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程供应链的公铁联运模式与业务设计

2016-11-01 01:11于琛卓
物流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铁全程货物

于琛卓,刘 虹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基于全程供应链的公铁联运模式与业务设计

于琛卓,刘 虹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通过分析当前铁路运输市场现状,结合国内经济以及社会物流需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全程供应链理念的公铁联运全程物流,分析了公铁联运经营模式理念转变,提出“战略联盟”与“物流外包”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模式,随后在业务层面设计了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总体架构等,对于推进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实现铁路企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铁联运;全程供应链;业务设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运输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对国内贸易经营管理的逐步开放,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及运输时效性的需求日益增长,铁路货运发展“门到门”运输已成为必然趋势。此外,高铁客运专线的建设与开通使得铁路货运运力得以缓解,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推进铁路货改,提高铁路货运营销水平,大力发展全程供应链理念下的公铁联运模式,延伸铁路货运两端业务链,实现门到门运输成为当前铁路转型发展的契机[1-3]。

1.2 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对基于全程物流的公铁联运经营模式、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及总体架构进行探讨与设计,并在宏观上分析了协调对策,对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

(1)推进铁路货运组织改革;

(2)对加速当前铁路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具有指导性意义;

(3)扩大铁路货运市场,扩大铁路货运客户群;

(4)通过单元化运输改善公铁联运运输条件,简化运输流程,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门到门运输的无缝衔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在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铁路经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铁路仍负担沉重的债务[3]。在这种状况下,提高铁路运输市场竞争力,发展公铁联运模式,推进“门到门”物流服务成为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基于全程供应链的公铁联运经营模式

2013年6月,我国铁路正式推行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推动我国铁路走向市场,实现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4],“门到门”运输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之一,而开展公铁联运是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必由之路。

首先,铁路运输的经营理念必须向全程物流转变,除提供“站到站”运输服务外,应大力拓展包括装卸、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技术等增值服务,为不同客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其次,应大力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加盟、合作、委托等方式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闲散资源,拓宽公铁联运物流增值服务,利用铁路在运能及政策上的优势与其他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优势互补,降低全程物流成本。第三,公铁联运经营模式以“巩固既有客户,拓展新客户”为目标,顺应当下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不足而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运输,使快运货物班列、直达货物班列、循环运输班列与公路班车、江海班轮高效衔接、有机互动。最后,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公铁联运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公铁联运模式可定义为:依托于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拓展装卸、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门到门”运输的综合一体化物流服务。根据公铁联运发展现状,公铁联运定位为“战略联盟”与“物流外包”结合的经营模式。

2.1 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指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即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联盟。公铁联运中的战略联盟指为完成“门到门”全程物流运输,铁路与公路以签订服务契约的形式达成战略合作,以期实现双赢。

由图1可知,在战略联盟的经营模式下,铁路作为经营人,与公路运输企业签订联盟协议,公路运输企业在协议激励与约束下,积极投入全程物流过程中,既节省铁路发展全程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与成本,又解决了铁路自身对公路运输作业过程业务相对陌生的问题,提高了对全程运输客户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图1 公铁联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

2.2 物流外包

物流外包是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公铁联运中的物流外包是指在发展“门到门”全程运输过程中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公铁联运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物流服务,提高公铁联运的市场竞争力。

在物流外包的经营模式(如图2所示)下,公铁联运将拓展的新业务、非核心业务或陌生业务以签订合同、协议的形式托付给其他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有更专业的物流服务水平,通过外包形式,公铁联运一方面可以借鉴这类企业更成熟的物流经验,加速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及专业人员培训的成本,有效提高“门到门”运输的效率。

图2 公铁联运物流外包经营模式

2.3 战略联盟与物流外包混合经营模式

战略联盟与物流外包混合的经营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全程物流成本,而且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为

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有利于提高公铁联运市场竞争力,为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转型树立良好的引领作用。

在此模式下,企业间的协调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经营的重心应放在铁路与公路运输企业、公铁联运与社会物流企业、铁路分拨中心与分拨中心、货场与货场以及铁路“前店”与“后厂”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优化全程物流运作流程,从全程供应链的角度思考公铁联运的经营活动,制定服务标准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基于全程物流的公铁联运业务模式

3.1 服务对象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公铁联盟也就是公铁联运经营的主体,负责对全程物流进行有效组织与协调,把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流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调配,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

公铁联盟的成员可分为三大类型:(1)资源型成员。这类客户诉求以基本运输需求为主,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发送等;(2)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员。是具有两种物流服务功能以上、具有系统化经营模式及管理模式的物流企业;(3)小型、零散的物流企业成员。这类物流企业拥有较多社会零散资源,需加以整合提升,为整个公铁联盟的客户服务。不同类型的成员有各自的客户群,价值主张也不同,这增加了公铁联盟的融合难度。不同类型的成员以利益共同点相互联系,例如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场站设施扶持、公路企业的物流资源扶持、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等。公铁联盟要对各种不同类型成员进行整合,必须搭建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达到信息共享、实时互动、资源共享,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3.2 业务模式设计

公铁联运是指根据公铁联运合同,采用公路及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由全程运输经营人把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指定地点交付的国内货物的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付费、一份单据、一次保险,由公路、铁路区段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基于全程供应链的公铁联运业务模式,应建立以公铁联运经营人(公铁联盟)为核心的公铁联运供应链,公铁联盟在的核心地位体现在三点:(1)开放式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及资源共享,是衔接各参与方的纽带;(2)物流服务和设备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推行联盟内成员单位的物流服务和设备设施标准化,是提升参与各方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可靠保障;(3)调度中心:合理整合各类物流资源,积极响应客户需求,保证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在该模式下,货物以集装化、单元化载具运输,结合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可提供集货、仓储、加工、包装、运输、货物追踪、配送、保管、信息查询等服务。费用结算采用实际发生制的方法,以一次运输总费用交付铁路,公铁联运经营人(公铁联盟)对各个环节费用进行合理划分。公铁联运供应链结构图如图3所示。

3.3 业务流程设计

图3 公铁联运供应链结构图

图4 基于全程供应链的公铁联运业务流程设计

如图4所示,首先,各类用户均需在信息平台进行注册,平台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信息平台,发布各类信息。资源型企业主要发布货源信息;公路运输企业主要发布车源信息、班车/班线信息;铁路运输部门主要发布班线/班列信息及铁路货场信息,包括班列发到时刻表、货场地点、办理货物作业类型及作业能力;分拨中心主要发布地点、吸引区域、库存量、加工、分拨及配送能力等信息。

当资源型企业有运输需求并在平台生成下单后,货运代理揽货、抢单,并由平台生成订单信息表与承运单,通过订单信息表与承运单确认承运企业及承运状态,并在信息平台实时更新。承运的公路运输企业取货装车,并生成收货单,在线更新货物状态,由公路运输企业配载配线后,更新货物运输状态,货物由公路班线运输发往铁路货场或分拨中心。

货物到达铁路货场或分拨中心,铁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卸车收货并生成收货单,实时在线更新货物状态,货物在货场或分拨中心暂存。铁路车站调度、车站值班员等根据快运货物列车班列开行状况与货物运到期限规定,制定车站作业计划,经过装车、集结、编组后货物班列由铁路车站发出,通过铁路班列运往目的地附近的分拨中心。根据编制的作业计划、列车开行状况更新货物运输状态。

经过铁路运输,货物到达分拨中心,分拨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卸车收货并由平台在线生成收货单,实时变更货物运输状态,并在信息平台发布,便于各参与方查询。分拨中心应向集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铁路综合型物流园区发展,且具有集货功能,货物在分拨中心暂存,并进行加工、包装等货物作业。

为充分体现公铁联运“门到门”运输无可比拟的优势,铁路与灵活、快速的公路运输相互协作解决运输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路运输企业调度部门配载配线,指定车辆出发前往分拨中心接货,分拨中心货物出库装车,生成货物出库单,并由信息平台向收货人发送到货通知,包括确认收货地点、预计收货时间等。货物出库装车后,由公路运输末端配送至收货地点,收货人签收货物。

该业务流程下费用结算方式采取“实际发生制”,资源型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表单进行支付,由铁路代表收款,信息平台生成并打印单据,核对无误后由公铁联运经营人(公铁联盟)按照各参与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收益划分,最后统计报表,上传信息平台。

3.4 总体架构

通过设计全程物流下的公铁联运经营模式与业务模式,对其总体构架进行设计,主要包括门户层、业务层与平台层,门户层为公铁联盟的各参与方,业务层为该模式下公铁联运提供的服务及支持各项服务的业务子系统,并应针对公铁联盟经营模式及业务模式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如图5所示。

图5 总体架构

4 结论

本文通过宏观微观相结合,战略层面与实际落地应用相呼应,设计了全程物流下的公铁联运经营模式、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总体架构及协调机制,实现了铁路两端供应链整合,解决前店与后场之间的融合问题,对实现方便受理、优质服务、快捷运输、合理收费的铁路货改具有积极意义,加速铁路企业转型发展,对降低全程物流社会成本、扩大客户群、提高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有着显著作用。

[1]江波.基于物流化的公铁联运组织协调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付强.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系统分析及其列车开行方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王奎林.铁路货物门到门运输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4]席江月.全程物流服务下的铁路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Mode and Business Design of Highway-railway Intermodal Transport Based on Whole-process Supply Chain

Yu Chenzhuo,Liu Ho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omestic railway transport market and in light of the economicsituation of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emand for the social logistics resources, we proposed the highway-railway whole processintermodal transport process, analy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perational mode and philosophy of the highway- railway transportbusinesses, proposed the hybrid mode that incorporated 'strategic alliance' and 'logistics outsourcing', and at the end designed the businessmode, business process and general architecture of it.

highway-railway intermodal transport; whole-process supply chain; business design

F512.4;F274

A

1005-152X(2016)09-0031-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9.008

2016-08-02

于琛卓,男,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刘虹,女,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公铁全程货物
中核公铁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公铁联运服务平台研讨
逛超市
打造物流“航母”,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启用公铁联运新布局!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