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儿童立场观照操作过程

2016-10-29 12:19李进卫
江苏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角度三角形

李进卫

在数学课堂中即便简单如操作这一环节,我们也应努力做到有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学,以免新的教学形势下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学困生”。

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环节,教师通常将活动任务呈现于屏幕之上,小组之间根据要求进行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将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就找不到原来的底和高了。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操作完成后,小组汇报时出现了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的方法。笔者让学生试着去折一折,有的学生却始终无法完成,无奈地说:“怎么折才能看出来是180°啊?”

其实,上述两个操作活动,对拼、折的方法要求比较高,对一些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难点视而不见,不去关注学生是如何操作的,长此以往,操作环节势必会产生“学困生”。

特级教师贲友林在《现场与背后》一书中说:“教师要目中有‘人,不仅有自己,更要有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放手,不是放任、放纵。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介入不可或缺。”对于操作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但这种准备不是从“教”的角度准备,而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准备。因为仅从“教”的角度准备,教师就会以自己的思路推进课堂教学,以自己的速度牵着学生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纤夫”;而从“学”的角度思考,教师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牧者”。

站在儿童立场,促进儿童生长,让学习在每一位儿童身上真正发生。这就意味着,在课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操作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课堂上,要做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反馈时点到为止即可;需要让学生花时间去完成的,就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索;需要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的,则要给学生提供帮助,为他们搭建脚手架,让他们拾级而上,获得成功。例如:上述案例中将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演示拼的步骤——先重合再旋转,最后平移。如此,学生就能根据课件演示正确地完成操作过程。

钟启泉教授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如何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和成长。”于是,在数学课堂中即便简单如操作这一环节,我们也应努力做到有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学,以免新的教学形势下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学困生”。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角度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三角形,不扭腰
角度不同
人啊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找图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