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2016-10-31 11:48林海芳
考试周刊 2016年83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小班幼儿区域活动

林海芳

摘 要: 作者采用创设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学习多样化的交往语言、适时地介入冲突事件等策略,引导幼儿学习解决区域活动中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了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倾听者的作用做有意义的探究。关键词: 小班幼儿 区域活动 矛盾冲突 有效策略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但在交往中发生矛盾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在活动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为了一件玩具、为了一个角色、为了一个位置、为了一个小小的动作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间的矛盾冲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教师采取不适当的解决矛盾方式,对幼儿和家长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程度轻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心底不服气,个别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冲突的重复发生,加剧矛盾冲突的程度。有时会对教师产生距离感和不信任感,日积月累,孩子会产生不喜欢上幼儿园、不喜欢老师的不良情绪,不利于个体社会性的积极发展,同时不利于家园和谐关系的形成。教师不适当的解决方法使家长可能会对教师的处事态度和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产生怀疑,那么家园沟通工作势必受到影响。可见,在幼儿园有效地解决幼儿矛盾对教师而言是需要艺术和策略的,不当的解决方式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幼儿的发展和家园关系。

案例一:

区域活动“娃娃家”,熙程进入娃娃家,她把锅放到煤气灶,把饭勺放锅里。之后,拿出一个绿色的洗菜盆,左手把盆子靠在墙角,右手在盆子的上方做了一个拧水龙头,把青菜放进盆子里清洗起来。当她游戏间上厕所时,她把饭勺放在桌子上。这时,站在外面的燊奕刚好走进娃娃家,他拿起饭勺煮饭。熙程回来了,大声地说:“是我先拿到饭勺的,我是奶奶,我来煮饭。”奕燊低头摸了摸自己挂在胸前的挂卡,说:“饭勺是我先拿到的,我是爸爸,我也可以煮饭。”于是,熙程用力抢过饭勺,并顺手推开奕燊。

分析原因: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够顾及别人的感受,习惯性的处事原则,必然会导致与小伙伴的矛盾,并发生争吵。比如,案例中霸道型的熙程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别人是否已经在玩了,就一把抢过来自己玩,结果幼儿会因为争抢玩具而产生矛盾冲突。另一种独占型幼儿自己喜欢玩的玩具、积木等,往往独占一个人玩,不让别的幼儿碰,自然就导致冲突的经常性发生。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应积极引导,让幼儿明白事理、辨别是非,能够在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创设情境式的教学模式

小班开学初,班级里经常会发生孩子为玩具而争吵。于是,我们结合具体事情开展情景式的教学,区域活动中娃娃家爸爸妈妈都要抢抱娃娃,于是我们请大班的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引导孩子想想怎么办。班里很多幼儿都大声说:“一起抱!一起抱!……”“一起怎么抱娃娃?娃娃不舒服,娃娃会哭的。”老师马上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说应该爸爸抱一会儿,妈妈抱。我们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观点,并且让大班的孩子进行了情景表演。我们还组织过这样一个情景表演,一对幼儿在争抢积木,而另一队幼儿很开心地在一起搭城堡,问幼儿你愿意学谁?通过几次情景游戏活动,发现班级里幼儿争抢玩具现象少了,大家学着一起玩、轮流玩了。

案例二:

羽灵进入语言区,拿起自己的小吃相片,自言自语。过了一会儿,黄珏雨也进入语言区,她指着羽灵的相片问:“你是到外面吃,还是家里吃?”羽灵回答:“在外面吃。”黄珏雨问:“吃什么?”羽灵说:“四果汤。”黄珏雨问:“里面有椰果吗?”羽灵说:“有,可好吃了。妈妈还带我吃面线糊。”黄珏雨又问:“面线糊里面有什么?”羽灵指着旁边利用线做的仿真小吃说:“面线、香肠,我还吃了油条。”………又过了一会儿,羽灵从许多仿真小吃里拿起一个粽子说:“这是包子。”黄珏雨推了羽灵一下,并挤了过去,从筐中也取一个包子。羽灵回头对我说:“老师,黄珏雨打我。”

分析原因:

小班幼儿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原因,口语表达能力弱,具体表现在词汇较缺乏,不能完整连贯地表述,经常出现表达不清的情况。比如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有的孩子会使用短句与同伴商量,但许多低龄儿童不知如何协商,在说不清楚的情况下,就直接拿来解决问题。另外,低龄儿童语言的情景性较强,他们不容易理解抽象词语,对于那些虽然具体但表达程度不同的词语难以区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挤”、“碰”等词语统统用“打”来代替,从而夸大了事实,激化了矛盾冲突。

策略二:学习多样化的交往语言

区域活动中交往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通常交往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比较善于通过协商、说服等比较文明的方式与同伴交往,化解双方的矛盾。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交往语言归纳为礼貌用语、商量用语、拒绝用语、请求用语、赞美用语等。幼儿每天与教师、小朋友生活交往时,学着使用礼貌用语,如:欢迎、你好、你早、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再见;有事情需要与别人商量时用商量用语,如:我们一起玩,好吗?你和我一块玩,好吗?让我玩一会儿,好吗?……需要拒绝别人时使用拒绝用语如:对不起,我不想……对不起,我不和你玩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当需要帮助时使用请求用语,如:请你帮帮我好吗?请你帮我……教师和小朋友经常使用赞美用语,真诚地称赞别人如:你真棒、你真乖、你真了不起等。

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当他们想和别人一起玩时、当他们想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们及时地引导他们说:“小嘴巴应该怎么说?”“你想想该说什么呢?”鼓励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在交往中的请求和愿望,从中发展交往语言。

案例三:

区域活动时,凯航和正阳在玩建筑区域,凯航捡玩具时不小心把正阳搭的房子弄倒了,正阳是个比较听话胆小的孩子,哭着向老师来告状,我们就告诉他:“你自己去解决好吗,老师相信你很聪明的!”过了一会,他俩又高兴地在一起玩了。老师问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正阳”说:“凯航不小心的,他说对不起,我就原谅他。”两人俨然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老师夸奖他们真棒。其实孩子之间很多时候前五分钟还在一起打架,后五分钟就破涕而笑、玩得不亦乐乎的事情经常出现。

分析原因:

小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虽然他们知道应该遵守常规要求,但往往会在行动上出现违规现象。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教育成果,而且理解了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案例中的正阳说:“凯航不小心的,他说对不起,我就原谅他。”两人俨然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他们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所以老师的介入要注意适时、适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三:适时地介入冲突事件

面对小班幼儿日常活动中随处可见各种冲突,老师的介入方式一定要适时、适当。要注意摆脱“警察”的角色,不能太权威也不能太武断。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由于教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了解还存在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就及时地解决冲突,有时候在冲突事件的萌芽和起始阶段就化解。化解冲突的时候,我们不是光凭自己所见而给予想当然的处理,有些冲突因素是隐性的,我们鼓励幼儿讲述事情的原由和过程。当然,小班孩子不能完整地表达事情的经过,老师应该从孩子的思维角度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解决问题,让幼儿明白发生矛盾冲突后,应该用说的方法而不是动手解决问题。等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了一定的集体规则意识后,我们开始对不同个性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像案例中能力强的孩子凯航,我们静观他们的矛盾冲突,看事态发展,欣赏孩子独特的解决方法,孩子实在无法处理了,我们再从中引导调节。解决冲突的过程也是让孩子得到发展的过程。对于能力弱的、内向的孩子,或者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一定要及时解决冲突,必要的时候对因冲突造成不利后果的幼儿还要对以进行惩罚,当然这种惩罚不是体罚孩子,比如让他暂时离开班级集体,让他停止有趣的游戏,让他观看自己莽撞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并及时地真诚道歉……每一次矛盾冲突同时锻炼了孩子灵活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很有利的。

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由于缺乏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会出现矛盾冲突,我们对于幼儿之间的发生的冲突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有选择地采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矛盾。大量实践证明,我们在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时,一定要把握时与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有效的支持性策略,适度介入,适时放手,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师幼关系的和谐共进,共同成长。

本文为课题《区域活动中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培养》研究下的子课题。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小班幼儿区域活动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