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探讨

2016-10-31 12:54李晓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新课标课堂教学

李晓丽

【摘 要】 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中学美术教学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眼光和美术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对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落实“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美的追求,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达到其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把强化艺术教育作为发展学生特长、造就教育特色的形象工程,深入落实“以美育人”美术教育理念。并意识到课堂教学是进行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想方设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枯燥,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产生会反感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一首音乐,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例如,我在上漫画、卡通画这类课时,就事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此课是感兴趣的,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跟我互动起来,所以我就选了几首学生平时较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在课前放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讨论说出这些动画片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和特点,因此调动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跟老师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雕塑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圆雕和浮雕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各个代表性雕塑的作品介绍,创作者及创作时间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主要雕塑的大幅作品,幻灯图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各种雕塑作品的特点、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艺术背景等。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基本动力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练习绘画“构图”时,我举以漫画为例子,首先学生们对漫画是相当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漫画构图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练习。通过这堂他们都比较有学习欲望的课,不但知道了什么是水平线构图,垂、斜线构图,对称构图等,更了解到这些看似简单的画面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构图形式可以表达出画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画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构图”的巧妙之处。

除此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的。比如对于校园风景的写生,我会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风景进行写生,课堂一开始,他们都很兴奋,学生们对于自己熟悉的地方最有亲切感,表现起来也就更加的得心应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为主动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把教师和学生从过去那种“教材统治人”的反常模式中解放出来,明确提出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学。”这样,师生摆脱了教材的束缚,以真实的自我融入心灵对流的交往互动中,在广阔的教学空间里,双方的知识经验、潜在智能得以激活,新的体验、新的价值观不断生成,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美,进而喜欢美术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并且有兴趣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教师应启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隐藏的独特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中心,我们应该承认青少年自身存在的自主发展能力,大多数学生因个性等条件的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条件,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

另外学生为主体,在平等氛围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对美术教师做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起到学生发散性思维,多问为什么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质的绝好机会。特别是美术具有非语意性,不同的评价会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平等积极的评价更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五、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就像是在做一个实验其内容包含观察、模拟、练习、熟练创作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性学习”教育理论认为:通过手的探索、眼睛的观察与周围的世界发生着积极的相互作用,掌握了技巧,提高了认识,获得了知识,增强了智能。美术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让活动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就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动手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总之,“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是资源,学生是教师的资源,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开发别人的同时也在开发着自己,在新课改中,我们还需加强学习,潜心研究,在探索中求创新、求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雯.如何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1(03).

[2]建党.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大观周刊,2013(01).

[3]韩燕.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J].黑河教育,2012(07).

[4]黄思晔.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5]叶声翠.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2(14).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新课标课堂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