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10-21 00:34刘宗惠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抽象逻辑思维分析

刘宗惠

【摘要】逻辑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也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 抽象 分析

通常,孩子数学成绩的好否是家长评价其是否聪明的一个标准。我们经常听到“数学好难,题目不会做”的抱怨声,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束手无策,明明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练习题做了一套又一套,效果还是小之又小。数学学不好其实根本原因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薄弱,有没有解决学习数学困难的根本问题的方法呢?我以为,只有加强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是一门用数量或空间关系来反映客观世界的逻辑性学科。而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它是学好数学和其他学科必备的能力,也是我们处理日常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小学时期是我们学习数学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我们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首先来谈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什么特点。

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我的孩子刚上小学时还不到六岁。刚开学,学校给他们发了新书,我偶然翻开数学书,指着上面的配有图案的问题问他:“3+5等于几?”“等于8”,他看了一会说。虽然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已经接触数学,但我还是对他的数学能力表示怀疑。于是,我将“3+5=?”写在另一张白纸上,再次问他。结果,他抓耳挠腮,支吾半天不知道。正如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幼儿班时期会背诵古诗一样,其实大多数孩子并不识字,而是对符号的形象记忆。如果,我们把古诗中的字写在一边,分别让他们确认,他们一般都无法正确回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小学生总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給他3块糖,然后再给他5块糖,这时,你再问他一共有几块糖,他马上就会回答有8块糖。其实,小孩并不是不知道“3+5”等于几,而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对事物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是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抽象概括能力很弱。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来实现的。比如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就难以理解。如果把20支粉笔按7、6、4、3的顺序分给4个人,学生很容易判断这不是平均分配。如果我们把这些粉笔分成4等份,每人正好5支,学生也很容易判断这是平均分。可见,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借助直观的实物实现的。否则,学生在“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难以实现。

有效思维的时间很短。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弱,他们有效思维的时间短。如果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进行新授内容的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好。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2、5、9、14、20、__35、44中间的数应该填几,有很多同学一旦在短时间找不到规律,就会放弃深入的思考。在他们的印象中像2、4、6、8、10、12、14和1、3、5、7、9、11、13这样的等差数列才算有规律,对稍有变化的数列难以实现思维迁移,这显然与他们学龄尚小的思维密不可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越早意识到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越早让孩子接受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越早在数学学习方面胜人一筹。

其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例如,在低年级数学中,我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先演示把“10个红球放在2个盘子里”,然后顺序演示把“9个、8个、7个红球放在2个盘子里”。此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盘子里外红球数量的变化。学生后发现商是盘子里的红球的个数,余数是盘子外的红球个数,还会发现盘子外的红球个数比盘子的个数要少。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余数要小于除数。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从观察到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其二,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激发。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高年级时期,我在教授“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说一说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面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各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和高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必定踊跃回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互动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语言“内化”而获得锻炼。

其三,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包括顺向性、逆向性、横向性、散向性等。因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例如教学质数、合数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写出几个大于1的自然数,在寻求其约数个数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后,可以归纳出约数的个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1和本身,另一种是除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从而便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又如,我们在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课堂开始,我便向学生展示出示相同数的连加:5+5+5+5+5+5,8+8+8+8+8+8。不等学生思考,我又快速写出结果,并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故作神秘地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地算出结果。”这时,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我有什么诀窍。如此,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作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在数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对知识结构综合利用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让学生对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担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人发出版社,1986.

[3]稚子文化.轻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400个智力题[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抽象逻辑思维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