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有效练笔

2016-10-31 15:52梁秀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练笔方法探讨读写结合

梁秀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大篇幅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课堂小练笔恰好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本文就如何通过读写结合来进行有效练笔的方法和途径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读写结合;练笔;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教育学指出:个体的学习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想象、模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托文本,抓住契机,适时、适量地进行巧课堂“小练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把握读写结合的契机,巧妙地运用小练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经典语句,仿一仿

仿写是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也是读写结合的常用形式。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佳作,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很好地实现写作方法的渗透。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训练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古诗,改一改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用词精确;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情景交融,理趣相生……因此,我也让学生从小受到文质兼美的诗歌熏陶,在读诗中感受音乐美、品味语言美、想像画面美、领悟意境美、体会哲理美……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对诗歌进行改写。如在学习了古诗《山行》后,我让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诗中所叙展开合理的想象,挖掘诗中的故事情节,再现当时的情景,将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还可以当一回诗人,来写一写、补一补。生1《山行》改写:深秋时节的一天,夕阳西下。羊肠小路上驶来了一辆马车,上面坐着谁?原来是唐朝大诗人杜牧。突然,马车停了。杜牧从车上下来,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只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大山,高耸入云。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像九天仙女甩下的银绸子铺在山间,一直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山间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就像人间仙境一样。走在山中,漫山遍野的枫树火红火红的,像是一团团火,比春天的红花还要灿烂夺目,就像秋姑娘用彩笔画出的画,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看到这美景,杜牧不由得吟诵出了《山行》这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生2《山行》改写: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车夫把我带到一座山下时,天已经要黑了。我从把头探出窗外往上看,看见天上那成群结队的大雁往南飞,我把眼光转到山顶,透过浓浓的雾隐约可以看见几座房子。我让马夫停下车,只见一条小路一直向山顶的房子延伸,小路的两旁,长满了叶子红似火的枫树,这时车夫脱口而出:“多美的枫叶啊!”我接着说:“是啊,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呢!”我正看得出神,车夫的催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快走吧,客官,天要黑了。”我听了,只好恋恋不舍的上了马车,继续赶路。

改写古诗可以深化我们对古诗文的理解,丰富个人的文化内蕴。实践也证明,学生兴味盎然,文如泉涌!

三、空白悬笔,补一补

“补白”是学生对“空白”的再创造。我们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其中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没有直接写出文章的结果,让人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延伸的空间。例如《荷花》一课,第三自然段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让学生想象在阳光下、在细雨中、在微风中……池中荷花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美呢?小青蛙、小蝌蚪,小蜻蜓和小蜜蜂看见了荷花的美,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补白”在教学中相对容易捕捉,通过适时地引导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文中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这样的文章还很多,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具有一双慧眼,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四、悬念课文,续一续

有些课文的结尾看似结尾,却意味无穷,留有悬念。这就为练笔提供了机会。例如《穷人》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地启发学生:渔夫和桑娜收养了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有的说,他们的生活仍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非常乐观,大家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有的说,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非常懂事,长大了对渔夫和桑娜很孝顺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再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写了大雨过后村子里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些村民们肯定会很后悔,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再如《燕子专列》中,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会对救护的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是对课文的再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总之,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点拨、指导,让小练笔演绎写作中的大精彩。

猜你喜欢
练笔方法探讨读写结合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