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分析

2016-10-21 15:01张筱东常正江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

张筱东 常正江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血常规检验误差标本63例,分析误差原因,并总结解决措施。结果:送检时间过长和保存不当占比较高,分别33.33%、28.57%,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误差与人为因素、保存因素和送检时间等有关,需引起重视,加强干预,减少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

血常规检验较常用,可分析检测血液标本中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等指标,在诊断疾病中应用较广,可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信息。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正确性,直接决定诊断是否可靠、有效,与患者利益密切有关,需引起重视,加强误差原因的分析,并针对性制定措施,予以解决。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血常规检验误差标本63例,总结误差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血常规检验误差标本63例,受检者中女29例,均龄(35.63±5.21)岁,最大者年龄是60岁,最小者年龄为15岁;男34例,均龄(36.12±4.46)岁,最大者年龄是61岁,最小者年龄为14岁。63例均无器官组织病变,资料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嘱受检者采集前12h空腹,采集外周末梢血,1-2ml,选择血流动细胞计数仪,并使用配套试剂,给予血常规检查,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等。

分析误差原因,包括送检时间过长、受检者因素、抗凝剂浓度不合格、采集时间不合理、保存不当等,总结解决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3例中,21例送检时间过长,占比例33.33%受检者因素为3例,占比例4.76%6例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占比例9.52%:15例采集时间不合理,占比例23.81%;保存不当为18例,占比例28.57%。送检时间过长和保存不当占比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血液病临床诊断上,血常规检验能提供重要信息,作用明显;贫血者也可通过血常规检验中红细胞或血红细胞数值进行诊断;部分指标与一些疾病有紧密关系,血小板增多易诱发血栓,血小板减少可造成出血后止血困难或易出血。在此文,分析63例血常规检验误差标本原因,结果显示,送检时间过长占33.33%,受检者因素占4.76%,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占9.52%,采集时间不合理占23.81%,保存不当占28.57%,说明误差原因与检验人员、受检者、检验操作等有关。受检者用药、饮食、运动等均影响检验。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直接影响各项指标,很多药物还能引起血液物质反应,不利于检验,甚或引起误差,干扰疾病诊断,并影响治疗方案确定。检验前受检者摄入食物,可影响血液化学成分,致使结果错误。当人体身体处于紧绷状态或剧烈运动后,血液状态随之变化,若在此时进行检验,则可导致误差。此外,若在女性月经期实施检验,由于身体内分泌失衡,可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规范采集、保存及送检,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部分病例采集时间较不合理,导致不同时间段受检者代谢活跃度明显不同,引起血液血小板及白细胞波动;标本采集后,需置于适宜温度下,若温度不当,可影响结果,室温条件要求为8-25℃;送检过长,也可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结果出现偏差。抗凝剂因素为影响结果可靠性又一重要因素,本组占比9.52%。有分析表明,血常规检验时分别使用2.8mg/ml和1.6mg/ml浓度的抗凝剂,两组结果在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及红细胞方面差异明显。

结合误差原因分析,应不断加强受检者宣教,规范检验操作,并严格正确选用抗凝剂,以此减少误差,使检验更加规范、准确和可靠。

(1)加强受检者宣教。检验前,需加强对受检者的宣教,说明血常规检验原理、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等,使其对检验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了解,自覺做到有关注意事项,如检验前12h需空腹,检验前不宜剧烈运动,对于剧烈运动者,需休息15min以上,以保证结果可靠。

(2)规范检验操作。对现有医护人员加强规范检验操作培训,反复强调规范操作重要性,增强规范操作意识,使其严格按步骤规范进行,提高其操作技术、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使其熟练掌握血常规理论知识,了解血细胞生理及血液病理意义,掌握检验原理、检验方法及血常规检验与临床现象的关系等,并将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针对样本管理建立健全体制,进行样本登记时需细心、认真;妥善管理各种医疗用品,确保物品清洁及性能良好。对样本保存温度予以严格规范,并明确送检时间。人员需对操作方法及技术熟练掌握,在规定时间完成采集;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准确性及可重复性较差,故必须采静脉血,且采集前认真检查试管及注射器,采集后及时混匀血液,注抗凝剂,及时送检。送检时,试管尽量保持平稳。人员检验标本时,应小心放置试管,避免试管晃动或倾斜,影响结果。如标本需冷藏,需给予血清分离。做好检验器械消毒及清洗工作,防止残留物质污染标本。

(3)抗凝剂选用应严格。针对抗凝剂的使用浓度,统一建立标准,并要求配制均应按标准严格进行,以此严格规范抗凝剂浓度。

综上分析,多种原因可导致血常规检验误差,临床需引以重视,结合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将误差率降到最低,促进可靠、有效、准确检验。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误差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热老化箱温度指示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热老化箱温度指示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精确与误差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