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2016-10-31 14:36邓优林
求知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互联网

邓优林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和移动学习平台的微课的教学模式愈发受到教育领域的追捧,为顺应时代发展,本文结合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对微课在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改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单片机应用技术

一、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因其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集成优化作用的特点而受到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的大力推崇。而且在教育领域中,“互联 网+”的应用正不断激发着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的出现,其中,“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移动性强以及便捷高效而吸引了众多教育学者的目光。因此,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改善和优化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单调枯燥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趣味性,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本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为目标,对“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微课应用在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1.微课的相关概述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Micro Lecture),它是一种基于微型课程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其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师David Penrose所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以建构主义方法为基础,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一种更为聚焦的学习体验。而在我国,微课的概念首先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山教授引入,他认为微课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为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它不仅能够使学生不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能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发挥出求知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

2.微课引入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1)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现如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学生更喜欢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进行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9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6.20亿,大学生中超过98%的人拥有智能手机,且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约为5小时17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2%。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入侵课堂已成为师生不可忽视的现象,而面对这种现象,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各种手段来推行“无手机”课堂,以限制手机使用对课堂教学所造成的影响。然而,他们往往只是看到了手机使用的“弊”,而忽视了其带来的“利”,强制性的镇压手段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得不偿失。其实,与其一味地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拦截围堵,高校还不如在结合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合理的引导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微课的引入一方面保障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权益,另一方面也正好满足了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因此,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引入微课进行教学改革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将课堂与网络相结合,让微课引领教学,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微”变化。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作为一门极具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的“听”和“记”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侧重于汇编语言等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相分离,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育人标准。另外,部分院校的实践设备较为落后,导致学生对单片机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往往是一知半解,这与当今社会以及企业对于单片机相关人才需求不一致,而“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微课内容短小精悍,以5~10分钟的微视频提取出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精华所在,以碎片化的教学来为学生减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微课的教学资源并不局限于本校所具备的教学实践设施,教师可以通过搜集网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进行微课制作,使学生不再因为本校设备落后而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产生差距,可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此可知,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十分有必要。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固定、单一的机械化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所有学生。而微课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班级课堂教学,它以小视频作为主要载体,教师通过将微视频、微习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平台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取符合自身水平能力的视频进行学习。另外,微课的在线交互功能还可以使学生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为合理有效地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基于微课的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应用

(1)教师确定合适的选题,进行课前微课制作。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开展的,而微视频时长有限,它不是课堂的实时录像,不能在5~10分钟的视频中将45分钟课堂教学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因此,若想要在5~10分钟的时间内达到一堂课45分钟所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单片机应用技术微课选题时要遵循针对性、时效性、启发性、趣味性以及完整性的原则,选择“位微不卑”“效微不薄”的知识点制作微课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微视频学习后教师应布置相应的微习题,使学生能够实时对自身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测验,并通过微信、QQ以及手机短信等平台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教师,以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2)微课课堂教学实践。在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以及探究式教学法等,改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其中,以 AT89C51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例,笔者搜集相关资源制作成微课上传至相关网络平台,并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如下表所示)。由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以项目为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实践教学的载体,重新架构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考核在内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项目教学法中选择的项目要由易入难、由简入繁,项目之间要有相同的主题,以碎片化的项目构建成系统的整体的理论框架。

(3)实践效果。笔者在2015年下学期结合所在学校学生学习状况,在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中采用了微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微课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相较于平行班,实验班的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对于单片机应用技术这种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微课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更多的操作机会和时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根据相应的问卷调查,其中认为微课教学效果非常好的占76%,教学效果良好的占17%,教学效果一般的占6%,教学效果差的占1%,教学实践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笔者将微课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在操作性、实践性以及理论性强的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是可行且有必要的,它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订个性化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但是微课毕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高校不断去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倩文.“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0).

[2]胡宏铎,陈兰丽.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1):204.

[3]李 佳,李 艳,屈青青.微课在高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J].智富时代,2015(9).

[4]夏 旭,彭元辉.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单片机原理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2).

[5]蔡莉莎,吴恒玉.基于翻转课堂的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85-87.

猜你喜欢
互联网+微课互联网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