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

2016-10-31 12:21张占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

张占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对于教育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就是学生为达到学好数学的目标,而驱动自己去完成数学学习的相关表现。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又极其重要的学习品质。农村中学的学生,相对于城镇中学而言,具有基础薄弱、知识面欠广、对学习数学的目的认知程度较低、学习数学缺乏主动性等特点。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农村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下面浅谈几点自己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囿于地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见识相对较少,造成他们对数学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总认为数学就是做生意时算一算账。另外,农村家长多数学历低,对儿女的教育方法欠缺,甚至还有家长鉴于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等原因,认为读书也无多大用处,大学毕业生挣得钱还不如卖水果的商贩多。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学习过程才会轻松。而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多数农村学生表现出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的普遍现象。为此,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快乐氛围,让课堂充满爱。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是渗透着爱的教育,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学生们才能快乐地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关注、热爱、尊重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爱心去教化他们,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快乐的氛围。其次教师的语言要自然亲切,眉宇间发自内心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这样学生情绪自然活跃,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乐学精神。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时常会感觉无味,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在讲解过程中,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另外,数学课中教师的讲解要自然、口语化,有时也需要慷慨激昂,来点抒情,带点色彩。这样学生听起来亲切,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教师需要根据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听讲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缓急,即使学生听得很专心,有时也需要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因为用同一种语调说话,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疲劳。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4、营造竞争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

三、注重学习方法培养,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就是可以事半功倍。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1、教会学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也需要阅读。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自学。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阅读数学名人传记、数学报刊、数学中的一些趣题等,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教会学生交流。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后,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消化、完善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对思维活动的组织。数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中使学生多思维,多表达,细倾听,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计和活力。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教学理论为指导,并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快乐学习氛围,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自愿的、快乐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