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境策略和完形填空刍议

2016-10-21 01:10张旭军王轶芳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完形填空

张旭军 王轶芳

【摘要】本文从语用学中语境的视角,阐述了语境对完形填空测试的作用。语境策略是英语完形填空测试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语境知识不仅有利于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语篇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它對培养分析、归纳、综合和判断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语境;完形填空;百科语境;文化语境

1.引言

语用学实质上是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研究,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中的表达常常借助语境,而语用中的理解更需要借助语境。为了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语言使用者需积累一定的语用知识,这就是说,考生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语篇的含义主要依赖于语境: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篇产生于语境,又是语境的组成部分。语境可以有助于确定句义以及明确代词的所指对象。语言中的省略句通常也只有借助语境才能表达准确、完整的意义。语境可以使省略句表达完整、清楚的意义。语境分为语言语境、百科语境和文化语境。强调语言的意义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还要注重语言本身的上下文意义、语言研究和语言运用、历史、社会、文化、不同语言的对比。因为英语完形填空是测试考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解题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同样百科语境和文化语境也对语感的敏感性至关重要。

2.语言语境

语境指的是语言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英语完形填空是综合测试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所以考生不能抛开上下文孤立地进行解题,有些空格中填入四个被选答案的任何一个都是可行的,但是从语篇的整体内容来看,却应选出最适合上下文语义的答案,因此考生在通篇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上下文的情境,从而正确地选择答案。

☆示例1

…In a significant tightening of legal controls over the press,Lord Irvine,the Lord Chancellor will introduce a draft bill that will propose making payments to witnesses ____ and will strictly control the amount of publicity that can be given to a case before a trial begins.

[A]illogical [B]illegal [C]improbable [D]improper

根据上文"ban payments..."和下文strictly control可以推断出“大法官提交的法案将使新闻媒体向目击证人支付酬金成为违法行为”,所以正确选择项为[B]illegal非法的。其余选择都不符合句意:[A]illogical不符合逻辑的;[C]improbable不可能的;[D]improper不恰当的。

本句译文:在明显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制约的努力中,欧文大法官将要提出一个草案,该草案将提议把向证人支付酬金视为违法行为,并严格控制在开庭前对案例的报道。

☆示例2

…From a financial standpoint alone,safety pays off. The fewer the injury ____,the better the workman's insurance rate.

[A]claims [B]reports [C]declarations [D]proclamations

根据上文financial以及下文 insurance rate,我们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A]claims根据保险合约所要求的赔款。其余选择均可排除:[B]report报告;[C]declarations宣言;[D]proclamations声明。

本句译文:从经济角度考虑,安全生产也是值得的。工伤索赔次数越少,工人的保险率就越高。

3.百科语境

解英语完形填空题时,可能碰到下面情况,即运用词汇、语法、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上下文连接、逻辑等因素来分析、推理、判断都无法确定答案。四个选项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均无懈可击,这时就得运用常识知识来排除其中三个选项,确定一个最佳答案。这是因为英语完形填空从命题到解题都是在一完整的语篇上进行的,其语篇信息间无不交织、渗透着各类相关的常识知识,将其运用解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百科语境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忽视的解题方法之一。因为理解语篇、进行推理都离不开已有知识;所谓理解就意味着人们将现有知识同文本中的信息重合,使这些信息符合常理。所以考生平时应多掌握一些科普知识、自然知识,这样解题时就不会不知所云了。

☆示例1

…As was discussed before,it was not until the 19th century that the newspaper became the dominant pre-electronic___,following in the wake of the pamphlet and the book and in the company of the periodical.

[A]means [B]method [C]medium [D]measure

本题四个选项均有“方法、手段”之义。但本句是以小册子、书、报纸和期刊为例说明信息革命始于二十世纪电视发展之前。按照常识,我们知道报纸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C]medium媒介,媒介物为正确选择。medium是media的单数形式。其余选项均不符合。[A]方法,手段;[B]方法;[D]措施,方法。

本句译文: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直到十九世纪,继小册子和书之后,报纸才与期刊一起成为电子时代之前的主要传媒手段。

☆示例2

…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however,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uter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___ by the invention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during the 1960s,radically changed the process,although its impact on the media was not immediately apparent.

[A]brought [B]followed [C]stimulated [D]characterized

本题需要填一个合适的动词。常识知识告诉我们最早的电脑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出现的,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集成电路,所以两者出现的时间顺序很明显,电脑在先,集成电路在后,因此,正确选项为[B]followed。followed在此是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其逻辑主语是句子主语,即“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uter”。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逻辑。 [A]brought带来[C]stimulated激励[D]characterized以……为特征。

本句译文:虽然电脑对于媒体的影响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但是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二十世纪早期电脑的发明(随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革命的进程。

4.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知识指考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对两种语言民族所特有的宗教信仰、社会、道德、法律、风俗等各种知识的内化结构。

☆示例1

…Being very thirsty after a long journey for one afternoon,I drank some hot water.The little boy named Timmy of my company's smiled,“Daddy, it is ___that your friend should drink hot water.”

[A]natural [B]strange [C]a pity [D]a shame

此题在我们中国学生看来,选哪个好像都讲不通,可是美国人就觉得太简单了。因为美国人不喝开水,那么喝开水对他们来说就显得strange了。这种跨文化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考生应平时适当注意一些地域文化知识,以丰富知识面。正确答案为[B]。

本句译文:我走了整整一下午,非常口渴,就喝了点开水。我同伴的儿子迪米笑着问他的爸爸:“爸爸,真奇怪你朋友怎么喝开水呀”。

☆示例2

…This box is too heavy, ___ give me a hand?[A]would you mind [B]would you please [C]will you like to [D]will you please to

本题为考查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尤其在礼貌用语方面。既然表达礼貌行为就应该婉转一些,所以用[B]来表示更为符合礼貌原则。而[A]后面直接用动名词。所以正确选项为[B]。其余选择均可排除。

本句译文:箱子太沉了,帮我一个忙好吗?

5.结 束 语

在语篇中,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与百科语境这些不同方面的不同要素是相互调协,联合起作用的。在语篇中,作者若想把意图表达恰当,考生若想把话语的意义理解准确,就必须适合语境,巧妙地利用语境。语言涉及面极广:谈古论今,沟通中外。因此,英语完形填空实际上是对考生的百科语境知识、文化语境知识的综合力的测试。

參考文献:

[1]George Yule,Pragmatics[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0.

[2]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99.

[3]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Longman.1983.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完形填空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词汇·语法·语境
浅谈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学习方法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新课标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备考复习策略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初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