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途径

2016-10-31 18:09刘大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

刘大勇

【摘 要】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密不可分。大学生人文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文素养的价值导向。本文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大学生人文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做好高校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的前提;推进数字化教育管理和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策;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作重要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素养;核心价值观;提升途径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 the way t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Dayo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10023)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socialism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is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engineering,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humanities valu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Upd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a, the premise of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of leading work; Promoting digi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new media,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mprove the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f educators, is to do a good job of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e important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2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准则来引领和构建高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自身人文素养,筑好校园人文素养平台,才能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正确途径。

1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人文素养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的认识和改造自身及客观世界的成果积累而形成的跨学科的复合性概念,反映的是人在自身社会经历中的人文体验和在文化交流中的人文知识基础上,通过内心的认定、取值、积淀、拓升而定型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精神态度,倡举高品位的境界和深层次品行底蕴的人格修养,善于慎对自我、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呵护环境的心理品质。

1.1国家意识淡漠,民族归属感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尚未完善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人类精神的崇高境界,上升到国家、民族凝聚为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人格品质。然而,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有些学生却在平淡中审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作品,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兴趣越来越淡漠,信仰,文化,服装,许多富有民族特色风俗被遗忘。如追赶潮流、求异逐新,结合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这些充分表明,部分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国家意识,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一直被忽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民族归属感等问题的淡化。为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能量,我们必须发挥精神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鲜活世界中。价值观是精神层面,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之行,则需要政策的保护、规范的制度、法律的约束。通过制度、政策和法规等手段的奖惩,以鼓励正确的价值观,遏制消极价值取向,抵制腐朽价值观,惩治错误价值观。

1.2责任感不强,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需塑造

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对少数人的要求,而是对所有领域和所有人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目前,一些大学生,重利轻义,缺乏责任感和义务的概念。许多大学生对国家和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对他人和社会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人际关系淡漠。许多大学生价值观的庸俗化、功利化,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个人标准。一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公共场所不雅言行,破坏公物、随地吐痰等。严重缺乏公共意识。

1.3理想信念迷茫,追求庸俗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需践行

如果社会是大海,人生是一条船,那么理想信念的灯塔是引航和超前的帆。没有科学的理想和信念的生活,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船,漂浮在人生的波涛中,甚至在激流中沉没。崇高的理想信念能指引人生的目标,提供生活的动力,提高生活的精神境界。然而,今天,一些大学生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追求物质生活,没有任何信仰。具体而言,一些大学生由于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激励不足,导致他们的生活目标的短视、浮躁、急功近利,无心学业,得过且过。有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价值,贪图享受,比阔气,铺张浪费嫌贫爱富,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对自己缺乏正确的人生定位。

2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1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做好高校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的前提

大学生是高校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是高校社会思潮产生的土壤、影响对象、传播的载体,只要他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就可以科学辨识并妥善应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如何聚神、聚力大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积极研判和回应学生的需求、诉求,有效破解工作、学习中制约性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其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它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高校管理者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吸取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教育和学术研究经验,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教育为主,以德为本”的教育活动,让学校教育活动充满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重在加强人文关怀。从生硬灌输转化为文化的培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克服“灌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趋势,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氛围的引导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环境氛围的感染和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入脑入心,自觉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处不在。让勤奋、自强、求是、笃行深深扎根于大学生自觉实践中。

2.2推进数字化教育管理和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增强数字化教育管理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数字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办微博、微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供微咨询、组织微讨论,引导微舆论,开展微平台主题教育。扩大数字化教育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点。提高数字化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数字化服务中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行数字化,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认知,强化信息化建设。当前,人们对网络的需求逐渐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师生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查询资料、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师生构建起新型的网络交流空间,更有利于师生充分交流、相互理解,促进双方关系的和谐发展。互动的平台组合,就能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在师生情谊长、润物细无声的生态环境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见到成效。

2.3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水平,做好高校价值观引领工作重要保障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更新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水平。团结好、引领好教育者,就可以在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向导作用。教育者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成长,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高校教师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楷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应加强人文素质,加强文化底蕴,加强相关人文学科的学习,不断吸收世界人文素质教育的先进成果,自觉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部分教育者不仅缺乏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能力,而且还缺乏自我人文素养的增强能力,从而导致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薄弱,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人为割裂开来。高校要严格保持新教师、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入口关,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明确的要求。教育,只有坚定人文理念,扎实的文化基础,深厚的人文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融合和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拓宽知识的文化视野,塑造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升华。

3 结语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只有培养了大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光明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塑造。

参考文献:

[1]郭炳南,刘堂发.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119.

[2]韩静,许琳,孟双明.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6(08).

[3]沈小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9).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