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6-11-02 08:01邹宵萌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溶血性悬液白细胞

邹宵萌

(南阳南石医院 输血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

邹宵萌

(南阳南石医院 输血科河南 南阳473000)

目的分析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4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5例。分别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对照组)与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观察组)。对两种红细胞悬液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FNHTR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LT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2~3次或3次以上的FNHTR发生率明显高于本组输血1次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1次、2~3次、>3次FNHTR发生率及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降低FNHTR发生率,预防输血相关病毒传播,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非溶血性输血;白细胞去除;发热

输血在临床急诊及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异体输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等不良症状发生。据数据统计,FNHTR发生率高达20%以上,严重影响输血治疗的效果,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为进一步减少FNHTR发生,本研究就去除白细胞输血对FNHTR的预防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4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5例。对照组男121例,女104例;输血次数:1次175例,2~3次32例,>3次18例。观察组男125例,女100例;输血次数:1次176例,2~3次34例,>3次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FNHTR诊断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等;②输血后体温升高>1 ℃[2]。

1.3仪器与试剂白细胞稀释液、显微镜、血小板稀释液、改良Neubauer血细胞计数板、ABX PENTRA 60全自动细胞计数仪及配套试剂。

1.4研究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与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遵医嘱两组分别输注相应体积的红细胞悬液。随机抽取两组各30份保存天数为7、14、21 d的红细胞悬液,并对两种红细胞悬液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指标进行检测。

2 结果

2.1不同保存天数的两种红细胞悬液观察指标观察组PLT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BC、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保存天数的两种红细胞悬液观察指标比较±s)

2.2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情况对照组输血2~3次或3次以上的FNHTR发生率明显高于本组输血1次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输血1次、2~3次、>3次FNHTR发生率及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体及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FNHTR是临床多发的输血反应之一,若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数量较多,容易增加FNHTR的发生率。FNHTR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大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等。造成FNHTR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①被动接受供者的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等白细胞源性细胞因子;②受者与供者白细胞抗体的免疫识别;③供者不相容性血小板被受者抗体免疫破坏[3-4]。

白细胞是输注中的无效成分,为一些病毒提供传播途径,因此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LT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输血2~3次或3次以上的FNHTR发生率明显高于本组输血1次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输血1次、2~3次、>3次FNHTR发生率及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将普通红细胞悬液输入后,患者体内会生成白细胞抗体,再次输入后,白细胞容易与抗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发热,因此临床应加强对多次输血者的预防及观察。

综上所述,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降低FNHTR发生率,预防输血相关病毒传播,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吴泓蔚.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47-148.

[2]刘铮,张伯伟,张丽,等.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285-286.

[3]唐聪海,林小晶,胡晓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漏报情况调查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7):828-829.

[4]马玉萍.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50-51.

R 457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102

2016-04-14)

猜你喜欢
溶血性悬液白细胞
白细胞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