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2016-10-21 23:34陈天炼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基本功教师

陈天炼

【搞要】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语言基本功,需要长期地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在生活中多积累并刻苦地训练。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语言 基本功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教师的教学工作仍是依靠教学语言来进行的,作为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对于教师来说有着特殊的职业要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那么,应该怎样掌握教学语言呢?

一、 语言准确、简练

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科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上课前要精心设计语言,字斟句酌,仔细推敲,上课时要清楚地、准确地讲出各种概念、理论,说话不含糊,条理要清楚,逻辑性要强。每节课下来都应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语言设计是否科学、规范、条理是否清晰、严密,造句是否恰当,语文用语是否正确加以运用,学生是否听得清楚、明白。

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层清楚地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越性。通过学习和训练,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提高了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言简练,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课堂上决不能空话连篇,不着边际。如果教师说话不简练,就会影响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只可能是少、慢、差的低能劳动;如果重视提炼教学语言,紧扣所讲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言简意赅、箭无虚发,就可以少费口舌,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课堂上还有较多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活跃思维,发展智力。

教师要做到用精炼语言讲清课文内容,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就不必要用两句话。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水可归纳为:“静、清、绿”,而桂林的山可归纳为:“奇、秀、险”等。

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对各种物质的辩证关系进行透彻的了解,才能做到语言的准确、精炼。

二、语言生动、形象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好动、好奇、缺乏耐心的儿童,教学内容又多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千篇一律,满口书面语言,学生就会吃力费神、机械呆板,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尽量便语言活泼、有趣,还要能深入浅出。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巧妙应用生动比喻和形象描述。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那个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一双小脚丫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引导,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后她会看到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小女孩最后怎样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能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

要从完成教学任务中去求生动、形象,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因为语言要受到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制约。语言枯燥无味固然不好,如果脱离教学内容单纯追求语言技巧,油腔滑调,华而不实,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不好。

善于启发学生想象、巧妙应用生动比喻及形象描述这三者可以穿插进行、灵活多样。如有时可以像电影、戏剧导演一样,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小结等,有时像相声演员一样来一段开场白,有时像评书演员一样来一段承前启后的结束语,均能收到一定效果。教师应该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广泛涉猎,才能做到语言的生动、形象。

三、 感情充沛

教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对学生的听课情绪有着直接影响。教师上课时,精神要饱满,语言的感染力要强,使教学语言充满激情。不要无精打彩,不要照本宣科,不要只把书上、教案中的东西通过嘴念出来。

如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后安排了一个辩论“善意的谎言可以说”如果只是照课本念或只是让学生读,印象都不深,难以理解。可以利用投影和媒体设计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让学生观看。我们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让他们分为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富有激情的表达,辩论时老师也参与进来。这样既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拉近了师关系,以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感情,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才能做到感情充沛。

四、 把握声调、节奏

教师讲课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轻重、面部表情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的语速太快,學生思维跟不上,听课感到吃力,学习知识易一知半解;教学语速太慢,输送给学生的知识满足不了需要,学生智力活动受到限制,影响思维能力的顺利发展;讲课声音不能太高,学生受太强语言刺激,会影响注意力的保持:讲课声音不能太低,学生听课吃力费神,引起听觉不必要的紧张。所以课堂上首先要注意用平和而流利的语言,讲课的同时要注意快慢适中、高低适宜。其次是注意在尽量避免单调、平谈,注重抑、扬、顿、挫的同时,加强语言的启发性。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的安排注意掌握语言的速度,有快有慢,注意停顿,停顿时间可长可短;还要根据学生的情绪进行巧妙控制和调节,善于利用语音节奏和声调的变化使学生的大脑皮质持续处于积极而活跃思维状态。要有设疑,有释疑有讲述。当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之处时,教师的语言可以放慢,语气可加重;当讲到疑点之处时,教师的声调可以提高,尾音可以适当拖长。另外要注意讲话时的表情和姿态,尽力做到以姿势助说话,语言枯燥无味,单调平谈无启发性不行,教态呆板也不好。选用适当姿势如准确的手势和眼神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水平是可以通过苦练得到提高的,如演员练功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演员做戏必须进入角色,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讲台虽不是舞台,教师更不是演员,只有清晰、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才能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给学生以智慧、以力量、以鼓舞。

总之,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让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恰当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猜你喜欢
基本功教师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羽毛球基本功训练问题及对策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曹家庄完小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
平面向量的基本功,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