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2016-10-27 05:37李俊霞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肢体

李俊霞

开封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河南 开封 475000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李俊霞

开封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A组,n=110),给予常规营养神经、气压泵和其他康复治疗措施;护理干预组(B组,n=102),除常规治疗外,进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B组(χ2=4.456,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

脑出血;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常常造成患者肢体瘫痪和卧床,因缺乏肌肉泵的作用和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虽然在指南中推荐,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临床医师常常因为担心患者脑出血恶化而不愿意应用。因此,预防偏瘫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1年9月至2015年11月入住我院的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为急性起病,表现为神志不清、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经头颅CT诊断为脑出血。

入选标准:年龄40~80岁,有偏瘫且瘫痪侧肢体肌力在0~2级,发病后2 h内住院。

排除标准:既往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肢体活动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共有212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纳入观察,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A组,n=110)例,男性70例,女性40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3.12±12.08)岁;护理干预组(B组,n=102)例,男性70例,女性32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5.44±15.21)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电监护、脱水减轻脑水肿,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防止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其中主要是每天应用气压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进行护理指导预防深静脉血栓,具体措施为[1]:避免对于患肢静脉输液;合理布置饮食,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对于应用胃管的患者应用要素饮食,必要时给予莫沙必利或者乳果糖等进行辅助通便,防止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深静脉血栓;主动或者被动活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对于患肢进行按摩,尤其是按摩小腿后组肌群如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等,每次10 min,每天3~6次;适当抬高患肢约15°,以利于静脉回流;在病情允许时尽快下床主动行走,活动下肢。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1月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是在发病后2周和1月时应用彩超检查发现深静脉血栓,不论是否有肢体肿胀症状,只要有1次发现深静脉血栓就停止气压泵和按摩,并进行相应的抗凝治疗。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等人口学资料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3.2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A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55%(16/110),明显高于B组4.90%(5/102)。χ2=5.515,P=0.019,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 讨论

造成深静脉血栓一般需要三个条件[2]:血流速度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脑出血患者因为常常造成肢体瘫痪,以及部分患者因为神志不清等原因,需要卧床,加上静脉输液等因素,常常具备这三种条件,容易发生静脉血栓[3]。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多个国家的指南中对于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主张预防性抗凝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不增加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风险。但是临床医师对于这个推荐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对于脑出血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主要依靠康复措施。

应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主要原因是[4]:尽量避免患肢进行静脉输液,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对患者进行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回流,改善了血流速度缓慢问题。鼓励能够下床的患者尽快下床行走,以便能够进一步促进血流动力学改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我们认为,对这些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教育,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 施伟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9):2649-2651.

[2] 杨瑞丽,何国平,刘雄琼,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02):136-137.

[3] 赵二勤,萱改丽,王翠霞. 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14-215.

[4] 尹方,刘琰.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0):956-957.

[责任编辑段金卯]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hemiplegia

LI Junxia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Central Hospital of Kaifeng, Henan Kaifeng 475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212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hemipleg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Normal group(group A,n=110) were given trophic nerve, pneumatic pump and other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whil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group B,n=102)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besides the normal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rat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udied.〔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in the group B(χ2=4.456,P=0.03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hemiplegia.

cerebral hemorrhage; hemiplegia; deep venous thrombo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1672-7606(2016)03-0207-02

2015-11-17

李俊霞(1976-),女,河南开封人,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

R743.34

A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World Integrated Medicine Master SHI Xuemin (石学敏)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