03王虹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新形势

王虹

【摘要】院校主导型的教育联盟能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易于获得外界的广泛认同以及更多资助,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够在日趋白热化的教育市场中谋取更大的优势和更高地地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我国逐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主要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更好配置和优化,在不同高校间进行广泛合作,开展合并办学。眼下高校间出现了谋取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联合自强的新型教育联盟的发展势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强烈需要、国内外不断加剧的高等教育竞争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院校主导型的良性发展。本文注重分析院校主导下的教育联盟实践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院校主导型;教育联盟;教育实践

前言

我国业已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极速传播、信息量高速膨胀,高校为了赢得未来发展以及生存的更好机会,通常情况下会寻找彼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校合作伙伴。打造高校教育联盟,笔者认为,高校教育联盟能够使参与到该联盟的各个高等院校获取和使用其它高校的优势资源,实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效果。高校既保留了自身的优势资源,弥补劣势资源的缺憾,也能够充分地运用教育联盟中的其他优势资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存在的高校教育联盟提升了高校声誉,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学科交叉,降低了教育成本,能够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1.教育聯盟与院校主导型的教育联盟

1.1战略联盟

教育联盟的定义来自于企业管理领域的战略联盟。Gulati是美国著名的西北大学教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指的是不同企业之间共享、交换或共同研发新服务或者产品的一种自发性活动。它是诸多目标或者动机共同推动而形成的结果,体现形式有所不同,它能够建立在企业横向或者纵向的界限上。这个概念有效地挣脱了之前战略联盟的概念中对组织形态造成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延伸了战略联盟的范畴。Gulati教授所界定的战略联盟的概念涵盖了三大基本要件:第一是,它会牵涉到多个企业独立存在的。第二,战略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所有有关方的特定战略目标,共同分享战略联盟带来的各种利益。第三,联盟存在不同形式的组织形态,比如横向的或者横向的。战略联盟理论为进一步搭建和发展教育联盟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1.2教育联盟

笔者认为,教育联盟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各个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战略联盟行为。教育联盟区别于战略联盟指出在于联盟的范围、主体以及目标都不相同:比如主导教育联盟的力量是具备了一定教育职能的相关教育机构;教育联盟的具体范围涵盖了和教育有直接关系的所有活动;其目标是通过组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教育联盟中各个教育机构的共同发展。教育联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在联盟中既合作又竞争。它有两个关键特征:首先是联盟的主体应该是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机构,其次是联盟目标和教育活动关系密切。

就组织影响的广度及深度来讲,教育联盟中的“联盟”的概念比“战略联盟”更加宽泛。当前国内外很多高等院校受到了内部与外部不同程度的影响,组建了相应的教育联盟,其中,院校主导型的教育联盟指的是,院校在组建教育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能够决定教育联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该教育联盟的具体范围涵盖了和教育有直接关系的所有活动。笔者重点论述院主导型的教育联盟实践问题。

2.高校主导下不同教育联盟模式的实践

受到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要,不同高校之间逐步走上了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建立教育联盟的道路。不但能够学生对教育服务的不同需求,扩增高校资源,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也能够在强强合作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发挥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效应。各高校也能够从彼此合作中得到更多的提升和拓展机会。眼下国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联盟模式大致涵盖了下列若干种类:

2.1单一联盟模式

参与组建教育联盟的各个高等院校签订相应的教育合作章程或协议,确认彼此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按照合作章程或者协议为联盟内相关成员对方提供约定的服务。这种联盟模式可以发生在国内不同高校间,如武汉地区直属于教育部的七所高等院校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以及平等互利的指导原则,早在1999年就签署了联合办学章程。从“七校联合办学”的实践来看,开设了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辅修专业以及双学位班等。这种松散的教育联盟模式也能够超越一国国界,为各个国家之间的多个教育机构所采用。比如在获得了教育部的相关核准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开展了多专业合作培养本科生项目,采取了“2+3”的办学模式,如我国学生首先在中国地大开展为期两年的基础课和语言学习,然后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完成三年时间的专业课程学习、毕业答辩以及实习等内容,两个学校彼此承认学分,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由莫斯科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分别颁发的学位证、毕业证。眼下国内不少高校和国外诸多管理名校之间开展了MBA、IMBA以及EMBA项目合作,大部分情况下都采取这种单一的教育联盟模式。

2.2复合联盟模式

南开大学以及天津大学充分地借助地缘优势和资源势,通过紧密合作稳步促进彼此的优势资源共享,从而打造了互动互补的新型合作机制,共同创建高水平大学。这种复合联盟模式中的双方能够在教学领域采取互认学分、互聘对方的教师进行授课,彼此推荐本校的研究生,实施内部远程教学,且借助校际网络来共享和高效利用彼此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双方还共同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从学科建设来看,两所高校充分发挥现有学科的优势互补作用,共同扶持相当数量的新兴学科,从而打造了新的学科发展增长点,建立了两所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彼此交叉、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体系。除此之外,两所高校还在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一个双方共用区域,以拓展两校的更大合作空间,为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服务。此外两所高校还彼此开放学生娱乐、体育以及生活等方面的设施,强化两所高校之间的后勤服务集团的业务合作

2.3平台联盟模式

深圳市政府建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这个教育园区的目标是为了高效地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加速包括本市在内的珠三角地区的教育、产业等方面的建设。该大学园是“虚”以及“实”密切结合的一个实体:首先,它是一个逻辑概念,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和每所大学互联互通;其次它是一个地理概念,也就是说为某地区和这些地区的相关企业开面对面交流提供机会。深圳虚拟大学园是该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業的一个关键支撑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各个知名高校的“聚合效应”,在该市官(政府)、介(中介)以及资(金融)打造的有效环境中,充分地集合了四十多所成员大学中的高素质人才及有效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集合研(研究)、产(产业)以及学(教育)联盟的平台。自愿加入到该大学园中的各个大学能够以此为平台,充分地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密切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以及产业开发等多种活动,进而实现了多方合作以及互利多赢的局面。所以,该园中的各个大学之间也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教育联盟:比如可以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在培养研究生领域实现了联合授课、选课以及学分互认。此外还能够充分地发挥各个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将相关研究成果导入到该大学园的孵化器内,构建孵化企业。孵化企业能够从多种渠道吸收该大学园中各个大学的研究生到孵化企业来实习,开展项目研究和项目交流等合作内容,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高校教育联盟实践案例分析

3.1 场域及建立教育联盟场域的重要性

皮埃尔·布迪厄提出了,场域理论是社会学内容,认为只要发生了利益冲突,就会存在相应的场域。在他看来,场域被界定为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某个构型或者网络。它并非一块被边界包围着的某个领地,也并非普通意义上的领域,它指的是充满生机、潜力以及内含力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各个大学为规避恶性竞争而构建的教育联盟即是一个场域。

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建立联盟场域是锦上添花,但是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则是雪中送炭。因此这些学校的升本时间比较短,缺乏一定的本科办学经验,简单复制其他大学的办学模式,存在着日益趋同的办学理念,无法准确定位自身,视野不够开阔,专业建设非常盲目,缺乏良好的条件,特色不够鲜明,教学质量比较低,缺乏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所以,构建一定的联盟场域显得至关重要。

3.2高校教育联盟案例分析

立足于上述认识,在安徽省省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于2008年建立了14所新建本科高校成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教育联盟实现了捆绑式建设,采取了抱团发展的模式,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社会认可程度,为这些高校的加速崛起搭建了高效率平台。

首先是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共享优质教师资源。这些学校组建了教师互聘互访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以及互访活动,开展了下列活动:比如教师互派,教坛新秀以及教学名师的评选活动、展示以及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建设和完善联盟内部的精品课程网络等,促进了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共享优质的师资资源,进一步提升了该联盟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其次是跨校选修,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国外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受到了高考制度、个人条件以及培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国内不少大学生“迫不得已”地就读一些专业,然而这并非个人真实的选择意愿选择,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缺乏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提升联盟内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以及共享力度,积极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使广大学生能够真正地“学有所爱”,充分地调动这些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知识面较宽,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联盟中的相关高校实施了跨校辅修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制度)的相关规定,允许学生到别的学校辅修相关专业,且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实施办法》,严格规范了双学位教育以及跨校辅修专业的学时学分、修读年限、食宿、授课方式、修读时间、安全,不同高校之间的优势专业的彼此协调、双学位(辅修专业)的证书认证等具体内容,受到了联盟内广大学生以及相关高校的普遍欢迎。

第三,实行暑期小学期制,共享实践资源。这些本科院校自身的实验资源以及实验条件都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所有学习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该联盟先后制定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实行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管理办法》,并报相关部门批准。在获得了省级教育部门的批准后,开始实施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该联盟充分整合力量,共享现有的师资、教学、实验资源。根据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联盟高校成员都实施了小学期制改革(也就是说在大学二年级以及三年级间的暑期开设了一个用于实践教学的“小学期”)将大学原来的“8个学期”转变为了“9个学期”。在此过程中,各个高校的所有实践基地以及实验室面向联盟高校中的全部学生开放,供他们实习、学习以及修读相应的辅修专业。该联盟还颁布了相应的评定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认真考核.“实践教学小学期制”也是该联盟中的重大教学改革之一,它不但充分地实现了该联盟内各个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学校缺乏师资、教学、实践资源的困扰,也很好地促进了该联盟内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暑期小学期内让尚未学习和掌握专业课的学习实施认知实习,能够更好地接触生产实践,清楚所学专业的性质和内容,更好地确认今后努力以及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结语

院校主导下的高校教育联盟能够使联盟内的各个学校充分地共享彼此的优势资,推动学科发展,降低成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因而也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这也清楚地揭示了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笔者坚信,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联盟肯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知识服务和产品的强烈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晓娜.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校战略联盟成为必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7(5):34.

[2]金本能.战略联盟:新时期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安徽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0(3):8-11.

[3]王金莲.我国大学战略联盟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15-17.

[4]裴甲美,张燕.当前我国高校战略联盟的类型、挑战及对策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2):14-17.

[5]李锦奇.区域高校战略联盟浅论[J].教育科学,2009,25(5):56-5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院校主导型教育联盟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全国高等院校速录联盟为例(JG15EB123)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新形势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