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江西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策研究

2016-10-22 02:49顾惟雨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全员江西

◎顾惟雨

提高江西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策研究

◎顾惟雨

在新常态背景下,提质增效成为促进江西工业平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而提高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又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2011-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给出提高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发展;对策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客观反映企业和区域经济运行质量。近年来,随着企业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江西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由2011年的265440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298393元/人。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由2011年的27.6%,下滑至2015年的3.6%,呈逐年下滑态势,年均增长8.0%,低于规上工业5.4个百分点。

图 全省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发展走势

全员劳动生产率受工业增速、工业品价格、企业成本、创新能力和企业员工素质等多因素制约,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保驾护航,引导推动促发展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是综合反映区域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政府层面看,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应在五个方面帮助企业创造条件、搭好平台。

1.降低企业成本

今年2-6月,江西规上工业各月累计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分别为88.0、88.4、88.6、88.7和88.8元,呈逐月小幅上升态势,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3.0元。据测算,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上升0.1元,影响全员劳动生产率下降300元/人左右,2015年江西全省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全国高2.4元,如能降至与全国一致,全员劳动生产率将提高7200元/人。因此,要积极贯彻落实“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80条等各项惠企政策措施,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振发展信心,提高企业收入水平。

2.扩大市场需求

截至6月,江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当月已经连续53个月在100以下,累计也已52个月在100以下。尽管今年以来降幅逐月收窄,但没有根本改变PPI低位徘徊的局面。尤其在2012 -2015年间,价格指数长期低位运行,表明总需求趋冷仍在继续,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长,制约增加值总量和增速提升,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议政府从三方面着手加以应对:

一是要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引导消费。积极组织省内企业分类开拓市场,扩大信誉好、有优势的产品销售量,引导省内企业在生产配套中选用本省优质产品,提高江西产品的市场份额。二是要着力扩大出口需求,鼓励工业品出口企业走出去。帮助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家和江西的各项外经贸政策,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三是要加强企业战略重组合作,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支持重点企业通过产权(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以及相互持股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重点企业为主体,推进钢铁、有色、水泥、化工和食品等行业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与产业链重组,形成互为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的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3.优结构促改革

2011年,江西装备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175310元/人,仅为全省的2/3;但增速走势与全省相反,呈现逐年加快的发展态势。2011-2015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7%、8.4%、8.7%、9.8%和11.6%;经过四年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92980元/人,已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与之相反,2011-2015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27.2%、8.8%、7.5%、6.4%和-1.0%,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降态势。同时,国有企业由于人事管理的弊端,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依然存在。2011年,国有控股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6769元/人,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四年后的2015年仅增至317016元/人,年均增长4.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因此,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强化产业结构政策导向,用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压缩和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先进制造技术推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增长质量。

4.引导科技投入

2015年,江西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23935元/人,比没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多57480元/人,高出21.6%,表明加大科技投入对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大地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江西科技投入虽有所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11-2015年,江西R&D经费内部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0.83%提高到2015年的1.04%,但均为当年全国比重的一半左右。因此,要引导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投入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支持科技人才创业,鼓励省内科技人才在企业、研究机构的合理流动。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品牌影响,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放大引导效应,获取企业创新“乘法”效应。

5.提高品牌意识

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和低成本。知名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企业的形象代表,它包含着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商品和信誉,企业间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近年来,江西企业品牌意识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增长较快。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驰名商标41件,2013年底增加到98件,2015年底增加到138件。但与湖北、安徽两省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15年底,江西的驰名商标件数只有安徽的56.8%、湖北的45.0%,在中部地区仅多于山西51件。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树立品牌意识的良好风气,对企业申报驰名商标提供业务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申报成功,提高江西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全省工业提质增效。

企业主动作为,不等不靠谋发展

企业是产品生产经营的主体,提高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需要工业企业立足自身,依托政府搭建的平台,积极作为,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1.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各个环节工作效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求,寻求更优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环境,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和健全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重建;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高度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性,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树立诚信经营理念。

2.在提高员工素质上下功夫

员工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主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据今年二季度对全省2683家大中型和部分小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资料显示,从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看,37.4%的企业最需要普通技工,尤其是化学纤维制造、纺织服装、纺织业和计算机等行业的普通技工缺乏现象普遍;28.4%的企业最需要高级技工,尤其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表现明显,表明江西企业员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企业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和投入,通过企业文化宣传,在员工中树立有“工匠”精神的标兵,影响带动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关部门也要为企业员工及时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让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普通技工,普通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工,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提升企业工艺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3.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2011-2015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从0.42%提高到0.45%,四年仅提高0.03个百分点,只有全国一半左右,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为此,企业要因地制宜,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深化竞争机制,提升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采取技术成果参股的方式,提高科技人员积极性;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产品上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创出特色,创出品牌,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

4.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2015年末,江西省级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为92.4%,比2010年末提高7.5个百分点;强制性认证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3.0%,提高7.3个百分点。产品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江西工业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的提升:2015年为2.9%,比2010年提高0.9个百分点。因此,在政府全面推进质量兴省、标准引领,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江西制造质量水平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获得丰硕的回报,就必须要有能够为消费者接受和信赖的品牌;要加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兴企、品牌兴业”的“百年老店”发展理念,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收入,切实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5.在加快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工业企业景气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江西产能利用率仅为77.0%,比2015年同期下滑1.4个百分点,属于国际公认的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下产能过剩的标准。在目前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省淘汰落后产能的契机,不片面追求单纯的行业转变,而是要研究目前的市场需求和今后的市场走向。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属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面临的不仅是行业转型,甚至可能是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另一方面,属于产能过剩、省级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如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产能利用率仅为71.4%和71.5%,企业要创新经营理念,及时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转型升级,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快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把生产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产品的理念贯穿企业转型的始终,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成长壮大。

(作者单位:江西省统计局)

F242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10.022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全员江西
江西银行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