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句子教学实效

2016-11-01 12:58王琦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微结构思维导图

王琦

[摘 要]句子教学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但纵观目前的句子教学,存在着目标设定错位、方法运用不当、过程展开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时可利用思维导图来解构句子,强化学生对句子的认识;理清句子结构,深化学生对句子关系的理解;紧扣范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子。这样,就能将隐性的教学内容予以显性化呈现,有效地提升句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句子教学 微结构 显性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06

句子,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本单位。在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词语和短语只表示相对独立的概念,只有句子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因此,句子无论是在思想表达中,还是在语文学习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它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句子教学自然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句子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直面现状——慧心识得症结存

为了准确而深入地了解教师对句子教学的具体情况,笔者对20名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语文教师在开展句子教学时所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惑。笔者结合上述调查情况,就近年来观摩课和家常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以下整理。

(一)目标设定错位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对句子教学的目标仅定位在理解重点词语和读懂句意上,没有把形成明确的句子概念,发现句子结构特点作为教学目标。如此操作,学生对句子的印象是模糊不清的,留在他们脑海里更多的是零星的语言碎片。

(二)方法应用不当

不少教师对句子教学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解析句子就是教给学生关于句子的语法知识,经常机械讲解“主语”“谓语”“动词”“名词”等知识。这样的教法,不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影响学生学习句子的兴趣和信心。

(三)过程展开缺失

大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急于呈现教学结果,对充分展开学生思维过程缺乏认识和关注,导致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缺少必要的思维基础。因为,教学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所以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推进和延展。

二、探索实践——潜心践行方略现

针对句子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认为句子教学应更多地指向内在的“微结构”。所谓“微结构”,就是着眼于语文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或某项教学内容的细致设计,重视对思维过程的展现。那如何将隐性的“微结构”予以显性化的呈现呢?“思维导图”无疑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教学方式,能深入解构句子,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句子实施显性化教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句子教学的效果。

(一)解构明序,强化句子概念

要提升句子教学的实效,就要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句子概念。句子概念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是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思维导图能将隐性的句子概念以显性化呈现,帮助第一学段学生逐步形成句的概念。

1.“图”显成分——明确句之完整。

第一学段的句子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单句的基本句型。按照句型来分,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第一学段以学习主谓句为主,如“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以及是字句、把字句、被字句等句型。当然,不必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机械地分析句子成分,而是要让学生建立完整句的概念。思维导图清晰的条理性,能直观地显现句子构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句子概念,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分析、判断、整合,使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例如,对《太空生活趣事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一句的教学,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的参与下,笔者对这句话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睡觉,我们平时都是——

生:躺着睡觉。

师:白天我们在学校经过了一天的紧张学习,晚上躺在软软的床上,你觉得——

生:很舒服。

师:忽然有一天,妈妈叫你站着睡觉。你觉得——

生:太累了,根本睡不着啊。

……

师:可是有趣的是,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很舒服。

师: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说吗?

生1:躺着睡觉很舒服,站着睡觉也很舒服。

生2:躺着睡觉和站着睡觉一样舒服。

师:看,用上“一样”,就把两句话合成了一句话。而这种有趣的现象,就发生在宇宙飞船里。

(PPT出示: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深入挖掘了“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的构句特点,适时借助思维导图,先对这句话的句子成分进行分解。于是,“站着睡觉很舒服”和“躺着睡觉很舒服”这两个短句进入了学生的视线。这样操作,旨在启发学生发现:无论是长句还是短句,只要有“什么”“怎么样”,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接着,教师创设了一个开放又包容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肯定多种组合方式。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启发学生发现两个并列的主语“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加上状语“一样”和“在宇宙飞船里”以及谓语“舒服”,同样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导图同步行进,通过对句子先分解后组合的方式,引发了学生一系列的思维碰撞,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句子的概念。

2.“图”现语序——正视句之规范。

只有将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才能组成一个规范的句子。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基础,自然不能生硬地去讲解句子中词或短语的排序。教师可以凭借具体的语句范例,利用思维导图,将语序清楚地显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整理排列,让这个阶段的学生体会到句子表达的规范,进一步强化句子的概念。例如,《我选我》(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一句的教学,教师紧扣思维导图,进行以下设计。

步骤一:教师绘图明词序。

步骤二:学生迁移画语序。

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明确“是字句”的构句顺序。

步骤三:思维碰撞明规范。

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是字句”前后两部分都能交换位置呢?比如,“我是中国人”能不能像刚才那样交换位置呢?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导图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每一步设计都依托思维导图来展开:在步骤一中,学生凭借导图的指引,发现了“是字句”的特点——前后两部分往往能够互换位置,且句意不变;在步骤二中,学生尝试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展现句子成分间的先后关系;在步骤三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是字句”都能互换位置。这样的语言和思维训练,一是告诉学生句子的表述应规范;二是使学生明确了思考问题要严密,不可存丝毫纰漏。

(二)理清结构,凸显句子关系

理清句子结构,是句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思维导图来解读句子结构,能清晰地呈现句子关系,让学生在形象的图示中,把握句子的结构和关系。

1.“图”释句中关系。

仔细研读文本,可以发现句子内部存在着某种意义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我们借助思维导图,将句子内部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避免思维和表达的逻辑错误。笔者将一位教师原先的设计和引入思维导图后的设计作以下对比:

2.“图”示句间关系。

学生读到的阅读材料都是由许多句子组合而成的。如果能指导学生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无疑是呈现句子间关系的得力助手。

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三自然段,三句话互为因果关系,学生很难读懂。这无疑是一个训练学生推理能力的契机。于是,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将三句话的关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予以呈现:

以下就是与思维导图同步的教学设计:

师:喝水有趣在哪儿呢?

生: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师:所以——(出示:宇航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塑料杯)产生这些有趣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原因,把它画下来。

生: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师:课文就是把原因放在了这两句话的中间。小朋友们来读有趣的现象,老师来读原因。

一张思维导图将三句话之间复杂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图及文,学生很快理清了三句话所蕴含的双重因果关系。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也读懂了这段话,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三)紧扣范例,落实句子运用

思维导图的运用,为积累语言创设了平台,使句子的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为有效地运用句子铺设了台阶,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1.“图”助积累。

思维导图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文本的语言直观而有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又能帮助学生快速积累语言。一位教师在教学《我是什么》(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自然段时,先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读懂了句子,接下来就围绕思维导图,设计了积累语言的环节:

师:刚才,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这张图,读懂了每句话的意思。接下来,我们要看着图,背一背这个自然段。

(学生看着导图自由练习背诵,然后教师指名背诵)

师:现在,请你们记一记这张图,老师很快要把图上的词语卡片拿掉了。

(学生记忆后,教师将导图上的词语卡片拿掉)

师:现在,谁能来背一背?

……

上述教学设计,教师有意识地分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每句话的关键词,夯实了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同时,通过导图的有序呈现,学生也理清了句子间的前后顺序。第二层次,学生依靠导图的提示,尝试背诵该自然段,体会到导图的有效性。第三层次,教师拿掉导图中的关键词语,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导图转化为“脑图”,学会记忆的方法。第四层次,让学生再将词语卡片贴回导图,旨在教给学生绘制导图的方法,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与学习方法挂钩,达到以“图”促学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将“导图”转化为“脑图”,将教师绘图转化为学生自主画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同步转向。在导图的参与下,积累语言的过程具备了坚实的思维基础,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程,自然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2.“图”促仿写。

教学句子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能正确、规范地写句子。教材中的典型句例,就是学生练习写句的范本。教师既要有一双慧眼,能捕捉到文本中有代表性的句例,又要有一颗慧心,借助思维导图显现句例的结构特点,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迁移运用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北京》中的“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一句。

师:请小朋友们读读这句话,完成填空:“北京有__________________。”

生:“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师:北京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呢。还有——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师:读读这三句话,想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三句话里都有“有”这个字。

师:你们真能发现,那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第一句只写了一种景物,第二句写了两种景物,第三句写了三种景物。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

师:原来“什么地方有什么”这种句式有这么多种写法啊。让我们来把这张图补充完整,PPT出示:

把导图补充完整后,学生开始写句子。交流。

在这个句子的教学中,教师发现了句子的形式是“有”,第一步,先让学生在文本中进行迁移,找出另外两句相类似的句子;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引导学生发现三句话在结构上的异同。第二步,让学生迁移至课外,为学生搭建实践和运用语言的平台。通过补充思维导图,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努力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图”,将导图植入学生心田。有了思维导图的全面介入,学生对这一句式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表达的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实施句子显性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经过长期扎实的训练,它既能强化句子概念,又能直观展现句子关系,还能促进句子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的读句写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协同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微结构思维导图
ZnO对莫来石多孔陶瓷成相及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圆柱表面微结构超精密车削加工技术研究
金属微结构电铸装置设计
用于视角偏转的光学膜表面微结构设计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粘结型La0.8Sr0.2MnO3/石墨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电输运性质
KTa0.77Nb0.23O3纳米片的微结构和Raman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