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案分析与疗效评估

2016-11-02 08:01陈锦春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碳酸镁流性胆汁

陈锦春

(遂溪县岭北镇卫生院 内科 广东 湛江 524338)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案分析与疗效评估

陈锦春

(遂溪县岭北镇卫生院 内科广东 湛江524338)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案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选取遂溪县岭北镇卫生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中医组予以中药治疗,西医组予以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予以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显著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方案;疗效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胃排空延迟、多种胃肠组织器官及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造成十二指肠内的胆汁液含量过多并反流入胃[1],使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遭到破坏,黏膜上皮发生严重损伤,最终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慢性炎症反应。本文为了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案并评估其疗效,对遂溪县岭北镇卫生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遂溪县岭北镇卫生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58例,随机分成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120例患者经医院胃镜检查和临床医生确诊,均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制定的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中医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68±1.53)岁;平均病程(4.82±2.75)a。西医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95±1.41)岁;平均病程(5.17±3.18)a。中西医结合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15±1.83)岁;平均病程(5.09±2.96)a。3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中医组:予以中药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组方:柴胡、白芍、姜竹茹、枳壳、半夏、覆旋花(包煎)、川芎各10 g,代赭石15 g,甘草5 g,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及生蒲黄各10 g;恶心呕吐、泛酸者加黄连5 g和炒吴茱萸1 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各10 g;脾胃热盛者加蒲公英和黄芩各10 g。每天1剂,分别于早餐和晚餐前半小时服用,1周为1疗程,治疗1个月。西医组:予以西药治疗,每天早、中、晚口服3次伊托必利片,规格:50 mg/片,同时每次嚼服1.0 g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1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予以中西药结合治疗,即中药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西药伊托必利片、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用法用量同中医组和西医组。

1.3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VAS)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口苦、嗳气、泛酸、神经衰弱等临床症状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0分:无症状;1~50分:轻度临床症状,体检时可发现;51~70分:中度临床症状,患者可感觉不适,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71~100 分:重度临床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VAS评分分值越低,则表示临床疗效越好。

2 结果

中医组和西医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显著低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各临床症状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西医组比较,bP>0.05;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消化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胀痛、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神经衰弱、消瘦、贫血。临床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3种。为了寻找到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对上述3种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研究。

胆汁反流性胃炎西医治疗侧重增强胃功能和保护胃组织[3],其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的优点,但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伊托必利片属于胃肠促动力药,具有阻断多巴胺D2受体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可通过促进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和抑制其水解来增强胃与十二指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并具有中度止吐作用。伊托必利对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均有毒副作用,还可引起过敏性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铝碳酸镁咀嚼片属于胃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及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泛酸、嗳气、饱胀。铝碳酸镁呈碱性,可以中和胃酸,避免因胃内pH值增高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其抗酸作用温和,作用时间长。铝碳酸镁还具有吸附和结合作用,帮助修复胃溃疡。此外,铝碳酸镁还具有黏膜保护作用,其可通过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从而形成“胃黏膜保护屏障”,并可促使胃黏膜内表皮释放生长因子,防止氢离子反渗所引起的胃黏膜损害。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通过健脾益胃以治本,理气降逆以治标,实行标本兼治[4]。中药柴胡疏肝汤具有疏肝利胆,和胃止痛,理气降逆,降逆止呕,健脾益胃的功效,并能够有效改善幽门功能,抑制胆汁反流入胃。此外,中医治疗还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加味治疗的方法,从而解决了个体差异的问题,使治疗更加全面。

本研究中,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显著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由此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古文亚.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79.

[2]张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影响因素350例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6):19-20.

[3]王立业.姜树民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思路探讨[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4]高爱英,李艳茹,宋海霞,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87.

R 573.3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046

2016-01-06)

猜你喜欢
碳酸镁流性胆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真空碳热还原碱式碳酸镁制镁实验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价值分析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