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cTnI及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16-11-02 08:01王凌旭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9期

王凌旭

(郑州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联合检测cTnI及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王凌旭

(郑州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河南 郑州450000)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cTnI及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结局的不同进行分组,死亡27例为观察A组,存活36例为观察B组,分析两组的BNP与cTnI检测结果,另选25名同期体检老人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BNP与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观察B组BNP与cTnI显著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cTnI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明显优于BNP检测与cTnI检测。结论 cTnI与BNP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预后评估;老年急性心力衰竭;BNP;cTnI

情绪激动、劳累、感染等为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常见病因为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1]。因该病具有发展快速、发病突然等特点,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对预后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评估预后十分必要。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该病相关,肌钙蛋白(cTnl)对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二者在该病的预后评估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为了探讨上述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本文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结局的不同进行分组,死亡27例为观察A组,存活36例为观察B组。所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同意,以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为依据,无恶性肿瘤病史、年龄超过60岁,结合病史询问、辅助检查、症状诊断确诊。排除重要脏器如脑肺肾等功能不全,近期患败血症、急性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对cTnI造成明显影响疾病的患者。观察A组男18例,女9例;年龄60~83岁,平均(72.16±5.24)岁;合并高血压9例;空腹血糖(5.36±0.51)mmol/L;BMI(22.44±2.07)kg/m2。观察B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72.34±5.17)岁;合并高血压13例;空腹血糖(5.32±0.40)mmol/L;BMI(22.16±2.73)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25名同期体检健康老人为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0~85岁,平均(71.46±4.88)岁。

1.2研究方法两组均行严格规范治疗,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诱因消除、利尿、强心、补液、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前、治疗24 h后对两组的BNP与cTnI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抽取静脉血3~5 ml,静置15~30 min,离心10 min(2 500~3 000 r/min)并留取血清。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应用相应试剂盒进行检测。参照对照组所测定的BNP与cTnI数值,较高者为阳性。联合检测若两项指标均符合这一条件则为阳性。

2 结果

2.1BNP与cTnI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BNP与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观察B组BNP与cTnI显著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NP与cTnI变化情况比较

2.2特异度与敏感度BNP与cTnI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明显优于BNP检测与cTnI检测。见表2。

表2 3种检测方式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分析

3 讨论

cTnI与BNP均和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发展相关密切,但二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不相同。BNP是人体的重要激素,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调节血压、钠和体液平衡[3]。患病后心功能受影响,患者出现水钠潴留,BNP受室壁张力增加、心室容量超负荷的影响而大量分泌,可通过检测这一指标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近几年,临床广泛应用BNP诊断心力衰竭、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判断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可作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半衰期较长的BNP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他物质难以对其造成影响,其测定不但准确且简单,因此常用于临床诊治心力衰竭。cTnI是位于心肌与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心力衰竭与冠脉综合征,若受损伤组织为非心肌则cTnI维持在临界值,若受损伤部位为心肌,胞浆内cTnI则被释放,表现为水平升高,心肌损伤面积与cTnI含量为正比关系[5]。因此,在心肌损伤各项指标中,cTnI具有标志物作用,不但出现较早,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总而言之,BNP、cTnI与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相关,检测这两项指标在预测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6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cTnI与BNP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cTnI与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两项指标明显较低,可见,早期检测cTnI与BNP可帮助临床预测预后。治疗后两组患者cTnI与BNP均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观察B组BNP与cTnI显著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也足以说明,cTnI与BNP会因病情的好转或治疗的进行而有所改善[6]。

关于cTnI与BNP的诊治价值,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了二者的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研究二者联合应用的价值上[7-8]。本研究结果显示,cTnI与BNP联合检测效果更为理想,单一检测cTnI或BNP均存在敏感度较低的问题。综上所述,cTnI与BNP检测可为心力衰竭诊治提供重要依据,二者联合检测特异度与敏感度更优。

[1]姚光辉.高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5):437-441.

[2]孙頔佳,杨一,张艳华.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432-4434.

[3]Balion C,McKelvie R,Don-Wauchope A C,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guided 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J].Heart failure reviews,2014,19(4):553-564.

[4]康珍,董宏.肌钙蛋白I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J].内科急危重症杂,2014,20(6):400-414.

[5]杨晓曼.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C-反应蛋白的关系[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36-37.

[6]Park J S,Kang S A,Yoo J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glutamyhrans-ferase, adip onectin and arterial stiffness[J].J Atheroscler Thromb,2012,19(1):90-97.

[7]马龙飞,张菲斐,邱春光,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及其与NT-ProBNP的关系[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7-20.

[8]刘克琴,倪海滨,俞辰斌,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全血脑利钠肽动态变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3):296-298.

R 54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018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