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被盗的孩子》中的先拉斐尔派印记

2016-11-02 08:41梁庆峰杨瑾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叶芝

梁庆峰 杨瑾瑜

摘 要: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先拉斐尔派艺术以描绘自然、感情真挚、诗画合一为特征。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使叶芝早期的诗歌深受其影响,《被盗的孩子》中细腻的画面感和深沉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爱尔兰原始自然的向往和对英国工业社会文明的厌恶。

关键词:叶芝 《被盗的孩子》 先拉斐尔派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是20世纪爱尔兰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和批评家,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富于象征和神话的隐喻以及对哲理的探索。由于叶芝杰出的艺术成就,他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早期作品多取材神话,带有神秘主义色彩,诗句讲求精雕细琢。1889年出版的诗集《十字路口》是叶芝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其中收录的诗歌《被盗的孩子》是叶芝开始对爱尔兰独特的风景和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叶芝对本民族文化浓厚的情意和精神寄托。诗歌中具体的意象,神秘的氛围和细腻的描绘处处流露出先拉斐尔派的印记。

一、先拉斐尔派

先拉斐尔派是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一个艺术流派,该流派最初起源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文学领域,其目的在于复兴拉斐尔之前的一些艺术风格。先拉斐尔派倾向于使用明亮的色彩、平实的画面及简单而真挚的中世纪画风。精于使用象征,意象都有着极其逼真的特质的先拉斐尔派艺术家们对人物及风景的描绘都源于自然,力求神似。先拉斐尔派所要描绘的事物都是他们最为熟悉和热爱的自然景物。对这些景物的描绘可谓精雕细琢,生动传神,感情真挚。先拉斐尔派艺术家认为,对细节的追求,尤其是对自然的观察,能够揭示更高层次的真理;真正的领悟在于被观察的事物与想象力的结合: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必须和富于想象力的反应联系起来。

先拉斐尔派艺术家以追求艺术的纯美来映照现实生活的丑陋和凡庸。先拉斐尔派艺术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文学家,叶芝便是其中之一,其早期作品有着极强的先拉斐尔派印记。

二、青少年时期的叶芝与先拉斐尔派

青少年时期,叶芝父亲对他的影响和他在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生活经历使其对先拉斐尔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与之结缘,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先拉斐尔派印记。

(一)父亲的影响

叶芝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父亲约翰·巴特勒·叶芝是一位律师,他不想在政治上有所发展而是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叶芝两岁时他放弃了律师职业,携全家搬到伦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画家。父亲思想活跃,他不但自己不受传统的束缚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也鼓励叶芝培养自己的爱好去热爱艺术和诗歌。他鼓励叶芝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寻找自己兴趣所在。潜移默化中父亲传达给了叶芝这样一个价值观:与英格兰相比较,爱尔兰品格的优越不仅在于风景和气候,而且在于言谈举止、艺术家气质和绅士风度。他卓尔不群的个性无疑深受他父亲的影响,这可能也培养了他以后的精英思想和贵族理想。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先拉斐尔派的影响日增月益,叶芝的父亲也是追随者之一。他为叶芝介绍过各种艺术理论,其中先拉斐尔派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父亲对先拉斐尔派一度的热情推崇,想必让叶芝自童年起就对这个流派的艺术理念有所熟悉并且认同。叶芝的父亲喜欢交友,法学界和艺术界有很多朋友。通过父亲,叶芝得以加入“当代俱乐部”进而认识到一些影响他诗歌风格的一些艺术家,其中之一就是约翰·奥利里。奥利里为叶芝的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文学应与爱尔兰民族密切相连。约翰·巴特勒·叶芝在艺术方面的熏陶和扩展叶芝的交友范围方面对叶芝的影响使叶芝在青少年时期对爱尔兰民族主义和先拉斐尔派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叶芝的青少年时期是在伦敦、都柏林和斯拉哥三处度过的。在英国和爱尔兰的生活经历使叶芝感受到英爱之间强烈的差异,对爱尔兰自然风光与文化的深深眷恋与对英国工业化社会的厌恶使叶芝对先拉斐尔派的艺术主张有着自然而然的亲近。在与文艺界艺术家的交往中他的先拉斐尔派思想更加浓烈。

叶芝出生后不久父亲就携全家搬到伦敦,1880年前叶芝在伦敦度过,但在假期,他会回到斯拉哥的祖父家中。叶芝并不喜欢在伦敦的生活,由于爱尔兰人的身份他经常遭到歧视。他最快乐的时刻都是在祖父的故乡斯拉哥度过的,那里有着优美的乡村风光,自然淳朴的民风,这些都成了诗人心中秀美的爱尔兰的象征。与之相比,伦敦则显得肮脏、粗俗、世故。1880-1887年间叶芝一家搬到都柏林居住,都柏林周围到处是丘陵和树木,当地人有着各种关于精灵出没其中的传说。叶芝家中雇佣的女仆讲的乡野奇闻也激起诗人无限的想象。随后几年叶芝来回于英国与爱尔兰之间,但他最喜欢、最快乐的地方还是故乡爱尔兰。爱尔兰的风土人情一直是叶芝诗歌歌颂向往的内容。在伦敦期间,叶芝结识了唯美主义者王尔德、西蒙斯等人,这些人受先拉斐尔派和佩特的熏陶,他们对叶芝的影响特别深。对自然的歌颂和向往加上与先拉斐尔派艺术家的结识等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使叶芝早期的诗歌有着唯美主义的特征。

三、《被盗的孩子》中的一幅幅画面与意象

《被盗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先拉斐尔派印记,诗歌中描绘的大自然场景是叶芝所熟悉并热爱的故乡。正是由于这种对于故乡的熟知与热爱使诗中的景象有了一种细致逼真的效果,给每个诗节中的场景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全诗共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细腻形象的画卷。全诗中的声、色、光、影为读者提供了视觉美和意境美。

第一小节作者展现出一幅大自然神秘而瑰丽的倩影:位于斯拉格郡境内的斯硫斯丛林中隐藏着一个仙境般的小岛,鸟语花香的小岛是仙人的居所。小岛上郁郁葱葱,苍鹭拍打着翅膀吵醒了昏睡的水鼠。仙人隐藏着的大桶里是满满的浆果和偷来的鲜红的樱桃。

此诗节色彩明亮,意象鲜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犹如画面一般浮现眼前。Leafy island 枝叶茂盛的小岛,reddest stolen cherries鲜红的樱桃,flapping herons振翅的苍鹭,drowsy water rats昏睡的水鼠,faery vats仙人的大桶,这些意象顿时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充满活力的氛围。

鲜明的色彩和意象与先拉斐尔派对事物的精雕细琢异曲同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故乡风景与文化的热爱。

第二小节中诗人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月色朦胧下人们翩翩起舞的动感画面。Moonlight, dim gray等词的运用使本节诗节展示出暗淡的色彩,与第一节诗明暗交替,描绘出仙人居所的夜晚景象。

月光照亮的沙滩,在罗塞斯最远的地方,人们通宵跳着古老的舞蹈。Mingling hands and mingling glances 仿佛使人听到舞蹈时悦耳的音乐并看到人们跳舞时眼神的交错。Chase the frothy bubbles 追逐浪花水泡这一意象使人感到时光的飞逝。朦胧的夜色,灰白的沙滩,通宵的舞蹈,浪花水泡这一系列意象流露出些许的感伤,让人感到仙人的居所时间的飞速流逝。诗节后两句while开头与前边形成鲜明的对比,仙人的世界通宵的舞蹈而凡人的世界充满苦恼,连觉也睡不好。

第三诗节诗人又描绘了一幅夜幕下神秘大自然的画面。格伦卡湖上游的山上流淌下的水穿过芦苇成了水塘,水塘中没有星星的倒影,仙人们向熟睡的鳟鱼诉说着使其不安的事,垂泪的蕨类旁,仙人悄悄走过。

这幅画面充满了神秘的色彩,that scarce could bathe a star 不见星星沐浴,slumbering trout 熟睡的鳟鱼,这两个意象把画面的时间定格在了夜晚。鳟鱼的不安与蕨类的垂泪这两个意象让人感到异常的神秘。仙人说的什么使熟睡的鳟鱼那么不安,又是什么使得蕨类在垂泪似乎并不能从诗中得出准确的含义,只能让人感到一丝忧虑与不确定。或许诗人是想借湖泊中的鱼和草地上的蕨类的不安和痛苦表情来传达一种意蕴:工业化的社会让它们的栖居地已经岌岌可危,它们不会再平静的享受这美好的环境了。

最后一幅图画展现出人之子随仙人而去,眼神中流露出庄重的表情。先拉斐尔派绘画中庄重的表情表达的是人物的一种渴望,一种怀旧情绪,仿佛在倾听往日的已经消逝的声音。本诗节中的孩子对于凡世似乎也有着一丝眷恋和犹豫。

叶芝内心一直认为稳定发展的社会应该是由开明的贵族所统治。本诗节中的calves, hillside, kettle, hob, mice, oatmeal-chest 都是平凡世界的事物,诗人描绘的仙人的居所则体现了自然的瑰丽和贵族的气质。孩子离开凡间随仙人而去似乎体现了诗人放弃尘世的平庸向往自然的高贵的理想。

四、结语

全诗对诗人熟悉并热爱的自然精细的描绘,意象和声色光影的运用点缀其中,体现了先拉斐尔派崇尚回归自然,对熟悉事物精雕细刻的主张。对凡庸尘世的背弃体现了诗人对英国工业化社会庸俗的厌恶。全诗四个小节如一幅幅画面展现于读者眼前,每个诗节最后几句的重复有如中世纪的复调一般,其音渺渺,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 Carl Woodring, James Shapiro.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British Poetry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David Holdeman.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W. B. Yeat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Frank Startup.叶芝:谁能看透 [M].傅广军,马欢,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 陈恕.爱尔兰文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5] 傅浩.叶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 李佳憶.拉斐尔前派诗歌对英国唯美主义的开拓与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08(1).

[7]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提姆·巴林杰.拉斐尔前派艺术[M].梁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 叶芝.叶芝诗选.[M].袁可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0] 叶芝.凯尔特的暮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叶芝
暮年
远离你,成全你
远离你,成全你
当你老了
感谢女神不嫁之恩
感谢女神不嫁之恩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打动全世界除了“你”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