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传承汉字文化

2016-10-26 13:28张宏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部首典故字形

张宏炎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汉字文化,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识字情怀是我们的使命。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讲解,溯本求源,传承汉字文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汉字起源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依据构形,分类识字

在不断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汉字字形具备了汉文化的理据性和可释性。教师在教学生识字时,可以利用汉字起源和演变规律对重点汉字进行解析。我在上课时,首先将独体字和合体字分类,然后字字落实,对汉字的字形、字理进行阐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堂课中,我在课前将本课的桨、塔、周、环、墙、轻、洒、悄、愉、排的字形演变、字形理据等汉字文化内容制作成了幻灯片。将合体字分为四类:1.以人体、人的活动为内容的部首的字:周、愉、悄、排;2.以动植物为内容的部首的字:桨;3.以人造物为内容的部首的字:轻;4.以自然、鬼神为内容的部首的字:塔、环、墙、洒。每个部首都有字形依据,例如我在对“桨”这个字进行讲解时,首先讲述了以“木”为部首的字一般都是与树木本身有关或是用树木制成的,比如“桨”是我们划船用的工具,一般是木质材料做成的,常放置在船的两旁。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我为同学们搜集了图片进行演示。对“洒”这个字进行讲解时,首先我介绍以“水”为部首的字一般都涉及水或某种液体,比如“洒”的意思就是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落下,比如洒水、将牛奶洒了一地等都是这个意思。此外,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每个汉字的字形演变,将对应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适时地引入汉字文化。经过汉字认知环节后,再让学生进行写字训练,进而熟练地掌握该课的汉字。

二、挖掘资源,持续开发

在教学时,有些汉字是起源于相关典故和成语故事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将汉字涉及的文化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在课上传授给同学们。比如,我介绍了关于汉字起源的故事:传说汉字是由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太阳刚刚从地平面升起来就是“旦”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是“看”字,人在树下休息就是“休”字……在讲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这堂课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措”这一汉字,我对课文中的成语“不知所措”讲解了有关的典故,它来自于《论语·子路》中的“则民无所措手足”,意思是手脚没有地方可放,形容不知如何是好。《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形容皇太子的心神慌乱与处境为难。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非常具有童心,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我在讲关于汉字的典故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三、博采众长,相互渗透

我在教学生们识字时,除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比如仓颉造字的故事、《河图洛书》的故事、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以及关于汉字的典故等等,我还会采取画画的方法,抓住小学生爱画画的心理,让学生们在纸上画甲骨文等等。为了让学生们揣摩古人“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创作心理,我展示一些图案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汉字,比如在纸上左右两边各画一棵树,猜猜是什么汉字,答案为“林”。另外,我会通过游戏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们识字的兴趣,比如“字宝宝找妈妈”,通过打乱古体字与简体字的顺序,让学生们根据字形去匹配。通过游戏导入,成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大家都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识字环节中去。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部首典故字形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弄清偏旁与部首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