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西单抗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6-11-02 08:02刘柱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英夫利西单肠病

刘柱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英夫利西单抗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刘柱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商丘476000)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单抗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4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均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按照疾病种类将其分为观察A组(溃疡性结肠炎,22例),观察B组(克罗恩病,22例),选取同期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A、B组的CD3+、NK、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A组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B组CD3+、CD4+、CD8+、NK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影响,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

英夫利西;活动期炎症性肠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等的肠道炎性疾病被临床称为炎症性肠病,可分为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1]。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表现为腹泻、腹痛等血便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英夫利西单抗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活动期炎症性肠病,但有少部分患者对英夫利西单抗不敏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为研究英夫利西单抗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本研究给予44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4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为观察组,按照疾病种类将2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观察A组,22例克罗恩病患者纳入观察B组,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A组男13例,女9例;年龄20~48岁,平均(43.2±2.5)岁。观察B组男12例,10例;年龄21~49岁,平均(43.2±2.5)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47岁,平均(43.2±2.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44例患者均实施静脉输注英夫利西(Cilag AG公司,批准文号S20120012)治疗,剂量为5 mg/kg,滴注时间>2 h。在滴注后的第12、42 d静脉滴注相同剂量的注射用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及健康者实施采集空腹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生产公司为美国BD Biosciences,型号为BD FACSCanto II)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4+/CD8+、NK。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A组的CD3+、NK、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上升,且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B组的CD3+、CD4+/CD8+、CD4+及NK较对照组低,CD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D3+、CD4+、CD8+、NK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3 讨论

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大的细胞群,可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变化时,会造成机体免疫紊乱并发生相关的病理变化[3]。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普遍认为和肠道黏膜免疫异常有关。因此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会引发炎症性肠病。目前,对炎症性肠病在活动期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炎症和症状为主。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白色固体,溶解后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的药物,具有减轻症状、体征,改善身体机能的作用[4]。

CD3+主要参与T细胞信号的转导过程,本研究发现观察A、B组患者的CD3+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但实施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两组患者CD3+水平明显升高,且趋近正常水平。CD4+可作为患者免疫系统状态的重要反映指标,观察A、B组的CD4+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与李婷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CD8+具有识别抗原、毒性杀伤作用,可有效溶解靶细胞,并将病毒感染细胞杀伤。NK细胞作为机体肿瘤、抗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之一,具有调节免疫、自然杀伤活性、杀伤靶细胞等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观察A、B组的CD8+较高,NK较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炎症,严重时可引发肠道组织损伤,经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患者的CD8+水平明显下降、NK上升,且接近健康者水平。说明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促进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给予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可对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产生一定影响,且接近正常水平。

[1]艾佳,黄奇,缪应雷.新型糖皮质激素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现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167-173,180.

[2]石岩,马彩云,何冲,等.微RNA-21在49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表达[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2):830-833.

[3]田雨,李俊霞,李懿璇,等.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1):41-44.

[4]刘嫦钦,邬瑞金,陈腾飞,等.微小核糖核酸-10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5):321-325.

[5]李婷,王红玲,夏冰,等.艰难梭菌在炎症性肠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8):1751-1753.

R 574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122

2016-04-01)

猜你喜欢
英夫利西单肠病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话梅西单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迷幻乐章——Play Lounge西单店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美丽人生”征文部分获奖图片展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性银屑病进展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 )临床应用有奖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