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设计与思考

2016-11-01 08:13刘青端黄闽刘绍荣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客空间

刘青端 黄闽 刘绍荣

关键词: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服务;Learning Commons

摘要:图书馆空间作为一种服务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创客空间”的概念,提出了“LC微课”空间与服务设计,阐述了构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必要性及服务特征。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12-03

“创客空间”概念最先由美国的《创客杂志》提出,定义为:“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此空间里共享知识和资源,分享信息技术及各种创意,开展合作,动手参与创作的场所。”[1]“创客空间”的特点是分享设计成果、开展合作共享,“创客空间”代表的并非资源和空间本身,而是一种协作、分享、创造的理念,它不仅能促进技能学习,还能推动人类知识创新[2]。

“创客空间”切合了现代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理念,整合了读者获取信息和学习的各类资源,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增强读者获取服务的体验,以信息技术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行为习惯,并且融入图书馆员的智慧,鼓励读者参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张晓林馆长认为:“创客空间不是个空间问题,不是多设个房间,多办个活动的问题,而是重新组织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问题。”[3]可见“创客空间”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

1“LC微课”空间与服务设计

“LC微课”空间是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师范类学生搭建的一个灵活多功能的教学实践空间,它以Learning Commons(简称“LC”)空间为切入点,搭建以培养学生教育技能与教育理念为目的的集成化学习共享空间,让学生在集各类教育资源于一体的环境里,在馆员的协助下挖掘个人潜能,发挥群体优势,探讨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技能,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素养。

1.1整合资源

依据师范生的培养标准,“LC微课”空间整合了培养师范生的各类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各种网络资源,涉及课堂教学案例、教育经典案例、教育学心理学文献、教育思潮、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家文集、教育家传记、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案例、教育文萃、师范生读书网、泛在学习资源平台、中小学教材教参数据库、网络视频教学资源。整合的资源从多角度揭示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教育类图书、师范生读书网、中小学教材教参、泛在学习资源平台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参资源保障;教育文萃、教育思潮、教育争鸣等为读者提供了最新的教育理念,使读者充分认知和思考教育的真谛。丰富的资源不仅能满足读者探讨教学方法的需求,还能起到推荐读者阅读的作用,同时资源整合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集成在一起,通过实体空间展示与iPad设备终端阅读,为读者提供了便利的使用环境。

1.2搭建空间

空间的搭建不是简单地将桌椅摆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将资源整合在一起就完成了,而是要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设计。如:“说课”空间,根据“说课”的特点,将小黑板、粉笔等讲课需要的物品摆放在楼道里僻静的地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读者,又能吸引有兴趣的读者随时参与进来。“说课”空间的桌椅是灵活、可移动的,读者临时参与也可以搬动桌椅,灵活搭建。“试讲”空间一般在研修间,需要准备黑板、电子白板、iPad、笔记本、投影等设备,教师需提前将课题组预约的纸质资源放在特定的空间。这种依据需求搭建的空间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读者的需求随时设计适合利用的空间,休闲阅读区、研修间、楼道、培训教室等都可以作为“LC微课”空间。

1.3建立“微课”小组

“LC微课”空间的学习特点是以小组形式,有主题、有目的地实践。建立“微课”小组,将不同学科、专业或不同年级对于教育教学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组织在一起,讲案例、评微课、说教学、论教育,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理念,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实践,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就某一知识点的授课方式共同进行探讨,通过交流使思想进一步升华,锻炼读者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4配备咨询馆员

咨询馆员是空间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馆员的参与,空间就仅仅是空间,很难充分发挥其价值。咨询馆员要熟悉设备的使用,熟悉各类馆藏,了解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能够协助组织各类读者的讨论,随时解决读者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阅读、讨论、实践的过程是群体行为,需要有人来组织、规划,特别是对那些参与意愿不强烈的读者,要设计出能够吸引他们的环境和方式,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学习中。馆员组成咨询团队,在实体空间组织学生阅读、实践、分享,形成融馆员、设备、资源、读者为一体的学习空间。

1.5开放信息平台,加强实践效果

建立开放的信息平台,发布学习信息、“微课”资源、小组讨论信息等,扩展读者受众面,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拓深拓宽“LC微课”的服务。“LC微课”空间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无缝学习、交流的环境,将读者阅读、讨论、研究所需的各类资源整合在一个容易获取的空间,由馆员随时解答读者阅读、检索、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完成一站式服务。通过“LC微课”空间实践,读者收获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是在探讨中激发的思维模式。通过活动,让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读者就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同时邀请教师加入讨论组,教师的素养、学识、阅历及思维的熏陶会使读者感受到与课堂不一样的体验效果。

2构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必要性

2.1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MOOC(慕课)、“翻转课堂”的发展,让学生不再将教室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主动学习、师生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副部长黄荣怀教授说:“MOOC受欢迎是因为它用技术支持了学习的反馈、答疑和交互。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授课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4]“翻转课堂”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为了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参与度更强,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5]。不论是MOOC风暴还是“翻转课堂”的颠覆,都是大学教学模式的革命,主动学习、创新学习、交流讨论是学习变革的主要特征。读者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迫使传统图书馆空间做出变革,“创客空间”的服务正是适应这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模式。

2.2图书馆空间功能的转型

最近几年在对传统图书馆转型的研究中,图书馆界一致认为传统图书馆空间不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空间也从以储存资源为重点转变为以读者使用为重点。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功能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存储功能,拓展成为一个集存储资源、促进学习、提升个人能力、休闲娱乐、创造知识、传承文化的庞大功能场所,成为读者交流中心、知识创新中心。高校图书馆空间越来越展示出它的学术功能、学习功能、交流互动、社区功能等,多种模式的空间功能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如:Information commons、learning commons都是以读者学习为中心的交流讨论场所,读者在这些空间通过讨论、思考、查阅资料、相互启发,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6]。

2.3学科馆员的发展

Delamare科学与工程图书馆认为其创客空间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配备了高专业素质的学科馆员。这些学科馆员必须在某些领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缺少了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图书馆很难开展“创客空间”的服务[7]。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为读者提供某学科领域的深层次服务,深入院系,嵌入课堂,为教学科研提供直接的服务。发展学科馆员服务应深度了解教学目标,了解学科发展,提供适合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服务,满足“创客空间”中读者的各类需求。

3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服务特征

3.1服务趋于个性化、小众化

“创客空间”提供的服务是个性化、小众化的,每一项服务可能只有少部分读者需求与参与。如:受众人群是对某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和教师,其他大部分读者都不会有这个需求。这种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某些特定读者、特定需求进行策划,服务内容精且深,不仅提升了服务效果,也提升了读者的体验性与满意度。

3.2服务内容趋于知识化、专业化

“创客空间”的服务目标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协助学生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馆员提供的服务内容既要与专业知识相关,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将馆藏融入读者的学习创作中。图书馆可以建立专业学习社区,让读者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让师生之间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3.3服务内容的即时性

“创客空间”的服务具有更多的即时性。因为服务内容会因情景的变化而产生新的需求,读者随时会遇到需要馆员协助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员要能够及时应对随时变化的服务需求。“创客空间”的服务没有固定的内容,是一项根据读者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临时策划的服务,这对馆员的个人能力是更大的挑战。馆员既要熟悉馆藏资源,又要对读者讨论的专业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应对读者临时提出的问题。

3.4可订制的服务

“创客空间”的服务也可以依据师生的需求进行订制,可订制的服务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如:某个课题组的研讨,或者某个班级的读者需要为某项主题在创客空间进行学习,馆员依据读者需求,提前准备,为读者量身定做服务方式和内容。

4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和服务的结合

4.1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主体不是空间,而是服务内容,需要馆员精心设计。“创客空间”发挥的不仅仅是空间的功能,更是服务的功能,读者利用空间进行学习探索,馆员随时提供服务支持。高校图书馆里的“创客空间”不要局限于空间概念,要根据教师学生教、学、研过程的需要,设计空间结构,设计主题内容,组织读者活动,提供各类服务。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内容,没有固定的场所,所以“创客空间”是一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4.2鼓励多学科读者参与

“创客空间”的概念是多专业、多学科的读者聚合,所以“创客空间”服务过程要鼓励读者跨学科参与,鼓励不同院系的读者就同样的知识进行交流,举办讲座,邀请教师与他们共同探讨。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各个学科专业的读者都在这个空间学习,有利于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有共同兴趣的读者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

4.3服务空间的拓展

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趋于移动性、碎片性,因此“创客空间”的服务模式也要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无线网络环境,将服务延伸到读者需求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破图书馆的围墙界限,延伸至读者的课堂、宿舍,甚至校外场所,将在物理空间实现的功能,拓展至网络空间、虚拟空间,使空间不再只是物理概念,而是与某种服务共存的元素。

参考文献:

[1][7]张亚君,唐鹏,李建强,等.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88-91.

[2]陶蕾.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J].现代情报,2014(2):52-57.

[3]孙莉薇.图书馆创意空间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访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N].图书馆报,2013-07-26(B11).

[4]张春铭,汪瑞林.MOOCs来了,中国教育怎么办[N].中国教育报,2013-09-26.

[5]翻转课堂[EB/OL].[2015-06-06].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5501.htm.

[6]刘绍荣.大学图书馆空间功能拓展探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32-36.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社区化发展模式初探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可行性
关于推动我区创客发展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创客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