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发音乐天赋与发展音乐创造力

2016-10-21 13:04陈镛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细分

陈镛如

摘 要:开发每个人的音乐天赋与局限性的发展音乐创造力是广阔与细分的关系,是彼此依存,互为发展的。在音乐的广博范畴中,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实现的。天赋是艺术创造力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正确的认识自身音乐天赋,有指向性的进行学习与放大。发展有局限性的音乐创造力是建立个人音乐特色,创造经典音乐作品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音乐天赋;广阔;细分;音乐环境;个性化音乐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87-01

“音乐和语言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之一”①。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在《神经元》杂志发表的关于音乐能力感知度的文章。这些从生理角度的科学研究最终显示,即便是完全不懂音乐的人,对于节奏和音调的高低是具备感知能力的,也能准确的区分乐曲开始和结束,并且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够对听觉信息进行分析与理解。可见,在这个对于音乐先天因素的广口认知下,每个人的音乐天赋都是有迹可循的。很难武断的否决任何健全人由于先天影响对于音乐的学习与判断。但是,在共通的天赋作用下,这天赋是高下不等并各有特点的。天赋,是超乎常人的能力。那么音乐天赋就是超乎常人的音乐能力了。然而,音乐能力又是什么呢?它的判别范围有多大?仅仅是音乐表演与创作能力的体现?不会演奏或演唱,但却会被某种音乐影响甚至深深打动,产生音乐作品情感共鸣,因为一段音乐而手舞足蹈,这就不是音乐能力了?音乐能力不是天才和一部分人的专利,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素质。以上提及最普遍的音乐天赋即是对于音乐的听赏能力,这是基于一切其他音乐能力之上,每个人都具有的天赋。是更广博意义的音乐天赋,而这个广阔音乐天赋的开发,不仅仅是需要驱动每个个体的音乐初感,更应该是对整体音乐文化的修正。

此外,在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音乐活动由创作、表现、欣赏三个过程组成。这一过程的形成不仅仅由音乐天赋与学习锻炼相关,更多参加干预的是音乐审美能力。这里的审美能力是超越天赋之外,更高层次的音乐元素欣赏与选取的能力。是文化的积淀结果,是综合情感、社会实践长期培养实现的。这其中又绝大部分历史成因与社会环境的融入。英国音乐人类学家约翰·布莱金曾在《人的音乐性》一书中提出:“不同文化下,人的音乐感性能力存在差异。在某些测试标准下被认为没有音乐能力的人可能在自己的文化中却是音乐的行家。例如一个杰出的非洲文达音乐家在西肖尔的音乐能力测试中或许就是一个音乐的低能者,而事实上他是一个非常成熟、非常有造诣的文达音乐家。”②在当前的专业音乐文化环境背景下,西方音乐知识占有话语权的作用,创作、演奏成为衡量音乐能力的主要标准。忽视了音乐能力还包括分析音乐,听赏音乐的能力。听赏能力是建立在一切音乐存在和发展之上的,没有听赏能力的支持,音乐活动是不复存在的。在这样忽略根本的环境中,难以实现对每个人音乐天赋尊重并加以发展,我们程式化、工厂化的生产着与天赋背驰的音乐产品。没有广博的音乐能力发展环境也是难以产生精品作品与成功音乐文化工作者的根本所在。开发每个人的音乐天赋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发展音乐文化眼下刻不容缓的。

第三,音乐创造力不仅仅是就作曲专业而言谱写全新音乐作品的结果,是所有音乐学习者在整个音乐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体现。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演奏效果;欣赏者基于个人情感经历的聆听体验都是音乐创造力的体现。可见音乐创造力就眾人而言,无论是影响因素还是最后的体现都是多元体现的。但对于个人音乐能力的发展,综合以上因素,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先天因素影响和在学习过程中,历史与文化条件的制约都决定了个人音乐创造力是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的。

这样的实例在音乐历史也是不少见的。例如:对于协奏曲的创作就要求创作人对主奏乐器有非常深的理解。简而言之,作曲家也必须是演奏家。其实这也无形中强调了创作者不仅要非常了解这一乐器,在演奏技巧方面也必须有非常高的造诣,并将演奏技巧及情绪恰当的揉合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中。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帕格尼尼,断然写不好钢琴协奏曲,他对钢琴的认知以及演奏水准不足以支持他创作钢琴协奏曲。此外,一般协奏曲需要很精巧的平衡。强调乐队或者伴奏乐器要与主奏乐器的相辅相成,互相呼应以达到自然共处状态。这也要求创作者对配器了解十分精准。简而言之,作曲者要对主奏乐器的演奏手法有很深刻的了解与认知。而反面的例子中,较为典型的是钢琴家肖邦,其钢琴造诣十分高超,协奏曲的钢琴部分也堪称神来之笔,可作为伴奏的乐队部分却令人大跌眼镜。其原版几乎无法演奏,幸有柏辽兹对他的作品重新做了配器,这才使得两首协奏曲重新建立了历史地位。

同样,音乐创造力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创作,也是在演奏过程中体现本我,在音乐文化中以独特审美去感触与挖掘的过程。我们很难完成标准性,全面化的音乐创造工作,但却可以尊重自身,尊重历史文化,局限性的展现出独特的音乐创造力。在广义上,应当是对民族音乐进行更多的聆听、认同、理解,参与具有民族文化滋养的音乐创造;狭义上,应当是细化到对于每个人音乐能力尊重的,清楚了解自身,体现特色化的音乐创造力。这不是贬义的发展局限性音乐创造力培养,而是尊重历史文化,尊重人类天赋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Neuron[J].August 2007(02),Vol 55:521-532.

②布莱金.人的音乐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刘慧,李如春.音乐判断能力应提倡多元化审视标准[J].齐鲁艺苑,2014(05).

猜你喜欢
细分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共享单车的营销学启示
细分读者受众群体 突出农业科普期刊办刊特色
品牌的纵横联合
品牌的纵横联合
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价值评估及细分研究
灰度的力量
企业细分定价策略分析
企业细分定价策略分析
顾客细分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