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2016-10-21 15:36杜欣欣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红楼梦

杜欣欣

摘 要: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一门学科。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试从语用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出发,来浅析《红楼梦》这部传世之作中人物的语言特色, 以帮助读者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品读《红楼梦》中精彩的人物对话。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7.411;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05-02

在语用学的范畴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需要共同遵守的两个原则。合作原则是假设言语交际的双方在乐于合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时候为了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说话人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则是强调双方在交谈中应当保持彼此均等的地位,维系友好的交谈关系。本文试从这两个语用原则出发,分析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

一、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 Grice于1975年提出了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各准则之下又有次准则:(1)质量准则: 保证发出信息是真实的;(2)适量准则: 发出信息量应当适度;(3)关联准则: 信息与交流内容有关联性;(4)方式准则: 说话人要避免歧义;要简短精炼、条理有序。

而Leech后来也提出了含有六个次准则的“礼貌原则”:(1)得体次则: 尽量减少他人的付出,扩大他人的收益;(2)慷慨次则: 尽量减少自己的收益,扩大自己的付出;(3)赞誉次则: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低,夸张对其表扬;(4)谦虚次则: 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夸张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次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夸大与其相同意见;(6)同情次则: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夸大对其同情。

二、礼貌原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一)“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

“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应该是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两种礼貌原则了。在那样一个封建等级制森严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由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下级为了讨好上级而恭维对方、贬损自己也就屡见不鲜了。甚至有些时候,贾家贵族子弟在跟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讲话时,为了表现其官宦世家的教养,亦或是在某些事情上有求于对方,也会奉行这样的礼貌准则。比如在第七十二回中,就有一段这样的话:

贾琏……笑道:“鸳鸯姐姐,今儿幸踏贱地。”鸳鸯只坐着,笑道:“来请爷爷奶奶的安,偏又不在家的不在家,睡觉的睡觉。”贾琏笑道:“姐姐一年到头辛苦,服侍老太太,我还没看你去,那里还敢劳动来看我们。”(《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头,说话做事代表的是贾母的威严。虽然如此,在贾琏面前,她毕竟只是一个佣人,一个高级女仆罢了。可是贾琏对她是客气有加,甚至显得略有些卑微。他不仅用“幸踏贱地”“还敢劳动姐姐来看我们”等字眼来贬低自己,而且还用“姐姐一年到头辛苦”来恭维、抬高鸳鸯。笔者认为,贾琏此时的言语是出于两个目的:(1)封建家族礼教很严,鸳鸯作为家族长辈贾母的丫头,自有其威严,正如书中多次提到的那样,老太太房里的东西,哪怕是一只猫,都不是好惹的。贾琏此时表现得如此谦卑,合乎封建伦理道德,是一种有教养的体现;(2)这里贾琏其实是要拜托鸳鸯帮忙从贾母床下偷一箱器物出来,拿去当几千两银子花。即便是贵为主人,此时有求于他眼前的这位高级女仆,所以说些贬低自己、抬高对方的话来,这也是人之常情。不管怎样,这一段鸳鸯和贾琏的对话很好地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

(二)“赞同次则”和“同情次则”

这两个礼貌原则在第二十回,通过王熙凤和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之间的对话就都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凤姐……连忙赶过来,拉了李嬷嬷,笑道:“妈妈别生气。……你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跟我来喝酒去。”一面说,一面拉着走,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的手帕子。”( 《紅楼梦》第二十回 )

相信聪明的读者朋友们不难从二人的对话中体会出凤姐的厉害。李嬷嬷自己赌博输了钱,迁怒与人,在宝玉房里大闹,这一点凤姐心知肚明,而且她的确也很讨厌这个平日里不知天高地厚、倚老卖老的老妈子。但是她却回应道“你说谁不好,我替你打她”,一句话就把李嬷嬷拉到自己阵营来了,这是“赞同次则”的体现。接着,她又邀请李嬷嬷去她房里吃烧鸡、喝酒,还细心地嘱咐自己的小丫头丰儿帮李嬷嬷拿好手帕和拐棍。这里凤姐不仅缩小了对李嬷嬷的厌恶,还摆出一副“惜老怜贫”的架势,不正是在夸大对她的同情吗?

(三)对“礼貌原则”的违背

当然,《红楼梦》里人物性格多样,故事情节也很丰富,其中不乏违反礼貌原则的话语,比如第七回里林黛玉和周瑞家的这一段对话: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来送花与姑娘戴。”……黛玉……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的?”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红楼梦》第七回)

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也会觉得林黛玉的话语不免有些尖酸刻薄。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枝宫花拿给黛玉可能是有些不对,黛玉心里纵然有不满,可是出于礼貌原则,也不应该当面指责,使别人下不了台啊。更何况这周瑞家的还不是一般的仆人——她是王夫人,也就是宝玉亲生母亲的陪房丫头。后来王夫人因为绣春囊事件而派几个心腹去抄检大观园,周瑞家的就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下,如果黛玉因为言语冲撞了周瑞家的,这老妈子不免会在她主子面前抱怨几句,或多或少就会使黛玉在“未来婆婆”心中的形象打了折扣。撇开这些厉害关系不说,周瑞家的好歹也算是长辈,人家大老远跑来给你送花,从礼貌原则出发,即使心里真不乐意,最起码嘴上也要说一句类似于“谢谢您,妈妈辛苦了”之类的话吧。当然,如果黛玉真这么说,那又不符合她的性格了,这话恐怕只有薛宝钗才说得出吧。

三、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关于遵守合作原则的例子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体现,比如下人在给主子回话时,一般都要保证发出信息是真实的、信息量是适度的,信息与交流内容有关联性,而且要尽量避免含糊其辞、避免歧义。那么,接下来笔者就要重点讨论一下《红楼梦》人物对话中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小说第七十八回描写晴雯死后,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向宝玉谎称她是被玉皇大帝召去天上做芙蓉花花神的情节,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他平生为人聪明,至死不变,见我去了,……笑道:“你们不知道,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爷命我去管花儿。我如今在未正二刻就上任去了,宝玉须得未正三刻才到家,只少得一刻的工夫,不能见面。”(《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宝玉从一个小丫头口中得知晴雯已死,他念及两人多年来朝昔相处,于是就万分哀伤、悲痛不已。这时另外一个小丫头却伶牙俐齿,一番话不仅违背了“质量准则”,发出了虚假信息;同时也违背了“适量准则”,给出了过量的信息。但是她的话却对宝玉起到了心理慰藉的作用,让他转悲为喜,还写下了洋洋洒洒的《芙蓉诔》来祭奠晴雯。由此可见,违背合作原则并不一定就会阻断言语交际双方的顺利交流,有时候这种原则的违背恰恰会促成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效果。

四、结语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留给后人的一大瑰宝。书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而语用学研究的又是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以本文借助该学科中的两个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浅析这部传世之作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08.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02).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简析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语言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