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与蔡明远书》小考

2016-11-02 12:04王德荣
艺术百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考证颜真卿书法艺术

王德荣

摘要:颜真卿《与蔡明远书》信函一札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文本及版本的相关情况,有需要澄清的细节。对于书札创作时间和地点,前人尚有一些争议。文章分析相关事实材料后,作了合乎逻辑的判断。收件人蔡明远的情况,前人论述较少,详尽搜集资料后进行了全方位梳理。系统考察后人对书札的评价,同时正确评价作品本身特点以及作品对后世书家的影响。

关键词:书法艺术;唐代书法;颜真卿;《与蔡明远书》;书法评价;考证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生,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卒.年77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人称颜平原或颜鲁公。李希烈叛乱,真卿前往劝谕,不为利诱所动而终遭缢杀。《新唐书》和《旧唐书》有传。但论及他的书法艺术的内容,只有《新唐书》一句:“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然平生留下诸多墨迹、石刻.身后一千多年.一直受书家重视。今就颜真卿的《与蔡明远书》,略作考论。

一、文本释读殛传世版本

《与蔡明远书》,也称为《与明远手帖》《蔡明远鄱阳帖》《与蔡明远帖》《蔡明远序》《颜鲁公送蔡明远叙》,系颜真卿与蔡明远尺牍.原帖“行书,二十四行,行六字,字径约3厘米……墨迹本纸本十八行,共一百零四字”。纸本全文为“蔡明远.鄱阳人.真卿昔刺饶州,即尝趋事,及来江右,无改阙勤。靖言此心,有足嘉者。一昨缘受替归北,中止金陵,阈门百口.几至糊口。明远与夏镇不远数千里,冒涉江湖,连舸而来,不愆晷刻,竞达命于秦淮之上,叉随我于刊沟之东,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终之际,良有可称。今既已事方旋.指期斯复。江路悠缅,风涛浩然,行李之间,深宜尚慎.不宣。真卿报”。据《颜鲁公集》,其下尚有“闻邹游与明远同来,欲至采石,计其不久亦合及吾准泗之间。脱若未到,见之宜传此意。遣此不宣。真卿报蔡明远”,然而刻帖将后面一段标为“邹游帖”。对于此帖。欧阳修的《集古录》卷七列为真迹,《宣和书谱》载内府藏品中,也有《蔡明远帖》。此后,真正的墨迹不复流传。明代的张丑所见,已经不是真迹.他在《真迹日录》中说:“硬黄纸,行书,……今在余清堂中亦云唐人墨迹不易得者,然余细辨之,实张伯雨临本,非真迹也。”辨近代罗振玉收藏的纸本,少“与夏镇远”以下六行三十五字.有双钩痕迹,当为《绛帖》摹本,钤有“缉熙殿宝”、“内殿秘书之印”、“瑞文图书”、“政和”等印玺。早在北宋皇桔、嘉佑年间.尚书郎潘师旦将《与蔡明远书》收入《绛帖》汇刻帖中.其后南宋嘉定八年(1215)又刻人由永春刘元刚主持修刻的颜真卿个人书帖《忠义堂帖》,到了清代.冯铨集摹,刘光喝刻的《快雪堂法帖》和长洲吴念椿集次的《后忠义堂帖》,都有收录。然而即便是刻帖临本,也不影响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二、书札书写的时间和地点

书札书写的背景有争议,代表性的是如下三种说法:其一是晚年说。以黄庭坚的观点为代表.他在《山谷集》中说:“《蔡明远帖》是鲁公晚年书与,与邵伯碌、谢安石庙中题碑傍字相类,极力追之不能及其仿佛。”也有人以为是大历七年(772)颜真卿除湖州刺史,由抚州往东京(洛阳)途中所书。其二是乾元二年说,今人朱关田的《颜真卿年谱》中,将书札订为乾元二年秋书于金陵,“6月9日,除升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节度使,兼江宁军使,辟荆南戎昱入幕。途经金陵,有《与蔡明远书》《邹游帖》”,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其时,颜真卿51岁一其二三是乾元三年后说.严杰的《颜真卿杂考》详尽分析原帖内容,并结合颜真卿的生平行迹进行深入考证,得出新的结论:“帖中‘及来江右,指颜真卿移刺升州。‘一昨缘受替归北.中止金陵数句,指罢升州刺史,受召人朝,当时全家逗留金陵,饮食匮乏。这是因为他在官廉洁奉公,不顾家计,罢任后生活陷人窘境。‘明远与夏镇不远千里数句,指蔡明远与人从饶州远航江湖来援助,驶入秦淮河,泊舟金陵。‘又随我于邢沟之东数句,指颜真卿自金陵取水路归朝.沿江东下至扬州,人大运河之古邗沟段北上,蔡明远送行直到扬州以北数十里的邵伯,才告辞归江西。‘斯复江路悠缅数句.则指蔡明远仍从长江返回,颜真卿嘱其小心谨慎。总之,此帖应作于自升州北归人朝途中。乾元三年正月以后。”三种观点比较,严杰的论说能从书札本身及颜真卿的行迹结合,得出的结论更加令人信服。乾元三年即公元760年,其时颜真卿52岁,按照潘忠泉的观点.“颜真卿的书法可分三个时期:50岁前为早期,65岁前为中期,65岁后为晚期”那么《与蔡明远书》属于中期作品。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祭侄文稿》自署书于乾元元年9月3日,在《与蔡明远书》前.可见此时颜真卿的书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三、蔡明远其人

从颜真卿仕履行迹来看,其曾于乾元元年(758年)10月奉诏移任饶州刺史,当时饶州州治在鄱阳。鄱阳,位于今江西东北部,属上饶市所辖。“秦时为番县县治。西汉,因处番水之北,名番阳。东汉改称鄱阳。为鄱阳郡治。隋开皇元年(581).改都阳郡为饶州。元至元四年(1338),改饶州为饶州路。”颜真卿在饶州任刺史时间很短,因为乾元2年(759)6月4日又奉诏移郡,转为升州(州治在今江苏南京)刺史.仅七八个月,但与民之交情,从《与蔡明远书》中可以窥见一二。他守饶时,与鄱阳人蔡明远友善,颜真卿胸怀坦荡,言辞诚恳,使得蔡深为感佩。蔡也尽力辅佐颜,“跟随其左右,协助颜真卿‘智擒盗首,将其斩于闹市之中。很快赣东北一带四境肃然,治安良好。”后颜鲁公受替北归,绝粮于江淮闻,蔡明远载米济之,颜鲁公感其意,遂手书《与蔡明远》。然而蔡明远与颜真卿共事时的具体身份,尚不明确。《颜真卿集.与蔡明远帖二首》中“真卿昔刺饶州,即尝趋事”荀下仅注“谓尝为其僚佐也”,然而唐代州刺史的僚佐很多,“主要僚佐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别驾、长史、司马(长史、别驾多不并置).判司指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在州政中具有特殊地位,置一人”因此“僚佐”一词没有明确交代身份。朱熹在讨论“虞礼”时,曾论及颜公的知礼,并间接提及蔡明远的身份,“看来古人上下之际虽是严.而情意甚相通……如《罗池碑》云‘柳子厚与牙将欧阳翼共饮。法帖中有颜真卿《与蔡明远帖》,都书名。牙将即是客将,蔡明远亦是衙前,他却与之情意如此。而今州郡与小官也不如此了”。客将是唐节度使衙将中掌唱导宾赞之事的武官,朱熹这里主要是从属官等级角度,将欧阳翼与颜真卿进行比较,“衙前”的说法,只是说了大概情况。明嘉靖间文彭题《陆放翁手简》时提及:“昔蔡明远,鄱阳一卒尔,以鲁公之书而传”,可是“都阳一卒”,意思也是模糊的。今有蔡多文先生提及《蔡氏族谱》的修撰情况:“明远公将其纂修的《蔡氏旗谱》呈颜真卿鉴阅,并诚邀为序,颜真卿的序文中有提及蔡明远当时身份,“鄱阳校尉长明远蔡先生”然而唐代没有“校尉长”一职,《后汉书·百官》记载:“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颜真卿这里“鄱阳校尉长”的称谓,应当是采用古称雅指。蔡明远与颜真卿共事时所执掌。或是文书.或是武事,抑或兼有?具体身份还有待进一步核实。

颜真卿的《与蔡明远书》不仅是书艺上产生影响,他俩友谊的方式,也有人仿效。黄庭坚的《写蔡明远帖与李珍跋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文如下:“戎州旧吏李珍,小心而办事。家有水竹亭馆,亦能婆婪风月,不甚出圭角于群吏间,余之窜戎州,使君彭道微故人也,又与之有连,每遗珍来调护。余逆旅之事,无不可人意。及余蒙恩东归,珍亦用年绩当赴吏部,复调护余行囊下荆州,不漏毛甲。余以疾留荆渚,珍告余而西。珍之勤恪,似不愧蔡明远也,故戏书鲁公《明远帖》与之。”。苏东坡也有类似佳话。他的《书(归去来辞)赠契顺》,简直就是颜、蔡事迹的翻版,面对契顺的问话:“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苏东坡欣然举笔。蔡明远忠心事主的事迹,甚至被当作了典故流传,如宋朝李庄简有诗句:“追攀重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

四、艺术特色及后人评述

对于《与蔡明远书》的书艺评价,前人有从总体的艺术风格人手.如宋黄庭坚说:“笔意纵横,无一点尘埃气,可使徐浩服膺。沈传师北面。”,“极力追之,不能得其仿佛。”明董其昌说:“鲁公惟《与蔡明远书》尤为沈古,米海岳一生不能仿佛”,明张丑在《真迹日录》中认为“较之《白书吏部尚书告》,尤为风韵。”现代沙孟海则认为:“虽是赠送文字,论其书艺,则融台各体,顾盼多姿,寓变化于平淡之中,逞道媚点画之外,容夷婉畅,意境较高。”也有一些从具体技法方面的论述,如“此书坚剐如铁,而用笔一正一偏,钗脚、屋漏之妙,宣波殆尽。”,张广茂认为:“此帖楷行草体并用,运笔古朴中见流畅.浑厚中见锋利”。《与蔡明远书》独特面目的内部原因,有人认为源于颜真卿当时的心境,“是在较恬静的心境中书写的赠送文字。因此,作品笔韵流荡之律动,气势转换之迅缓,都与前‘三稿不同。此帖有一种疏淡的意境,脱俗的气韵。”

《与蔡明远书》虽然与《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稿》在线质上都保持了其独特的篆籀气,但依然存在颇多差异..首先.从书写状态上《祭侄文稿》中蕴涵着作者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流露出奔腾激昂的情感。可谓势不可挡。《与蔡明远书》全篇以行书为主,字势正倚穿插,而至篇末草书激宕,感天动地。此帖有疏淡意境与笔韵流荡律动,更有脱俗气韵。在用笔方面,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枯笔现象较为普遍,苍劲、迟涩之感跃然纸上。《与蔡明远书》字字端正、独立.少有倚侧,线条丰腴而润泽,无一枯笔,结体宽博而骨力遒劲,疏朗静气贯穿始末。可以说,《与蔡明远书》很完整地体现了颜真卿天宝五年(746)《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中表达的审美追求,下面分别做些分析。“令每为一平画,皆须令纵横有象”,作品中的横画,尽管俯仰有别,圆方兼具.细看会发现,都是纵势起笔,只是方笔写实,圆笔用意,变化之中不失法度。谈到竖的写法时,他说:“岂不谓直者从不令邪曲之谓乎?”通观整幅作品.纵笔的处理几乎全部中锋力行.虽然形态上丰瘠有别.收笔时驻放随心,然而正直挺拔的面貌,表露无遗。论及结体疏密的时候,提出“间不容光”、“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的美学要求”,《与蔡明远书》中的疏密处理,正是这个思想的体现,以书札开头四行为例,“蔡、明、远、鄱、阳、真、卿、饶、尝、趋、事”等字,结构严密,笔画铺天盖地.而“人、州、及、江、右”等字,虽然体态简约疏朗,然而笔锋实八方兼顾,浑厚凝重。此外如运笔的锋、力、转、决,通篇布局的补、损、巧、称等诸多法则,皆运用自如。《与蔡明远书》与右军《兰亭》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足、之、风”等字。这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的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的艺术表现,不然。何贵有艺术。”

《与蔡明远书》总体以行书为主,中多有楷书笔意,篇末有少数草字,但并无碍于通篇基调,而是其情感流露、艺术观的反映。,此帖是颜真卿诸多作品中与众不同的一幅,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历代研习者不乏其人。

五、余论

《宣和书谱》论日:“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自篆、籀、分、隶而下.同为一律,号书之大雅.岂不宜哉”颜书的成就.与他的修养人格及社会理想的追求,密不可分。颜真卿在鄱阳为民办事,“计擒盗首,以解民苦.四境肃然”。据清《饶州府志》等有关史志记载.他莅饶后,勤政爱民.公言真道,短暂的时间内,就将全州治理得“治化大行”。“饶人甚德之”。清《饶州府志》引旧志称,经过颜鲁公的努力,饶州叉复丰饶,“课晟为诸路第一”。后人为了纪念他,历代之撰修图经方志者.无不提到他的德政。据明万历刘司空撰《鄱阳县志》说:“鄱故望邑,颜范泽存,自无谲习。”鄱阳曾有颜范二贤祠,原在府署颁春堂内,明嘉靖间迁建于荐福寺旁,后毁.道光4年重建。1954年鄱阳二中扩建.祠复毁。

颜真卿在鄱阳期间,还书有“三表”,一为“谢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表”,一为“元月某日谢兼御史大夫表.”一为“让宪部尚书表。”1828年(清道光8年),重修荐福寺落成.逾年,饶州知府广宣以自己珍藏三表施舍人寺,命刻于壁,且说:“俾登是亭者,细玩其忠义愤发溢于楮墨.加惠后学,不特使古帖重立法门……”。民国时尚存,今存少数残碑。

从以上情况可知,颜真卿作为一代大家,其为人、为政、为书都可圈可点,尤其是他的书法影响深远,值得后世追摹。

猜你喜欢
考证颜真卿书法艺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颜真卿拜师
劝学诗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芜湖《商务日报》档案之发现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