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对经济影响的简要分析

2016-10-29 14:47孙健
2016年29期
关键词:经济影响改革

孙健

摘要:当前各个国家都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正处在实际负利率时期,一些欧元区国家和日本也相继进入名义负利率时期。负利率政策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负利率也时时刻刻影响着经济发展。宏观涉及到国家的税收和进出口等方面,微观涉及到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等方面。本文简要地分析负利率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负利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影响,以及负利率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负利率;经济影响;改革

一、引言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总体缓慢,受英国脱欧公投等事件、欧洲银行业风险暴露和全球需求不足的影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缓慢。从各经济体运行情况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温和复苏,经济增长缺乏强劲动力。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分化,部分基本面较差、经济结构单一的经济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因此,大部分国家都实施了低利率政策,中国已经进入了实际负利率时代;一些欧元区国家和日本更是进入了名义负利率的时代。负利率政策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是否有助于全球经济回暖和增长?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一般而言,负利率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现在经历的实际负利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一种是一些欧元区国家和日本实施的名义负利率,也就是存款利率真的为负值。

有些经济体实施负利率是因为实体经济中需求不足,缺乏优质的投资机会,缺乏消费热点。消费者购买意愿较低,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也很弱,就出现了经济滞涨,甚至是通货紧缩的情况。实施负利率政策可以有效地增加消费积极性,促使实际利率下降,降低储蓄规模,增加投资,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就一些欧元区国家和日本而言,它们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目的也在于阻止本币升值,保证本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出口。

二、负利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负利率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2016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目前,央行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中国依然处在实际负利率的时代。此外,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自2014年11月22日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下降至1.5%。中国正通过逐步降低市场利率,鼓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降低信贷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虽然离名义负利率政策还有较远的一段距离,但在当前全球低利率和负利率的大背景下,也需要加快推行供给侧结构性的相关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同时也要关注一些实施负利率国家的热钱流入。

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新的动能正在积聚,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正在加快,新兴行业也在逐渐崛起,但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对房地产、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较大,因为收益率降低民间投资增速及占比下降,债务杠杆继续较快上升,区域经济分化较为明显。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融资的可持续性,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负担,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

(二)负利率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

1、负利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当这三方面的情况有所增长时,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增加了。负利率可促进企业和居民进行投资和消费。实际负利率,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因此企业和居民会把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换取更高的汇报。或者增加自己的消费,享受消费带来的服务和商品,以免资金贬值。消费和有效需求得到增加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投资和供给,经济也就随之而然得到了发展。负利率也可以提高国家的出口能力。负利率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汇兑风险,使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有更强的竞争力,提高出口贸易量。因此,负利率政策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增速放缓,进出口降幅收窄。工业生产稳中趋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就业基本稳定,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

2、负利率对利率的影响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负利率使市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负利率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放在银行里的存款会越存越缩水,居民储蓄意愿进一步降低,或者选择高利率和长期限的理财产品,锁定当前收益;或者进行消费和投资。同时,居民和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有所下降,减少融资成本,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存进各个产业发展。

3、负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因为负利率使市场资金充裕,贷款利率低,增加开放商贷款和居民住房贷款,货币供应量大。然而通过M1与M2之间的差额逐步增大也可以知道,大部分新增资金并没有像期望那样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机构中空转,或是直接流入了房地产,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暴涨。这是因为现在投资渠道窄,真正的投资项目少,投资回报率低。只有房地产风险小,收益高,因此也造成房地产价格畸高。2016年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多增9671亿,其中住户贷款就同比多增9921亿,可以看出新增的贷款基本上全是住户贷款。因为,负利率也将继续维持房地产价格高位运行。

4、负利率对贵金属价格的影响

2016年上半年黄金价格迎来强势反弹。因为欧洲经济体和日本实施负利率政策,美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加息预期不强烈。虽然中国对于黄金价格的走势影响有限,但是中国实际负利率政策对于黄金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方面的需求都是巨大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黄金价格上涨形成利好。

5、负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欧洲经济体和日本实施负利率政策,美国经济增长不如预期,加息推迟,全球流动性宽松。如果中国不实施负利率政策,则会有热钱短时间内大量流入,利用人民币升值和较高存款利率政策,进行套利。最终会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行业形成利空,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与此相反,当中国处在实际负利率阶段时,可以有效地抑制热钱的流入,防止人民币快速过度升值,增加出口商品竞争力。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小幅贬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三、负利率对国外经济的影响

(一)负利率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2014年6月5日,欧洲央行将其存款利率下调至-0.1%;2016年3月11日欧洲央行进一步将利率下调至-0.4%。原因是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过多,通过额外的流动性注入来提升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增长。只适用于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量化快送政策规模扩大至每月800亿欧元的购买量。2014年9月4日,丹麦中央银行将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05%;缓解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压力。2014年12月17日,瑞士中央银行将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25%;维护瑞士法郎的避风港地位。2015年2月15日,瑞典中央银行将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1%;维持本币汇率稳定。

日本银行于1月29日引入负利率政策,将金融机构存放在日本央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利率从之前的0.1%降至-0.1%,标志着日本也进入了名义负利率时代。主要目的是鼓励金融机构借出更多资金,以期实现2%的价格稳定目标,同时希望使得日元贬值。为应对外部不确定风险,日本银行在7月29日会议上决定进一步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交易所基金(ETFs)购买规模扩大至每年6万亿日元,同时扩大美元借贷项目规模至240亿美元(之前为120亿美元),并允许金融机构将日本国债作为美元资金供给操作的抵押品,目的是为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外币流动性。自日本央行宣布加入负利率阵营以来,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就备受市场各界关注。有趣的是日本在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后,保险柜销售异常火爆,居民正在为把钱存在家里做准备。

2016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复苏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喜忧参半,劳动力市场有所改善,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继续稳健复苏,但企业投资依然低迷,制造业增速低位波动,服务业扩张速度有所放缓,出口较为疲软。因此,美联储在上半年放弃加息。

(二)负利率对国外经济方面的影响

从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各国来看,其政策初衷不尽相同,政策效果和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欧元区的负利率政策推行时间较久,虽然对于银行信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债务压力。同时,可以增加消费和投资。但是社会的整体需求还是不足,通胀率提升效果不尽人意,经济复苏缓慢。就欧洲一些小国而言,它们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目的在于阻止本币升值。这包括瑞典、丹麦和瑞士等。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样并不大,更像是日本央行对外表露其将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心。安培经济学“三支箭政策”也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消费税反而抑制了消费。日本通胀预期依然较弱,日元汇率不降反升,出口萎靡。日元甚至在脱欧事件中成为炙手可热的避险货币,这都与日本央行政府推行的初衷背道而驰。

反而,负利率对欧洲银行业影响确实是巨大的。负利率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利差,而银行迫于同业竞争的压力往往又不敢将这种赋税转嫁给消费者。2015年第四季度欧洲大型银行的财报显示,15家大银行中亏损的有6家,利润下降的有9家,而2016年以来这些银行的股价悉数下跌,跌幅远大于同期欧洲主要股指的跌幅。究其原因,负利率造成的银行盈利水平下降难辞其咎。

四、结论

负利率政策只是外在条件,中国只有坚定不移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除过剩产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新的消费和投资热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控制房地产健康发展,降低税费和营业成本。让企业敢投资,愿意投资;让居民敢消费,愿意消费,提高内生动力和有效需求。配合实际负利率政策,可以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状况比较复杂有其共性,通胀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更多是结构性问题所致,如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不足等,这就呼吁更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推行,实施政策组合来为经济注入活力,一味依靠名义负利率政策推动,力度尚且还不够。只有有效提升内在的经济活力和需求,才可能实现经济复苏。(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 伍聪.负利率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马骏,纪敏.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国金融出版社.

[3] 伍戈,李斌.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中国金融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经济影响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高速公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
浅谈《中韩自贸协定》的经济意义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