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医治疗痹证方用药特点分析

2016-10-25 19:13陈祖琨蔡红琳张朔玮郭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痹证

陈祖琨+蔡红琳+张朔玮+郭艺

【摘 要】 目的:分析哈尼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探讨哈尼医治疗痹证的特点。方法:提取《哈尼族单验方》中治疗痹证的方剂,分析172首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剂型的使用频次。结果:哈尼族治疗痹证的方剂中,祛风湿药出现的频次最高,药物的性味以味辛、苦,性温热为主,剂型中以煎剂和酒剂为主,有毒药物41味。结论:哈尼族治疗痹证的证型以风寒湿痹较常见,治疗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药物为主,酒剂是哈尼族治疗痹证的重要剂型,其治疗方法多样,常用煎服法与外洗法、外擦法、外敷法、热敷法配合使用。

【关键词】 哈尼族医学;痹证;用药特点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07-03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drug laws of Hani arthralgia syndrome treating prescription,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ni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syndrome.Methods Firstly extract th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in ‘hani single prescription ,then analysis drug classification, the frequency of usage, the frequency of drug properties and frequency of usage of dosage forms in the 172 prescriptions. Results In the hani treatment prescriptions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drug potency rheumatism medicine appears to spicy, bitter, warm-based, forms to decoction and alcohol-based agents, toxic drugs 41 flavor.Conclusion Hani treatment arthralgia syndromes are more common in cold and dampness, treatment with functions of dehumidification, detoxification,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 wine agent is an important dosage in Hani arthralgia syndrome treatment prescription which have various treatments, and the boiling and commonly used brush with washing method, external method, external method and hot compress method.

Keywords:Hani medicine; arthralgia syndrome ; medication features

哈尼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掌握了大量用草药治病的单方验方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同时吸纳和兼容了中医药学及其他民族医药学的一些理论、诊疗方法和药物,形成了在祖国民族医学之林独树一帜的哈尼族医学。哈尼族主要聚居在海拔800~2500m的热带亚热带山区,气候潮湿,以农耕为主,多在户外水田劳作,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痹证。从收集哈尼族医学方剂较多的《哈尼族单验方》[1]统计看,共收录方剂1940首,其中治痹证方剂172首,占总收录方剂的8.9%,治疗痹证的方剂总数居各类疾病首位,可见痹证为哈尼族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哈尼族治疗痹证方剂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对于现代临床痹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而且可探析哈尼族治疗痹证方剂的用药规律,研究哈尼族单验方的特点,以期对哈尼族医药的整理及发展有所裨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收录 共收集治疗痹证方剂172首,药物261味,收录标准以《哈尼族单验方》中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或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为主要症状的方剂[2]。所治病症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

1.2 药物名称 由于地域等因素,哈尼族同一种药物常出现多种名称,为防止录入时药物名称不统一而造成数据统计时的遗漏或重复,药物名称参照《中国哈尼族医药》、《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元江哈尼族药》药名录入。如透骨草(满山香)、通血香(大血藤)、黑骨头(化血丹)、八角枫(白龙须)、伸筋草(过山龙)、紫金皮(掉毛草、火把花、昆明山海棠)、虎杖(九股牛)、七叶莲(龙爪树)、锅铲叶(藤子暗消)、钩藤(双钩藤)、大发汗(大力王)、羊耳菊(土木香、白牛胆)、血满草(接骨丹)、三台红花(三台花、三对节)、反背红(山豆根)、小黑药(威灵仙)、刺五加(五加皮)、黑皮跌打(通气香)、断肠草(狗闹花)等药物,括号内药名为该药别名,以下进行统计时均以正名为主。同时,药物的功效、性味也以此为标准进行统计。

1.3 统计分析 将《哈尼族单验方》中治疗痹证的所有方剂提取并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分类及使用频次分析 通过频次统计,得到治疗痹证药物频次由高到低的排序,因方中的药物使用较分散,本文统计了药物使用频次≥3的药物,此类药物共有49味。

由表1可见49味药物可分为祛风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解表药、化痰药等十三类。其中祛风湿药出现的频次最高,为97次(18味),其次为清热药出现39次(9味)、活血化瘀药出现的频次为37次(8味),而补益药仅出现3次(1味)。

2.2 核心药物性味及使用频次分析 由表2可见,49味核心药物药性分类及使用频数依次为:温热药167次(32味),寒凉药39次(10味),平性药36次(7味)。药味分类及使用频数以辛味药使用频次和药味数最多,为158次(30味);其它依次为:苦味药122次(28味),甘味药48次(10味),涩味药28次(7味),淡味药17次(2味),咸味药5次(1味) 。见表2。

2.3 剂型分析 单验方的剂型有煎剂、酒剂、散剂、洗剂四种。其中,煎剂89首,酒剂75首,散剂26首,洗剂13首。四种剂型中,煎剂的服法有的是以酒为引,散剂多以酒冲服,洗剂加酒外洗,所以在172首治疗痹证方剂中,使用酒或酒剂共有85首,占痹证总方剂的49.4%。

2.4 疗法分析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治法有173首,其中:煎服法有93首,酒泡法71首,药膳法5首,冲服法4首。外治法有39首,其中:外敷法21首,外擦法9首,外洗法5首,针刺法2首,热敷1首,拔竹筒1首。使用鲜品的有12首。

2.5 有毒药物分析 261味中药中,有毒药物41味,包括八角枫、虎杖、紫金皮、大将军、大草乌、大发汗、千年健、萝芙木、桂花矮陀、断肠草、白粉藤、雪上一枝蒿、小麻药、麻蜂窝、虎掌草、地遍、大树跌打、大麻芋、草乌、百部、女金芦、假茉莉等。

3 讨论

3.1 药物特点 从哈尼族治疗痹证的单验方看,49味药中补益药仅用3次(1味),仅占所有药物的1.24%,其在痹证的治疗上主要偏于祛邪,少用扶正;说明哈尼族所患痹证以实证居多。常用药物有透骨草、通血香、金毛木通、芦子、黑骨头、飞龙斩血、八角枫等,其中祛风湿药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可见哈尼族治疗痹证是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药物为主,而且多为哈尼地区所产植物药。由此也看出哈尼族痹证以风寒湿痹多见,与刘富艳等[3]对144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的回顾性分析结论一致,这与哈尼族居住地区气候潮湿,多田间劳作有关。哈尼族单验方痹证收集方剂172首,共计261味药,但常用药物使用频次在3次以上的仅有49味,可见哈尼族用药较为分散,组方药物偏少,这与哈尼族常年居住山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颇为不便,加之哈尼族没有文字,药物疗效记载缺乏,有效药物多在一定地域内传播等因素相关。

3.2 药性特点 分析哈尼族治疗痹证药物的性味发现,味属辛、苦,性属温热的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辛能散能行,苦能燥湿,坚阴;辛温可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苦温能清热燥湿,温经活络。《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是致痹的主要邪气。如此性味配伍,针对由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恰可祛风散寒除湿,行气活血通络以祛邪。药性分析说明哈尼族治疗痹证的药物以祛风散寒除湿药为主,配伍清热药及活血化瘀药。与刘惠萍等[4]对广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痹证的常用12种中成药处方进行频次分析的结果相类似,即药方配伍多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再根据适应范围配伍一些清热、通络等药物。

3.3 剂型特点 哈尼医以煎剂、酒剂、散剂、洗剂四种为主,其剂型比较单一。172首治疗痹证单验方的剂型中,使用酒或酒剂共有85首,占痹证总方剂的49.4%,显示酒在哈尼族治疗痹证方剂剂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痹证多为风寒湿邪痹阻气机所致,故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而酒称为“百药之长”,其性温热,辛苦而甘,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作用,酒力引药直达经络血脉关节诸筋病之所在,故治痹证疗效卓著。哈尼族是一个尚酒的民族,由于祭祀多、节日多、拜亲访友多,饮酒也比较多,久而久之饮酒便成了重要的生活习俗,在长期的饮酒过程中,哈尼人认识到酒能祛风湿、治腰酸腿痛、避瘴气等,故在服药时有意识加入酒或用酒泡药治病,酒剂逐渐被应用[5]。

3.4 疗法特点 哈尼族治疗痹证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收集的172首单验方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煎服法、酒泡法、冲服法、外敷法、外搽法、外洗法、熏蒸法、热敷法、药膳法、拔竹筒、针刺、刮痧、灯火灸等十多种治疗方法。并且,煎服法常与外洗法、外搽法、外敷法、热敷法配合使用。哈尼族治疗疾病主要以内治法为主,外治法为辅,或仅用外治法。内治法主要以当地药物组合成方剂,大部分煎服,部分用酒或醋等浸泡后口服,也有的捣汁后鲜服;饮食疗法是哈尼医生较常使用的内治方法,也是哈尼族医药疗法的特色之一[6]。哈尼族常用鲜品,因其所居住的地区药物取材方便,为鲜品入药创造了条件。鲜品药物具有药鲜、气味纯正的特点,能保持药品的天然性能,鲜品捣敷能够更好的发挥疗效。

3.5 毒性药物 据上述统计,261味药物中有毒药物有41味,应用时有水煎服、泡酒服、研碎取干粉水送服等内服法,有时辅以猪蹄同煮、鲜品炖肉吃、或加红糖服;有泡酒外擦、水煎液外洗、鲜品捣碎或酒炒外敷等外治法;说明哈尼医治疗痹证善用毒性药物。但在临床应用时,要针对体质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及症候分型,恰当的选择药物及剂量,明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尽量使用传统的砂锅煎药,可先用文火煎药约2小时,嘱病人服药与进食应间隔一段时间。因毒性药物会引起身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对肝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故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的体质再逐渐递增。内服时要炮制以减毒增效,通过药物配伍减缓毒性。总之,要在保证安全用药的前提下,让有毒药物更好地应用于痹证治疗中。

参考文献

[1]陈祖琨,汪晓洁.哈尼族单验方[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81.

[3] 钱富艳,杨瑞宇,李兆福,等. 类风湿关节炎1444例回顾性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4):16-19.

[4]刘惠萍,周访.治疗痹症中成药处方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4):64-66.

[5]王毅蓉,赵永刚.哈尼族验方特点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 22(6):9-11.

[6]陈祖琨,蒋燕,赵永刚.哈尼族医药特色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 36(1):42-44.

(收稿日期:2016.05.08)

猜你喜欢
痹证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药墨疗法治疗痹证的方法介绍及理论探讨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薏苡仁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临床研究
“以毒立论”在治疗痹证中的应用
季节规律分析算法在痹证发病规律分析与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羌活胜湿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痹证(附300例报告)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