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10-31 15:43李三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历史教学重要性

李三学

【摘 要】 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是把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授,让年青一代从小就树立起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团结的信念,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产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建设统一、繁荣、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而努力。

【关键词】 历史教学;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1、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是进行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每个民族的命运都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体会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2、历史教学中应始终强调“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多民族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第一次专题叙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的一课。文中民族间的交流内容丰富;我国古代边地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贡献。到西汉时期,西域各族人民还给中原和内地传来了葡萄、胡萝卜、蚕豆、核桃、芝麻等蔬菜,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家具——胡床、方凳传入内地,以至改变中原内地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这是鲜卑族对中华民族生活产生的重大的影响。中央政权通过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等政策,加强与突厥、回纥、靺鞨、南沼、吐番的联系,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历史上的各族人民对祖国文明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总而言之,今天中华文明灿烂辉煌,是这块辽阔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3、历史教学中应重视教育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风俗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我国各民族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不同,所形成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因此,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才能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的精神,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才能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如此,她是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从中国历史上看,在尚未有民族区别之前,就有部落和部落联盟的融合。在《中国历史》(初中版本)第3课“人文初祖”介绍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的融合形成华夏族的主干。我们可以把炎、黄两部落融合,看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争战可以看作趋向统一和民族大融合的战争。参加大融合的不仅有中原各族,还有周边的夷、胡、蛮、羌等族。民族间的争战是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的方式。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加以管理,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两汉以后,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汉化政策,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等,通过民族间互相学习用行政手段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和进步。隋唐和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时期,其间民族大融合主要是在统一政权下,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而实现的。突出的例子有唐朝对突厥、回纥、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的册封,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嫁西藏,“唐蕃和为一家”,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随着民族间交往的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至元朝形成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国历史》中的每一节课文中有关民族关系的生动事例,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融合过程也是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各民族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说明中华大地上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昌盛、繁荣、发展的原动力。

5、各族人民团结,反对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

我国从炎黄部落联盟的融合到清朝前期,奠定了56个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从17世纪开始,当时逢西方资本主义正迅速崛起发展,并向世界各地扩张,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的入侵和欺凌。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时200多年。尤其是1840年到1949年里100多年的斗争,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三册、第四册历史书中有关课文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斗争,共同抵抗外国侵略者,捍卫中华民族尊严与生存,谱写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光辉篇章。从清朝前期开始边疆各族人民反对分裂叛乱,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的斗争,比比皆是,如“平定三番叛乱”、“粉碎大小和卓叛乱”、“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台湾府”、抗击沙俄的“雅萨克之战”等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传统,形成了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生长在中华大家庭的56个民族的总称。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感情,更是全体人民的最高利益。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历史教学应坚持不懈地进行以民族团结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历史教学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让他们明确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稳定的社会生活,更不会有经济发展这一现实,同时结合当今国际社会中东的乱象,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历史真相,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学生们自觉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促进各民族团结,为社会稳定,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历史教学重要性
民族团结之歌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