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11-02 08:01程红亮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的疝囊

程红亮

(新密市中医院 河南 郑州 452370)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程红亮

(新密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45237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新密市中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股沟疝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行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及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并发症

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常见手段,但术后并发症多,严重影响预后改善,因此采取何种方法治疗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及重视。随着腹腔镜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借助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提高了操作准确性,同时在降低并发症以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1-3]。本研究对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2例婴幼儿腹股沟疝患儿展开了分组研究,主要比较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新密市中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2例婴幼儿腹股沟疝患儿纳入研究,排除患有心肺疾病及便秘等症状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01±0.47)岁;病程5个月~2 a,平均(1.13±0.12)a;病发位置:双侧4例、右侧10例、左侧7例。治疗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1.97±0.5)岁;病程5个月~3 a,平均(1.19±0.17)a;病发位置:双侧3例、右侧11例、左侧7例。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为患儿行静脉全麻,在腹股沟韧带处做2~3 cm的斜切口,将子宫区域的圆韧带或精索位置显露后,检查疝囊情况,如疝囊大小、位置等,待确定其位置后,双重贯穿缝扎,彻底剪除多余的疝囊。最后,仔细观察手术情况,将睾丸牵至阴囊下方,无活动性出血后即可将切口依层次缝合。治疗组: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首先,于患儿脐部上缘做约为5 mm的宽切口,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力8 mm Hg并拔出气腹针。其次,将腹腔镜与穿刺套管同时置入腹内,详细探查疝囊位置、性质等情况,期间以双侧疝的疗法积极处理双侧存在单侧疝的患儿。然后,于患儿患侧直肌外缘做约为2 mm的小切口,置入带线直针和无损伤钳,通过操作钳与缝合针带4号丝线的配合,对患儿内环口内半周腹膜进行有效缝合。缝合时,避开输精管等位置,经腹腔选用符合规格的医用钩针对其内环口荷包位置进行缝合。缓慢推针,内环腹膜被包绕后,将丝线引出腹腔外,无异常后在其皮下打结,达到高位结扎疝囊的目的。最后,详细检查手术情况,退镜后常规关闭气腹,并用创可贴妥善处理切口位置。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和阴囊水肿。

2 结果

2.1手术指标治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2.2并发症治疗组发生阴囊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3例、阴囊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复发情况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儿均无复发,对照组患儿复发2例,均属氙气复发,复发率为9.52%,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逐渐增加了婴幼儿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成长及身体发育[4]。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病机制大多与睾丸未降、囊性纤维病等因素有关。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加重病情,加剧便秘、咳嗽等临床反应,甚至很有可能诱发钳顿等症状,极不利于患儿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除部分婴幼儿外,大多数患儿的腹股沟疝无法自愈,仍需通过临床治疗才可实现,因此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尤为关键[5-6]。临床上,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常用手术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及低复发率,但因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出血量多等缺点,未被广大患儿家属所接受,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婴幼儿腹股沟疝治疗工作中得到了良好运用,且其使用优势及效果得到众多报道证实,主要表现在:①操作简单,手术视野清晰,有助于快而准地找到病变位置,进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安全;②术中可避免损伤患儿子宫区域的圆韧带或精索血管,可有效预防组织结构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结构功能以及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③切口小,有利于患儿术后尽快恢复健康,并且能减轻术后疼痛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无任何复发情况,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7-8]。综上,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强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杨东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63-65.

[2]陈付伟,雷素斌.三孔法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7):67-68.

[3]夏东亮,张丽华,李庆浩,等.腹腔镜下雪橇针治疗婴幼儿巨大疝的应用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1):54-57.

[4]郭伟,王佾,李铁军,等.单孔腹腔镜下双通道深静脉穿刺针治疗小儿斜疝[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3):233-234.

[5]王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71.

[6]张来宝.婴幼儿腹外疝的保守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0):226.

[7]周琳,周毕军.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82-1683.

[8]王文瑞,李健文,王骥,等.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手术方式选择[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10):827-831.

R 656.2+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053

2016-04-05)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的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护理干预在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