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2016-10-25 08:21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董丽丽吉敏全
中国商论 2016年26期
关键词:青海省交通公路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董丽丽 吉敏全

青海省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董丽丽 吉敏全

青海省作为西部省份,经济增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是政府目标,但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不可持续和不受欢迎的。本文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青海省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出青海省低碳交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今后的工作目标。以期为城市建设管理者、居民共同促进青海低碳交通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青海省 低碳交通 现状 对策

1 引言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下提出的。1906年~2005年,100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近百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1℃。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170mm,其中1961年~2003年,这42年年均增幅为1.8mm,1993年~2003年的10年间每年平均以3.1mm的速度增加。1966年~1999年,33年中国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下降1.3m。如果全球平均温度超过2℃的上升幅度,那么,目前正在面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将达到20%~30%。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白皮书中,由英国政府正式首次提出,旨在向全世界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由工业、建筑与交通等行业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所引起的[1]。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煤,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2.4%。其中交通运输的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20%,交通运输行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发展低碳交通成为各个省份的共识。而占据国家重要生态安全战略地位的青海省,必须将发展低碳交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脆弱地区、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交通树立典型,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2 低碳交通的内涵

低碳交通系统的开发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整体运输部门综合能耗,能源消费在全国能源消耗占据很大比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的比例呈现出稳步的发展趋势。低碳交通体系的发展是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急切需要,车辆废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一辆汽车排出的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据国家运输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私家车的数量将超过1亿辆,车辆排放总量将会非常大。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就是交通运输。开发和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源利用率显著偏低,随着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各大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能源消耗必然会逐渐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低碳交通体系的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青海省低碳交通的发展现状

3.1交通能耗居高不下

交通运输行业是青海省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也是占大比重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将逐渐增大,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自“十二五”初期以来,青海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也在不断增长,从表1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除工业以外占总能源消费量的很大比重。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消费量为114.83万吨标准煤,2014年增长到152.18万吨标准煤,2010年~2014年能耗量平均增长速度为6.5%,消费总量从2010年的2814.57万吨标准煤增长到3991.7万吨标准煤,即消费总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3%。从表1的数据看出,每年的公路运输消费量占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消费量的50%以上,从2010年的57.25%上升到2014年的70.77%。整个青海省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效率低于工业、农业及其他产业。因此,交通运输业节能势在必行,提高运输部门的能源效率是重中之重。

表1 青海省各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3.2私人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10年的22.6万辆增加到2014年的55.9万辆,增加了2.4倍(见表2)。2014年,青海省每1000人拥有私人汽车96辆,高于同时期全国数据(92辆)。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压力逐年增加,并没有减缓的趋势。同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急剧增加带来能源消费需求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愈来愈大。

表2 青海省民用汽车拥有量情况

3.3客运压力逐年加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出行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促使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大美青海”、“凉爽夏都”等旅游品牌的打响,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沓而至,这对青海省的客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表3可以看出,铁路客运量从2010年的474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615万人,但是仍不及公路客运量的四分之一,所以公路运输仍主导青海省的客运,客运为青海低碳交通持续加压。

李霞是在含沙射影地指责景花厂挖大发厂的人。我有点心虚。我想起阿花的狡辩之词,便有了底气。我不卑不亢地说,李课长说得对,到底是自由竞争还是在恶意猎取,谁说了都不算,如果有空,劳课长大驾去景花厂看看便知道了。我站了起来,比画着双手说,大厂有大厂的强势,小厂有小厂的优越,人才流动完全取决于员工的就业取向,决不是可以人为逆转的。李课长既然提到了自由竞争,我不妨说句实话,大发厂的优势在于工资待遇高,景花厂的优势在于工作环境好,团队精神强。如果景花厂没有优势,即使用绳子捆住员工的手脚,他们还是要跑的。

表3 青海省客运量情况

3.4公路货运仍然是首要运输方式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货运运输已经呈现出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然而,首当其冲的是公路运输,2014年的公路运输承担了青海省的74%的货运量,而铁路仅占到25%(见表4)。可以说,公路货运掌握着青海省的经济命脉,公路货运的背后就是高能耗的柴油等需求,这无疑也为青海低碳交通发展增加了压力。

表4 青海省货运量情况

3.5公路里程不断增加

青海省的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公路等级结构也在逐渐改善和优化。二级以上公路由2010年的444km(占公路总里程的0.9%)上升至2014年的2089km(占公路总里程的3.4%),公路网络布局的优化是交通运输总能耗下降的重要前提(见表5)。

4 对策

4.1将低碳交通上升至区域战略

统筹城乡发展,主要针对青海省各大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制定出因地制宜的低碳交通规划,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长期有效的法律法规。同时,将低碳交通的概念纳入城乡发展的规划,并建立低碳交通评价体系,从制度根源制约低碳交通的下行,减少城乡交通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降低城乡交通排放水平。交通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发挥城市的支持功能,实现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因此,交通规划设计与周边土地利用的性质是一致的。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同时存在着机制之间的互相作用:一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城乡人类活动的不同分布,最终导致了交通需求;另一方面,交通可及性改变了土地利用本身,促进了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因此,通过城市土地规划来改变布局,实现低碳交通发展是有效的战略。

表5 青海省公路等级统计表

4.2调整城市交通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能够明显减少城市的碳足迹。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代替其他交通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碳排放总量;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消费者出行节省时间和缩短空间,从而减少城市的碳足迹,实现低碳交通。

4.3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加强统筹规划,加强区域交通走廊重要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干线快速建设,加密区域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技术水平和路面水平。优化车站布局,建设高效便捷的公路站服务系统。加快综合客运枢纽、货运站、物流集聚区建设,促进“零换乘”和“无缝对接”的综合客运过程。改善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布局,推进自行车道和行人步道的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相互补充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4.4建立和完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

有关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自行车对低碳城市交通建设的意义。将自行车出行纳入城市交通规划。同时,交通部门对自行车出行和换乘乘客的公共客运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和完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

4.5建设智能化低碳交通能源供应体系

低碳技术、新能源、智能化是未来低碳交通的重点,从交通系统效率、交通运输等方式改变当前青海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高能耗、高排放的趋势,特别是从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实现低碳交通。加强高效环保和气候友好运输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促进新能源和清洁汽车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引导节能运输车辆,迅速减少高耗能、污染严重的老旧车辆的生产,鼓励使用性能好、能耗低、高效的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样可以减少排放和污染,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6加强低碳交通理念的推广

倡导旅行者低碳旅行,一方面优化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低碳旅游的宣传。倡导国内外游客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出行,保护环境。加强低碳宣传,大力弘扬和培育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公益广告等方式营造低碳交通出行的氛围。

[1] 崔嘉.江苏省低碳交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0).

[2] 宿凤鸣.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实现途径[J].综合运输,2010(05).

[3] 刘丽亚.走低碳交通之路 促城市可持续发展[J].综合运输,2010(01).

[4] 汤慧,宁启蒙.县城低碳交通规划框架体系研究[J].中外建筑,2015(08).

F502

A

2096-0298(2016)09(b)-083-03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安全的青海三江源地区低碳交通体系构建研究》(K021422)。

董丽丽(1993-),女,汉族,安徽六安人,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吉敏全(1970-),男,汉族,山西运城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数据挖掘、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青海省交通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繁忙的交通
公路断想
小小交通劝导员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