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带给教师的思考

2016-10-31 14:27胡友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

胡友春

【摘 要】 探究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成果与体会,教师应进一步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提高;深入贯彻执行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和政策,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由此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2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其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则是教师。俗语说“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和业务能力上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没有高质量、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优秀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与推进素质教育就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治标不治本。

笔者总结了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与体会,撰成此文,就新形势下教师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应对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若干思考。

1 强化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素质教育虽已飞速发展、深入人心,但并不是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真正全面、深刻地领会它的含义。笔者认为,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才能切实理解素质教育:

1.1教育的全体化

素质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大众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淘汰学生。它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不搞“一刀切”,而是因材施教,普遍培养,区别对待。“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个个升学深造,但求个个发展成才”!

1.2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性;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与精神力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社会等各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的主人。

1.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升学率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一个老师好坏和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结果却是培养出了一批批“高分低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做人做事的所谓“人才”。而素质教育则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文化素质、学习素质、品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整体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全体学生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求识,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合作,以学生真正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成功的标志。

1.4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不是分段式、一次性教育,而是终身学习、终生提高、发展式教育。在当今社会性、全民性、世界性学习中,只有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也重视将来的发展,学校不再是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知识、经验和科学技术时时更新、日日更新,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与时俱进的观念。

2 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提高

2.1进一步加深对素质教育思想的认识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强调以育人为本,以坚持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要牢固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应无条件地为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有权力选择学什么,怎样学。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做人。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从家庭、从学校走向社会、甚至走向国际。让他们在社会、国际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发挥自己,去实现自身价值。

教育方式中应从单纯地传授知识供学生猎取猎物到“教给方法(给猎枪)→培养能力(教做猎枪)→猎取猎物”这一根本点的转变。

2.2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任职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专业化对教师提出下列要求:

2.2.1有较高的学历

所谓学历,即指教师有专门的学习经历,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学问。学历虽然不等于能力,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学历和能力之间也呈一定的正比。因此,教师教育、教学中还要注重自身学历的提升。

2.2.2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教师也要积极搞课程开发、教材建设、课堂生动教学、试验课建设、自然科学研究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科研、生产活动,不断提高科研与实践能力。

2.2.3有崇高的专业追求

追求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要树立远大的、符合实际的、崇高的专业理想和目标,为之穷毕生精力不懈追求。

2.2.4努力做教育家

教师不仅是某一领域、某一课程的专家,而且要努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做教育专家。

2.3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入世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各国间的人力、资金、商品、服务、知识、教育、技术和信息等实现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有关专家认为,教育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2.3.1由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层次更高,范围更广。自我封闭式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已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性人才的要求。

2.3.2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教育国际化趋势必将导致和加快我国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化。

2.3.3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教育的全体化、普及化,提高全国人民素质是我国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2.3.4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教育的国际化将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个性发展、主体发展,一改“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模式化教育,注重办学特色和学生特色的培养。

2.3.5由继承走向创新

教育的国际化要求由原来的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承知识和技能为主走向创新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3.6由阶段化走向终身化

教育不再是阶段化教育,学习不再是阶段式学习,只有具有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因此,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终身学习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 再塑崇高的职业道德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为人处事之道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一名教师,影响一个班级,一届学生,甚至影响一代学生。

而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书,还有育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和学识学风等各个方面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现在,社会上大小环境的影响,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五花八门、流光异彩、充满各种诱惑的大千世界,教师能否洁身自好,恪守操行,把握自己,是教好学生,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新时代的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3.2增强适应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的能力,不为权动,不为利动,不为欲动,坚定不移

3.3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品德端正

3.4树立教师职业神圣的观念,穷毕生精力追求之

3.5以“三个一切”为准绳,公平、公正、合理,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二十一世纪,为切实有效地贯彻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本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1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

4.2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4.3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4.4树立“三个一切”的教育理念

4.5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4.6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圆我教师梦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