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打开词语教学的另一扇窗

2016-11-01 21:28种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比较阅读教学

种莉

[摘 要]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能把比较的方法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可以使词语教学充满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在增删比较中感受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在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词语教学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55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在词语理解方面,教师往往采取下定义或让学生死记硬背解释的方法,这会导致学生对词语的感知力不强,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较差。而比较作为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能引入词语教学课堂,必能打开词语教学的另一扇窗。

一、在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词语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替换比较。这样一来,作者选择这个词语的根本原因就在学生的比较中一目了然了。学生真正领略了词语运用的适切性,为提升自身的表达技巧奠定了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燕子》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话多读几遍,并从中找出描写比较贴切的词语。在学生的圈画批注中,“掠”“沾”两个词语很快被挖掘出来。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遣词用语的独到与贴切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换词比较的方式把“掠过”换成了“飞过”,通过朗读比较,学生认为“掠过”更能体现燕子的灵活、轻巧、飞快等特点。同样的,有学生把“沾了”换成“挨了”以后发现,“沾”字表明燕子着水的面积很少,而“挨”字不能体现出这点。就这样,在换词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简单走向了深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就“掠”“沾”两个词语进行换词比较,使学生对词语运用的适合、贴切、恰如其分等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有效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增删比较中感受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所谓增删比较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在词语运用方面,教师或者学生在某一词语前加上或者在某一词语后去掉一些词语,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楼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师让学生把原句中的“相当于”“差不多”两个词语去掉,然后把去掉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并说说这两个句子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经过比较,学生认为,“相当于”“差不多”这两个词语说明了这只是作者对金字塔数据的大致估计,并不是精确测量的结果。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给人一种肯定的感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此,这两个词语缺一不可。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相当于”“差不多”两个词语的学习与运用上,教师主要采取了删减比较的学习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作者用词上的严谨性与准确性,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在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在语文教学中,作者为了独特的表达技巧的需要,在词语运用上经常会采取一些褒为贬用,或者贬为褒用的手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引领学生就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比较品味,那么,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词语运用的独创性,还可以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认识更进一层。

如在教学苏教版《珍珠鸟》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在学习“神气十足”这个词语的意思时,由于 “神气十足”本身是一个贬义词,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学生将很难体会到作者在用词方面体现出来的情味、意味。因此,教师让学生比较一下作为一个贬义词,在这儿体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这样一来,关于“神气十足”这个词语在这儿贬为褒用更能体现出珍珠鸟的娇憨可爱,使人忍俊不禁以及作者对珍珠鸟强烈的宠爱心情就一览无遗了。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认为珍珠鸟这么惹人喜爱,它在作者面前能够有这样的待遇是理所当然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让学生在词语运用上对褒贬运用的优势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此一来,这种词语运用的表达方式就在无形中内化于学生的头脑中,为提升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助上了一臂之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在词语理解方面,比较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有效方法,能使学生对词语的感知理解更深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词语学习的效果。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比较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