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

2016-10-31 14:38赖丽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想象儿童教育

赖丽芳

【摘 要】 想象能力是个体智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最为基本的素质之一,儿童只有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在未来发展中才能够逐步形成创造能力,儿童的综合素质也才可以得到相应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对儿童想象能力的激发,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为儿童未来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 儿童;想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正因为有了想象,才拥有今天绚丽多彩的世界,因而教师要正确看待爱幻想的,有独特见解的孩子,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孩子的“异想天开”,充分发掘“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因为正是那些爱动脑筋、“异想天开”的孩子,才是最具有潜力,最有发展的人。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进行探索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力资源;不但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更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快乐想象为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今天的孩子有今天思维的敏锐,他们敢说、敢笑、敢于表现自我。我觉得要充分鼓励孩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尊重个性。学生喜欢在课堂上随性而发,有时甚至会让你哭笑不得,但对于这,我们决不能轻易扼杀,这也许是孩子智慧火花的迸发,一个突发奇想,也许是一瞬间智慧种子的萌发。记得教完《想飞的乌龟》时,我提出来一个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乌龟还想飞,你能帮它再想一个安全的办法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有一学生说:“可以让小乌龟坐在我的遥控小飞机上,让我来把小乌龟送上高高的蓝天,这样乌龟可以放心说话,再也不会掉下来。”我肯定了他的说法,继续问:“还有什么办法让乌龟在天上飞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把树枝换成鱼网,小乌龟就不用担心掉下来了。”有的同学建议让小乌龟乘上大风筝、热气球……学生们的回答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想象。可见别小看孩子的想法,有时虽然很稚嫩,但作为传道解惑的师者,如果能在课堂上多些耐心和鼓励,理解和关爱,让孩子树立信心,体验想象的快乐。相信在语文课堂上能绽放出朵朵教学奇葩,课堂会是学生生活、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生成创意的沃土[1]。愿孩子们的想象力也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二、快乐想象为学生打造广阔的舞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1、演一演

生性好动,天真烂漫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演一演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低年级的课文中童话有很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童话题材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如在教《小马过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牛和松鼠,在体会老牛和松鼠的身高不同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想象河水的深度,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她们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和想象力,接着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创新表演:河水大概会淹到小马的什么部位?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马,进行创新表演,小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创新表演让语文课堂成为开放而有活力的“想象乐园”,真可谓是想象教学乐融融。

2、画一画

孩子们一提到艺术课总是会手舞足蹈,这是个普遍现象。他们喜欢画画,平时那一张张明丽,活泼轻松的图画,正是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动手画一画,能让孩子在画画中想象,在想象中画画。如教学《水乡歌》联系学生的生活,询问你的家乡什么多?学生一下子议论开来,气氛浓烈,正当高潮时,让孩子们把家乡画下来,相信孩子们会是个个热情积极。再如教学《车的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未来的汽车并画下来。伴随着充满活力的课堂情境创设,学生的情感尽情发挥,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语文课堂灵动而又充满生机[2]。

3、听一听

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听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给孩子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迪生的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和坚忍不拔。向学生介绍一些小发明,如新型玻璃、无泪蜡烛等,可以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听一听课文,不仅可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听一听中想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三、快乐想象为学生留下审美的空间

人们常说残缺是美,如断臂女神维纳斯雕像,对于审美学来说,这种残缺美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发了许多美好的想象和联想,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审美空间!同样,在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省略了一些情节,留下了空白,把空白留在引而待发处,“引”是手段,“发”是目的,把“待发”的机会留给学生,任学生填补创造,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发想象和联想。如诗歌《游园不值》最后两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当一回诗人叶绍翁,眼看出墙“红杏”,心想墙内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内万树[3]。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展开想象,既激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如低年级的童话《小鱼的梦》、《小母鸡种稻子》、《老树的故事》等,也类似如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发现与保护想象的萌芽,让孩子们在想象的乐园里自由地驰骋,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更美妙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素萍.合理想象,让孩子有话说——低年级说话教学浅议[J].考试周刊,2011(80):61-61.

[2]高国莉.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大观周刊,2012(52):266-266.

[3]刘建梅.让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274-274,275.

猜你喜欢
想象儿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