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图书馆空间不足的实践和探索

2016-11-01 08:13吴蛟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9期

吴蛟鹏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城市书房;合作存储;密集书库

摘要:文章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图书馆空间不足产生的原因,介绍了以城市书房、密集书架、合作存储及提高借阅权限等方式缓解图书馆空间不足的几点实践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62-02

1图书馆空间不足的原因

1.1文献高速增长

20世纪末期,我国大多数图书馆还面临经费不足、馆藏较少、新书补给不够的窘境。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决定,“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文化投入不断增加。温州市图书馆自2013年起购书经费由之前的450万翻了一番,达到900万,其中中文纸质普通图书600万、纸质港台图书及外文图书50万、纸质中外文报刊100万、视听资料30万、数据库资源120万。以平均书价30元估算,每年入藏新书就达到二十余万册,并且将持续增长,这对于馆舍空间和书架数量有限的图书馆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1.2低利用率文献重复建设

近年来,温州市图书馆虽然到馆人数和外借册次都屡创新高,文献采购也逐渐向读者主导型采购倾斜,但是图书馆内仍然充斥着大量的低利用率文献。以期刊为例,温州市图书馆每年征订各类期刊2,600余种,其中大部分学术期刊在图书馆所购买的中国知网、维普等期刊数据库都已囊括,但是出于图书馆有保存文献的职能和图书馆评估体系的数量要求,过刊仍旧被装订并保存,日复一日,重复建设。

1.3活动空间高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举办的各类讲座、展览、朗诵会、知识竞赛等传统活动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需求逐渐向参与性、互动性、平民性发展。近两年,温州市图书馆另辟蹊径,以社团为依托的读者活动异军突起,以“图书馆服务边缘化,阅读行为时尚化,读者活动生动化,图书馆形象立体化”等特征[1],先后成立了“读书话剧社”“籀园品书会”“阅秀汇朗诵社”“北纬28度音乐沙龙”“英语角”“亲子阅读推广团”等社团。社团为读者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鼓励读者结合阅读、自主策划并组织各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社团活动需要很多的小型空间用于日常排练、交流、演出等,而讲座展览的中大型场地并不适合其开展活动,这无疑使图书馆空间更加不足,空间压力日益严峻。

2缓解图书馆空间压力的实践

为了缓解因图书馆空间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温州市图书馆采取馆外建设、合作存储、合理报废、提高权限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缓解了图书馆空间压力,不仅方便了读者,也真正将图书馆空间还给读者,使图书馆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2.1城市书房建设

城市书房是选定一个具体馆外场所,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装修,放置有设计感的阅览桌椅,利用RFID等新技术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阅、自习和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实体图书馆,旨在打造一个全开放、不打烊、高品位的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新型图书馆模式。2014年起,温州市图书馆经公开申报与实地调研,并通过与企业、社区、政府等多方联创的模式,先后建成了县前老馆、菱藕社区、东瓯智库、鹿城文化中心、瓯海景山社区等15家城市书房。这批城市书房开放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被誉为“深夜书房”“家门口的图书馆”。

城市书房建设初期,便在设置标准上要求书房面积为150~300平方米,图书配置要达到10,000册以上,期刊配置100种。目前温州市图书馆已建成15家城市书房,该项目继续被列为2016年温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2016年还将再继续建设10家。书房里的图书以新书和馆藏旧书混合方式提供,15家城市书房的建设可以消化15万册的图书,这无疑大大缓解了馆内藏书空间的压力。

2.2密集书架

2012年开始,温州市图书馆将七楼的鞋服特色阅览室搬至六楼,该处在馆舍设计之初便是密集书库。密集书架的图书入藏主要以低利用率、年代久远的图书为主,同时复本图书采取种子书库模式入藏,排架方式则采取流水号排列法,读者如在OPAC系统中查询到该图书,则可提交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去密集书库取书。

密集书库虽然不是很新颖的设备,但是它的建成最大限度增加了使用空间,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温州市图书馆密集书库达到1,000平方米,数量达到1,395节,可以存放图书百万余册,这将解决温州市图书馆至少五年的图书增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馆藏空间压力。

2.3合作存储

合作存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及其相关组织通过合作的方式存储管理文献资源,合理保存、利用、共享资源。图书馆目前大量的低使用率文献,占用着相同的存储成本,却产生不了和其他文献一样的效益,而合作存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完整、系统、永久性地保存文献,也可以消除各馆因馆藏而带来的评估压力,还可以优化低利用率文献资源管理的效益和效率[2]。

2015年,温州市图书馆和温州龙湾区图书馆开展合作存储,由龙湾区图书馆提供300平方米的密集库作为合作存储书库,温州市图书馆根据两馆馆藏,适当调拨部分过刊和低利用率图书到龙湾区图书馆合作存储书库,并约定两馆在以后的馆藏建设中有区别性地进行建设,龙湾区图书馆的期刊可以不再保留,而以温州市图书馆的过刊装订本作为收藏。双方合作存储,可以共享15万册文献,既能使馆藏合理分配,又释放了图书馆空间压力。

2.4提高借阅权限

传统图书馆深受“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将图书馆的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导致在制定图书馆借阅量配额时,往往过于保守[3]。随着社会文明的提升和诚信系统的日益完善,根据押金来限制图书借阅权限,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已经实行图书馆免押金借阅。而借阅配额的限制,也使很多读者每次借阅图书数量严重受限,特别是少儿绘本,按温州市图书馆原来每次5本的规定,无疑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2014年4月1日起,温州市图书馆将原有100元押金、300元押金、500元押金的读者借阅权限分别由5本、10本、15本提高到10本、15本、20本,同时将借阅期限由22天调整为30天。新的借阅权限大受读者欢迎,根据2014年的总借阅量统计,权限的提升直接提高了近10%的借阅量,达到24.6万册/次,使图书真正为民所用。将图书流动起来,书架上的图书少了,可以补充更多的新书,这也是图书馆空间的拓展方式。

2.5活动外送

除传统借阅服务外,读者活动是读者参与度最广的一项工作,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是公众社会生活的需求表达。近年来,温州市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先后成立了多个社团,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但是这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对场地要求也特别高。而传统的图书馆活动,如读者讲座和展览等,都经常要使用图书馆的场地,导致一些小型的阅读活动常常要让位于大中型活动。

温州市图书馆自2013年起,开始有意识地将活动外送。首先,每年通过巡讲巡展巡演,将优秀讲座、展览与社团演出送到各县市区图书馆、社区、乡镇、学校、医院、看守所戒毒所等单位,这种上门服务得到了相关单位极大的支持与肯定。其次,与场地有灯光音响、话筒、投影仪等设备的相关单位合办读者活动,如:与极具文艺小资氛围的bobo咖啡合办小型朗诵会;与真人图书馆、文化馆合办读书话剧社演出;在城市书房等地举行儿童绘本阅读会与国学课堂等,这些小型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活动质量,扩大了社会影响。不同方式的活动外送,不仅使活动形式更加丰富灵活,更是将阅读从馆内推广到了馆外,深受读者欢迎的同时,也节省了馆内空间。

2.6合理报废

图书馆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不是看藏书数量,而是看其图书的利用率是否高。图书馆评估制度以及各个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人均藏书量都是重要指标,这也导致无论是上级要求还是本身需求,即使在图书馆空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图书馆宁可将图书打包堆放,也不愿轻易剔除,更不用说报废处理了。

温州市图书馆在2014年开始尝试文献报废,在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后,根据馆内实际情况,将小部分因为大量借阅而损坏严重的图书、报纸、光盘进行整理并列出清单,进行报废处理,虽然文献的报废因为人均藏量的限制只是进行了尝试,但是毕竟迈出了第一步。低利用率文献可能随着时代变迁会在某些特定时期又被重新利用,但是破损的文献已经无法使用,报废并进行处理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这将为今后图书馆空间的节省迈出重要一步。

3结语

温州市图书馆通过不断实践,在缓解图书馆空间不足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积极将阅读推广到馆外,使阅读走到广大读者的身边,既方便了读者,又使文献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空间不足是每个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单纯依靠扩建馆舍不是长远之计。新时代图书馆要改变“重藏轻用”思想,只有通过改善馆藏质量和开放借阅权限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将图书流通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图书馆为民所用。

参考文献:

[1]曹雪梅.依托社团开辟基层图书馆读者活动新天地[J].图书馆杂志,2012(5):48-50.

[2]刘伟成,马建军.中文过刊合作储存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湖北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63-67.

[3]李铮,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图书馆[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3):19-25.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