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融共生:CID欲打造北斗产业新生态

2016-10-25 20:25明星
中关村 2016年8期
关键词:导航系统中关村北斗

明星

2016年6月16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对外发布。该文件指出,中国积极培育北斗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早在2012年,中关村就审议通过了《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该文件指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将着力构建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并且在中关村创新中心区(以下简称“CID”)建立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根据有关规划,“十三五”期间,CID将借助中关村的先天优势,加快建设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打造完善的北斗产业创新系统,通过产业融合和国际化的方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北斗产业区域创新的新路径。

卫星应用

从天上到人间

卫星导航系统是以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而北斗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2007年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正式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四大核心系统之一。

就重要性而言,它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是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国防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北斗系统要在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对于GPS等领跑者,北斗是后来者。后发自有后发的艰辛。然而,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融合发展,也让北斗这位后来者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后发优势。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北斗二代“天眼”,实现全球导航,其精度可以达到分米、厘米级,这30颗卫星将在太空中组成一张“天眼”,也称为“全球星座”,它们将与地面控制站和用户端共同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同时,随着北斗芯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等技术的发展,北斗产品正全面走向大众应用。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北斗已在交通运输、气象、渔业、公共安全、减灾救灾、林业等11个行业,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京、陕、湘、贵、鄂、苏等17个区域开展示范应用。如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上安装了300多万套北斗兼容终端;采用北斗IP核的国产自主品牌手机已大量投放市场。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

据媒体报道,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地区,“智能放牧”系统正在改变当地传统放牧习惯,引导牧民轮换放牧、合理放牧。这套放牧信息化指导系统由北斗卫星信息平台、牧场数据采集自动站、牧民手持智能终端三部分构成,通过数据分析和地面实测,制定区域轮牧的方案,再发送到牧民的终端上,实现科学放牧指导。

在灾害防御方面,在山体滑坡前,北斗系统可以对主要板块是否移动进行精密监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一些需要精密定位的产业,如农业中,北斗精密农地产业系统能把耕地作业计划输入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专项控制来驱动农机、拖拉机,按预定耕地路线进行作业,作物之间耕种的精准距离、飞机喷洒农药区域都能一目了然。虽然我们可能看不到,但北斗系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北斗已进军更多信息化领域。例如北斗系统已进入了手机领域,并且至少拥有300万用户。在手机消费市场中,北斗以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共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例如,有的手机终端就提供“北斗+GPS”的定位模式。

未来,北斗不但能为地面汽车、行人提供高精度的导航,还能为天上乃至宇宙空间中的各类飞行器进行导航。

政策部署

前景广阔,全产业推进

据统计,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超过1900亿元,而2010年产业规模仅700亿元,其中基于北斗系统的产值2010年仅15亿元,2015年已达到570亿元,5年增长近40倍。北斗相关的贡献率超过30%,其中在精准行业、地理信息和基础设施领域,北斗贡献率已经占到半数。

卫星应用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列入国家战略,是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是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发布的第一份白皮书,它通俗又全面地阐述了北斗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和服务性能,为各方提供了了解北斗的权威渠道。

它指出,中国积极培育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打造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北斗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扩大应用规模,实现融合发展,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来说,北斗系统要加强基础产品的研发、鼓励创新体系建设来构建产业的创新体系,鼓励北斗与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推进卫星导航与物联网、地理信息、卫星遥感/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此外,它还明确了北斗系统后续建设发展路径,例如建设北斗增强系统、进行全球组网、推动国际化等,相关行业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规划行业自身北斗应用相关建设,实现行业应用与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同步进行。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早在2012年12月21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审议通过了《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该文件指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将着力构建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该文件指出,中关村发展卫星应用产业的重点任务是:围绕卫星导航(GNSS)、地理信息(GIS)、遥感(RS)、卫星通信等优势领域,重点突破芯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建设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综合应用系统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标准体系研究,促进卫星应用产业规范发展。积极争取“北斗城市”试点,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车联网、电信、电力、应急救援、气象、物流、水利、林业、渔业、测绘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作为中关村核心区,2012年海淀区政府正式发布了《海淀区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确立了北斗和空间信息产业成为了当前海淀区“6+1”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包括北斗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商业化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以及产业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民营资本将不断介入,北斗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布局,整个北斗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链上下游将日趋完善和成熟,终端成本持续降低,从而替代目前GPS在我国民用领域的市场地位,北斗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区域创新

助推产业内生式发展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已出台了很多推动北斗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下一步,将主要依靠市场的作用,来促进产业的发展。

北斗星通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温景阳博士对记者强调,如今,这个领域涌入了上万家企业,成规模的已实现盈利的大企业仅有十余家。基于行业内“小散乱”的特点,同时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外部投资进入的双重压力,目前产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沿着上下游进行并购和整合,增强竞争力成为行业内企业普遍采取的发展策略,跨界发展趋势是集中体现。

位于CID的北斗星通自2015年起开展了一系列兼并重组,持续提升了北斗星通在芯片研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并进一步增强公司对人才、技术、资金、合作伙伴等资源的聚合力。

北斗星通的发展目标是围绕北斗而布局,最终成为一家百亿级导航产业集团。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北斗+”战略。

2015年,在北斗星通成立十五周年之际,董事长周儒欣首次提出“北斗+”概念。他指出“北斗+”有多个维度,首先北斗要“+”技术和系统,比如北斗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通信系统等的结合。另一方面北斗要“+”应用与行业,比如北斗在地下空间、智能交通、航空运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北斗星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打造“北斗+”,并通过坚定实施“内生外长”发展策略,推进产业整合,谋划海外布局,借此实现公司阶段发展目标。

以上是一家企业的格局。如果要上升到区域层面,一个地区要保持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内生式的产业集群,就必须顺应产业成长规律和产业价值规律,进行产业组织创新。

2012年10月25日,中关村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在CID(亦称为“中关村创新中心区”)所属的永丰产业基地正式落户。这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未来,基地将在不断的组织和优化产业要素的过程中,依托市场力量,开展一系列产业组织的创新实践,也必将集聚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据悉,除了已进入CID的北斗星通外,合众思壮、东方联星、华力创通、四维图也将陆续入驻这片宝地。

如果所有要素组织得当,这里将发展成为北斗应用产业另一个崛起的重镇。

因为在中关村,已经聚集了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的战略资源。除了十余家行业细分领军企业外,还有包括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工、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卫星导航定位总站等管理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重要科研资源。中关村的企业在空间信息领域有关北斗芯片技术、嵌入式算法及软件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及制造、地理信息与导航地图、应用软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遥感对地观测设备研发与制造,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

基地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建立一个产学研合作推动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机制;集聚一批国内外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龙头企业;产生一批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搭建一个国内领先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个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示范基地。

除了建造专精特产业基地外,一种以政府支持、企业自主牵头成立的产业联盟也在中关村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而这一联盟的产生,将有助于CID突破现有空间的局限,通过企业结盟形式,从智力和财力方面,帮助基地企业实现融合式发展。

2011年,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在合众思壮牵头下成立。会员企业涵盖北斗导航、地理信息和遥感等多个领域,北斗星通、华力创通、超图软件、四维图新也在其中。

联盟相关人员马广浩强调,“在这个联盟里,每家企业有自己的优势,联盟让成员企业变成一个整体,大家抱团,优势互补。如今,在国内信息空间技术领域,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强的技术团队、产品团队和解决方案团队。”如今,联盟理顺了产业链前端、中端和后端,也包括一些业务同质化的企业,让他们尽量避开恶性竞争,在不同的市场发挥各自的优势,规避自身的不足。

可以想象,有了优质的产业、科研元素的聚集,CID将会在产业创新体系上做出一番成绩,例如为企业搭建一个强强联合、相互借鉴、协同发展、共同发力的平台,政府将核心资源向平台上的企业倾斜,有利于推动产业链形成示范效应,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国际化征程

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2015年,我国开始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并开展了新技术和新体制实验验证,以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

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球部署将为北斗系统走向国际奠定基础,有利于提升北斗导航系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为国内空间信息服务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拓宽了发展方向。

北斗国际化或许一路荆棘,却也潜藏着重大的机遇。

“北斗是中国的,但如果不能走向世界,整个产业是一个失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蔚保国强调。

那么,北斗国际化的道路该如何走?

蔚保国认为,初步想法应该以应用为主,本地服务,军民结合,共同发展。“目前GPS已经覆盖了很大的市场,GPS走的是标准化,对本地化支撑解决方案不足,北斗作为后继者,可以对周边国家做一些具体化应用,包括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这可能比GPS更有针对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说:“北斗走向国际化需要过硬的技术,系统要有过硬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精度,也要有透明的国家政策。再加上我们有良好的服务,北斗走向国际化顺理成章,而且可持续。这几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他的可持续性都会成问题。”

除了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外,还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成本问题和推广问题。

对于企业和园区来说,这几个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也为企业和园区资源整合、腾挪布局,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就企业层面而言,一系列本土公司在海外开疆拓土、与海外公司合作的喜讯陆续传出。

近两年来,北斗星通在加拿大和香港成立了分公司,开展技术协同创新和产品研发。温景阳博士对记者强调,未来不排除去海外并购同业公司的可能。

合众思壮也与俄罗斯Shvabe光学仪器控股集团签署了重要战略协议,以加速北斗产品全球化布局。通过该协议,合众思壮以本地化服务推动北斗产品及相关应用在俄罗斯市场的推广,并辐射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进而带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北斗产品及应用的全球拓展。

北斗国际化在产品、技术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合众思壮、北斗星通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

在国家层面,《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的发布为北斗国际化提供了政策支撑,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中国积极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发展,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免费的北斗服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北斗系统服务全球。”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一是广泛开展卫星导航系统间合作。加强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安全可靠的服务。二是深度参与国际卫星导航领域活动。积极参加和支持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等相关国际组织工作,履行中国责任,贡献中国智慧。三是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积极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以及通用数据标准等国际组织,为北斗系统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四是积极实施北斗系统国际推广。与巴基斯坦、泰国、东盟、阿盟等开展应用合作,北斗系统已成为国家对外合作的重要推介品牌和国家名片。

目前,北斗产业已经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地区开枝散叶。率先进入的是东盟市场,2013年泰国北斗应用项目开始建设,预计到2016年覆盖泰国全境。老挝、文莱、巴基斯坦已开始采用北斗导航系统。我国还与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展开合作,预计在2018年末形成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能力,以此为支点,推进北斗国际化,抢占全球时空信息领域的制高点。

冉承其指出,中国积极推动北斗系统尽快进入到相关国际组织标准,“比如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等。现在北斗系统已经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第三个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民航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北斗进入到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标准的论证、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北斗系统已经正式加入了全球移动通信组织的标准。”

有了政策的推动,企业和园区可以重点围绕技术交流、教育培训以及应用推广这三个方面开展国际化工作。CID可以与企业、产业联盟一道,立足区域特色,共同做好产业布局,拓展国外市场。

除此之外,跨区域创业是全球链接的重要支撑。园区和企业、产业联盟还可以在国际技术转移与跨区域合作领域,各自诠释好自己的角色。CID可以依托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园的国际化工作,进行政策突破、空间集聚和资源信息化集成共享,在海内外兴建北斗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和跨区域合作。

可以想象,沿着产业化和国际化路径向前走,CID北斗产业必将会在创新全球化的大潮中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

猜你喜欢
导航系统中关村北斗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北斗时钟盘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