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借身边新闻素材,打造生活化地理课堂

2016-10-21 01:35罗小平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南昌生活化生活

罗小平

【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实现一直是地理老师们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师生共同每天关注的新闻素材出发,提出了地理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做好新闻素材转变成为教学素材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打造生活化地理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课堂、新闻素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强调学校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在生活和运用中体验各科知识的价值与探究乐趣[1]。生活当中有许多素材可以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育部颁布的新地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首位理念[2]。因此,地理教师的课堂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了解甚至亲身经历一些当地的新闻事件发生,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地理知识。如果地理教师能善于借用学生身边的新闻素材,将其经过地理加工后,定能打造专属本校学生的生活化地理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得更加亲近、轻松和更加有兴趣,也能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将学生身边发生的新闻素材转化成为课堂上的教学素材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善做一个素材收集的有心人。就江西南昌而言,我们每天能够接触到的报纸有《江南都市报》,这里有很多发生在南昌当地的新闻。我們地理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经历着同样的新闻,关注着同样的热点。如果地理教师只是把这些新闻当中一个简单的资讯来了解,不能将其与地理课堂教学联系起来,那么教师可能只会把书本或者教参上的案例拿出来来举例。而书本上的案例往往距离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较远,学生可能会陌生而表现出没有什么兴趣,进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站在专业教学角度看待这些新闻,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地理知识,发现其能够为某个知识点教学服务,做一个素材收集的有心人,那么我们的教学案例则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有更多来自学生生活的鲜活案例,自然学生就更有兴趣,更容易理解。

例如据《江南都市报》报道,在2010年5月12日,省城南昌迎来了7个小时的特大暴雨,雨势惊人,致使南昌城区许多路段顿成泽国,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不少回家的市民只能在暴雨中等待或涉水赶路。同时还有很多有趣的图片,例如有人在南昌最繁华的中山路两个小时抓了三筐鱼,有车直接被淹没顶了,像一个乌龟壳露出来等等。这些图片资料就可以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南昌的气候特征、洪涝灾害、城市科学规划等。

二、善于加工剪辑新闻素材。由于新闻报道是多角度全方面地报道的,其文字图片或者视频不可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例如报纸上的某个新闻报道,教师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张图片,或者图片中某一个细节,那么老师可以利用相机拍摄下来或直接上网搜索后用截图软件操作,再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截取或放大需要的部分。同样的某一次新闻报道的视频,我们也可以用Shotcut或会声会影等视频剪辑软件截取某一小段来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更加高效贴近课堂。

三、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新闻素材。面对一个身边的新闻素材,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恰当地设问,引导学生从地理学习的角度观察和思考,而不是看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例如上文提到的南昌“看海”新闻图片,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南昌在秋冬季节不会出现这种暴雨?为什么在我国东部很多城市夏季都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南昌的中山路容易出现内涝?如何预防?”经过这一步步地设问引导,学生就能从新闻素材热闹的表象深入思考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思考城市内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等等。

例如最近《信息日报》报道南昌的堵车,其描述就非常诙谐幽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南昌,是一个大城市。在法国,你开一个小时车,就到了德国,再多开一个小时,就到了波兰。在南昌,你在中山路,开一个小时,还在中山路。”甚至还赋了一首词“《沁园春·南昌堵车》洪城风光,千里车流,万里人潮。望赣江两岸,车行如蚁;八一大道,汽笛啸啸。司机烦躁,膀胱欲破无处尿。看日落月升,尚未过桥。交通如此多焦,引无数驾友赴公交。叹捷达速腾,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一代天骄,兰博基尼,泪看电摩把车超。须限行,看的士公交,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步行更妙!”[3]当这些新闻素材展示在课堂上,学生肯定倍感亲切和兴奋,如果教师再进行诸如“城市为什么容易出现交通堵塞现象?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引导,相信教学效果一定事半功倍,甚至这些新闻素材可以作为一个很好地研究性小课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究性学习。

学生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我们地理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而善于借用学生身边的新闻素材,打造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能够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满足了学生生活的需求又满足其发展的需求,让学习和生活紧密交融。希望我们更多的地理教师能够从日常生活的新闻中发现教学宝库,做一个善借新闻素材的有心人,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杜威.学习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2.

[2]肖川.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8.

[3]信息日报:2015年9月9日http://www.jxnews.com.cn/xxrb/system/2015/09/09/014245733.shtml

猜你喜欢
南昌生活化生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南昌舰举行“大洋成人礼”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