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战役
——刘伯承邓小平用兵的经典战例

2016-10-25 03:55田浩存
孙子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刘邓鲁西南刘伯承

田浩存

鲁西南战役
——刘伯承邓小平用兵的经典战例

田浩存

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的鲁西南战役,是刘伯承、邓小平用兵的经典战例。不仅战役本身意义重大而深远,而且其中蕴涵的刘伯承、邓小平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声东击西:飞渡黄河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解放战争第一年的胜利,使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改为实行“重点进攻”。党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心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立即以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实施中央突破,然后直插大别山,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这时,鲁西南地区之敌,从开封至东阿的250公里黄河防线,由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6个旅结合地方民团防守。黄河南岸大堤上,每50米一个暗堡,15米一个单人掩体。河滩上,战壕连着单人掩体,沿河村落散布着各种防御工事。加之宽阔的河床和汹涌奔腾的黄河水形成的天然屏障,构成了敌人的黄河防线。蒋介石自恃这一天险可抵“40万大军”。企图依持黄河天险阻止刘邓大军渡河南进。

大兵团渡河作战,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中,无不被军事家视为险着。对于戒备森严的黄河防线,刘邓大军如不周密筹划,贸然强渡,半渡而遭敌阻击,部队必将受损;如初渡不成,暴露了渡河意图和渡河地域,致使敌人调动兵力加强防御堵击,势必更难渡过,甚至于影响整个战略跃进的实行。对此,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巧妙地运用兵法中“声东击西”的谋略,在作战发起的前几天,命令太行、冀南的部队,在豫北伪装野战军主力发起进攻;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进攻,转移敌人的视线;野战军主力则隐蔽神速从豫北向东南,开进预定渡河出发点。敌人果然中计,直到渡河前一周的6月24日,蒋介石仍蒙在鼓里,继续命令在刘邓大军附近的部队向北开进,以致更加远离黄河防线。

一切准备就绪后,1947年6月30日夜10 时30分,黄河北岸,解放军的大炮同时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黄河南岸立刻变成了一片火海。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2万大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和“宽正面、多地段”的战法,从黄河北岸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宽正面上,分8个地段同时突然发起渡河作战。河面上,各种渡船满载着解放军战士杀向南岸。第一只渡船只用了5分钟就到达黄河南岸。战士们不等船靠岸,就跳进水中,涉水冲向河滩。控制滩头阵地,高喊着杀声,从河滩扑向敌人据守的村落和大堤。在解放军突然勇猛的打击下,敌人河防部队有的闻声而逃,有的被迅速歼灭。当夜,被国民党军队吹嘘能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为刘邓大军一举突破。

攻其一点,诱敌来援:首战克郓城

刘汝明集团在刘邓大军突如其来的打击下,为保存实力,不得不迅速收缩于郓城,以求固守。蒋介石为挽回败局,立即自豫北、豫皖苏抽调3个整编师另一个旅,在王敬久的指挥下,从陇海铁路分东、西两路北援。企图钳击刚刚南渡黄河的刘邓大军,迫刘邓大军背水作战而歼之。

刘伯承、邓小平在鲁西南战场

如何驾驭新的形势而稳操胜券?刘伯承、邓小平根据王敬久主力尚远在单县以南、郓城守敌战斗力较弱、敌人分路北进、便于在野战中各个歼灭等情况,抓住这一战机。决心将计就计,采取“攻其一点,诱敌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果断地决定,以第一纵队和军区独立第一旅围攻郓城,吸敌来援;以第二、第六纵队从东、西两路援敌之间向南直进,第二纵队奔袭曹县,第三纵队至定陶一带待机歼敌。

郓城古城四周有高7米、宽3米的砖质城墙和坚固的4门。敌人在城墙和城内各主要路口筑有大量地堡,形成以城垣为依托、火力点和副防御相结合的多层次防御体系。五十五师师长曹福霖素有“防守将军”之称,企图凭借坚固工事固守待援。

7月7日夜20时,一纵以多点突破的手段对郓城守敌发起总攻。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破声,战士们从四面八方发起冲锋,穿插迂回,进行夜战、近战和白刃格斗。经一夜激战,全歼敌第五十五师师部及其二十九与七十四两个旅,1.5万余人,克复郓城,创造了一个兵团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取得了大反攻中第一个重大胜利。

7月5日,曹县国民党地方守军望风而逃,曹县城为二纵收复。11日凌晨5时,第六纵队攻克定陶,全歼守敌4000余人。至此,战役第一阶段宣告胜利。它不仅使敌人钳击刘邓大军的计划完全归于失败,而且使刘邓大军开辟了北起黄河边的郓城、鄄城,南至陇海铁路北的定陶、曹县的广阔战场,并且长驱直进至敌军主力的侧背,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围三阙一:六营集口袋阵

7月10日,在定陶之战告捷的同时,敌人于东路北进的援军,3个师彼此相隔10至15公里,摆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长蛇阵。这时,刘伯承、邓小平决心抓住战机,不给敌人调整部署的时间,连续作战,挥戈直指敌东路援军,斩断其长蛇阵,迅速扩大战果。

7月13日,刘邓大军各纵队按预定计划,迅速完成了对敌人3个师的分割包围。14日,敌三十二师在其一四九旅大部被歼后,带残部与七十师会合于六营集。第六纵配合第一纵队,将六营集团团包围。被围于六营集之敌,两师人马偎集于一个仅有200余户人家的村庄,既无粮又缺水,且无围寨可凭,固守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如四面围攻,则迫使敌人作“困兽之斗”,解放军势必付出较大牺牲。所以,刘、邓首长命令,变强攻为“围三阙一”的打法。以第六纵主力及第一纵二旅从六营集南、西、北3面猛攻;以第一纵十九、二十旅在六营集以东、纸坊以西的开阔地带,布成口袋阵,网歼敌人。当夜20时,敌2个师果然利用夜色和青纱帐做掩护,向东(济宁方向)突围。俟敌大部兵力钻入口袋阵时,解放军伏兵四起,从两侧合围,割裂、击溃了敌人的队形。敌人在密集火力打击下,夺路逃生,溃不成军。至15日8时,歼敌1.9万余人,取得了六营集大捷的胜利。

关门捉贼 :决战羊山

敌三十二师、七十师覆灭后,在敌人的长蛇阵上,只剩下偎缩于金乡羊山集的六十六师的一个半旅了。刘伯承、邓小平决心“关门捉贼”,集中4个纵队的全部兵力,将敌六十六师于羊山集围歼。

解放军进入羊山集阵地

这个师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羊山集是一个有1000多户人家的大镇。北面靠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敌人在羊山集街巷及四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除控制“羊头”“羊身”“羊尾”各制高点外,另派兵一部扼守西北1公里外的葛山,力图凭险死守待援。7月15日,刘邓第二、第三纵队发起对羊山集的进攻。当时,二纵一部攻占葛山,随后,三纵八旅一度攻上“羊头”,九旅攻进南门。次日,二纵五旅一度攻占“羊尾”,四旅攻进西街。但遭敌“羊身”制高点火力猛烈反击,加之连日大雨和积水影响,除葛山外,均被迫退出阵地,进展不大。

19日,蒋介石飞往开封坐镇指挥,调兵遣将,欲解羊山集之围。当日,王敬久在蒋介石严令下,派一九九旅北援羊山集。刘、邓指示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第二旅、第三纵八旅等部,在万福河北岸张开口袋。22日,待一九九旅北渡万福河后,解放军各部冒着倾盆大雨,迅速将其包围,激战两个小时,将一九九旅全歼。一九九旅的被歼,使羊山集更加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成瓮中之鳖。

25日,刘伯承、邓小平经重新侦察后,调整部署,对羊山集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势。二纵五旅攻占羊尾,向羊身和羊山集西北部攻击。六旅攻占羊山集西街。三纵八旅攻占羊头,九旅攻占羊山集东部。战士们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和反冲锋,每夺取一个防御工事和一座民房,都要经过浴血的搏斗。此时,连日大雨,整个战场一片泥泞,战壕里的许多战士浸泡在齐腰深的水中。伤员伤口泡得发烂,浓血直流。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羊山的积水。敌我双方都有较大伤亡,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27日夜,刘邓命令部队对羊山集发起总攻。各种炮火同时发出吼声,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各路突击队一齐冲出,杀声震天。七旅十九团三营的史玉伦带领突击班,首先登上了羊山山顶。经过战士们浴血战斗,羊山各制高点全部为解放军夺取,敌人被压缩于羊山集村内。整个夜晚,战士们酣战在羊山集的每一个角落。六旅十八团一营二连,在指导员葛玉霞的带领下,勇猛穿插攻击,机智果敢地攻占了敌六十六师指挥部。28日,战斗胜利结束,歼敌1.4万余人。至此,共歼敌4个整编师师部及所属9个半旅共5.6万余人,俘敌中将师长宋瑞珂、陈颐鼎,中将副师长理明亚、罗哲东等高级将领,为时28天的鲁西南战役胜利结束。

刘伯承司令员高兴之余,欣然命笔,作《记羊山集战斗》诗一首:

狼山战捷复羊山,

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

欣看子弟夺城关。

金蝉蜕壳:千里跃进

羊山集之敌全军覆没后,坐镇开封的蒋介石仍不甘心在鲁西南的失败,又纠集5个集团军共30个旅的庞大兵力,分5路合击位于郓城、巨野地区的刘邓大军,企图将刘邓大军主力歼灭于巨菏公路和黄河之间,或逐回黄河以北,以堵塞这个缺口。蒋介石甚至准备了更毒辣的一手:再打不赢就破毁黄河大堤,水淹刘邓大军于鲁西南地区。当时,大雨连绵不断,黄河正届汛期,国民党部队对复堤工程破坏,多处险工堤段告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刘、邓首长洞察全局,本着中央军委“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战略方针,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提前结束休整,挥戈南进。当即部署:以新编成的十一纵队在黄河边佯动,造成渡河北返的声势,吸引敌人继续合围;以豫皖苏军区部队破击平汉路,断敌交通,以中原独立旅直出信阳以西。同时,华东野战军亦积极捕捉战机打击敌人,掩护刘邓大军南进。8月7日夜,正当各路敌人向刘邓大军合击的包围圈将拢未拢、其中的一路已北越巨菏公路、而陇海铁路两侧则完全没有敌人正规军的时刻,刘邓大军来了个“金蝉脱壳”,突然甩开敌人,兵分三路向南疾驰:第三纵队在左,出成武、虞城,直奔皖西;第一纵队在右,出曹县、宁陵,直奔豫南;中原局和刘、邓首长率野战军指挥部及第二、第六纵队居中,沿沈丘、项城、息县之线向南直进。由此,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实现了解放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战役中,刘伯承、邓小平坚决执行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以军事家的智慧和胆略,运筹帷幄,将古代的兵法发展运用到现代战争,表现了非凡的指挥艺术。鲁西南战役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研究和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魏训洲)

The Battle of Southwest Shandong——AClassical Battle Case of Liu Bocheng and Deng Xiaoping's Skills to Direct Military Operations

Tian Haocun

2016-1-21

田浩存,菏泽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编审。

猜你喜欢
刘邓鲁西南刘伯承
鲁西南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策略*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激战汝河
抢渡沙河
小平找牛
鏖战鲁西南
鲁西南夏直播花生保护性栽培绿色生产技术
鲁西南春节漫记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