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价值链的建筑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研究

2016-11-02 15:53高玲潘郁潘芳
会计之友 2016年17期

高玲 潘郁 潘芳

【摘 要】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管理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文章首先根据精益价值链理论针对建筑工业化企业建立了一条精益成本管理的价值链;然后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价值链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解释、并列和比较,并结合建筑工业化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目标、文化、方法、评价等方面构建了精益成本管理的模型;最后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技术对建筑工业化企业精益价值链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建立一个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以期为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精益价值链; 建筑工业化企业; 精益成本; 比较研究法; 多目标线性规划

【中图分类号】 F40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100-04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建筑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消费者不光关注建筑产品的质量、价格,更加关注建筑产品的建造过程和社会效益[1],因此,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湿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一种新的建筑模式——建筑工业化所代替。建筑工业化是普通的制造工业化思想在建筑行业的延伸与发展,国外先进国家经验表明,建筑工业化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造工期、节约成本[2],因此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筑工业化大环境下,如何节约建筑工业化企业的建造成本成为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结合精益建造思想来研究如何对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筑工业化涉及到的企业有很多,本文所指的建筑工业化企业局限于建筑产品及构配件的生产企业。

一、精益成本管理的意义

新经济的发展赋予了企业成本管理全新的含义,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是通过大规模构配件的生产销售而获得高额的利润,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筑工业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目标应该为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是以为项目创造、提高价值为前提,在工作中不断消除浪费、降低成本,运用少量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施工的要求,以向项目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和构配件或服务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环节的竞争,实质上已表现为企业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实行成本的精益化管理,尤其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哪个企业能真正地进行精益成本管理,能对整个价值链进行精益化的管理,这样的企业必能抢占市场的最高点。有鉴于此,对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实行精益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业化企业精益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就是以低成本、高质量为根本目标,以项目需求为价值导向,从企业的采购、设计、生产、交付、维护等环节全面地控制价值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价值链成本最优,价值最大,最终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精益成本管理价值链[3]。如图1所示[4],在此精益成本价值链中以建筑工业化企业为核心,企业的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循环,最终促进建筑工业化企业成本的不断降低、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

(一)精益采购成本管理

企业的采购费用往往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对采购成本的精益化管理势在必行。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费用占整个价值链成本的比重可能更大,所以采购成本就成为降低价值链成本的突破口。精益采购成本管理要求企业首先建立自己的采购部门,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采购系统,使企业采购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采购的决策工作应该做到公开透明,并且能够得到企业员工的监督[5]。其次,精益采购成本管理要求做到准时采购以及按需采购,精益的思想强调库存是一切浪费的根源,因此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的堆积、设备窝工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负面影响;在精益采购中,采购的依据是建筑产品的实际需要,因此企业应该以原材料的质量、价格、技术为依据,以最终产品的实际需要为根本,真正做到按需采购。按需采购不光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物流、资金流的速度以及材料设备的周转效率,从另一角度带来企业的成本节约。最后,企业要想成功地做到精益采购成本管理,就必须有一个合格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快速高效和成本最优。

(二)精益设计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建筑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研发设计阶段是整个价值链成本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资料表明,大约有80%的产品的成本动因都来源于产品设计阶段,因此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从设计阶段就进行周密的规划。设计阶段不但要考虑本阶段的费用,更要考虑延伸到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使用维护成本,从而能够从价值链整体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对建筑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建筑工业化企业首先要通过对建筑市场的大量调查,确定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成本,这个目标成本是按照市场预测的大部分项目都能接受的购买价格,其计算公式可表达为:成本=售价-利润;其次企业要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就像项目管理中的工作结构分解一样(WBS),按照建筑产品的特点和结构将成本分解到每个原材料上,便于从细节上控制设计成本;同时,企业要结合目标成本法以及价值工程等现代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对每个阶段的目标成本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可能超出设计成本的部分,要积极思考并采用具体的应对措施。

(三)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构配件等建筑产品生产环节是降低整个价值链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方法的应用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但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周期比较长,所以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成为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企业首先应该注重建筑产品的均衡化生产,均衡化生产就是指企业生产的建筑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能够达到均衡化,这也符合建筑工业化中标准化与多样化的要求[6]。均衡化生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产量均衡,是指某些相同的时段内产品的数量能够基本一致,避免出现生产低谷和高峰,能够让生产“流动”起来;其二是产品种类的均衡,即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能够满足项目的多种需求,真正做到按需生产,同时在某段时期内不同建筑产品的数量也大致相等。其次,建筑产品的生产应该尽可能地做到“持续流”,所谓“持续流”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都能够连续化,这种“持续流”的形成可以减小企业资源的投入以节约成本,同时可以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又能及时发现和暴露一些问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均衡化生产是“持续流”的前提,均衡化生产的理想状态就是“持续流”,“持续流”的形成达到了生产的均衡化,均衡化生产和“持续流”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共同为生产成本的节约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精益交付成本管理

交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精益价值链能否有效运作,精益交付就是企业结合精益的思想,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交付体系,通过精简企业在交付前后阶段中多余的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来提高交付效率,加快整条价值链的运转,最终能够做到符合建筑市场的要求,为项目准时、准确、快速、高效和低耗地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产品。降低交付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可能地将交付信息公开化,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由于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交付风险(常见的交付风险有交付时间的延迟、交付地点的错误、交付数量准确性、交付质量不合格、交付信息不对称等)。在众多的风险中,任何一个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交付成本的增加。

(五)精益维护成本管理

随着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项目的维护得到越来越多业主的重视。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要通过适当的维护服务来增加项目的价值,所谓的维护服务就是在构配件应用到项目以后要对其进行跟踪监测,观察产品质量是否过关,是否有安全隐患,在项目报废后构配件的回收利用价值还有多少等。企业要以整条价值链成本最低为目标来进行维护服务工作,并设计适合企业自身的维护服务方案,同时运用现代先进的维护服务技术对建筑产品进行多方位的统一维护管理[7]。虽然维护服务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看似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良好的维护可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项目的价值,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树立自己的品牌,进一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拉动整个价值链不断向前发展。

三、精益成本管理模型

当然建筑工业化企业要想精益成本管理,光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精益化操作是远远不够的,精益成本管理之所以能优于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因为精益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范围、全面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成本管理。建筑工业化企业的精益成本管理不仅是作业层次的管理,更应该在战略层次进行管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首先应该有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培养精益企业文化,只有将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每个员工的心里,这样每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才能做到不断改善,精益求精,企业将不同层次的员工安排到企业的价值链结构中,让他们有相应的成本决策权力,给他们自己持续改进成本的机会,同时企业也该建立一套与之对应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于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在技术方面:企业应该组织专门的部门认真研发,采取新工艺新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方法方面:将一些比较成功的成本管理方法与精益管理相结合,比如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等[8],成本管理与精益管理两者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将两者进行耦合,其效果远大于两者的简单堆积。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根据市场的导向,对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法与精益管理的结合,可以从价值链的源头消除浪费,在对目标利润保护的同时专注于成本的改进和节约;作业成本法利用独特的动因分析和计算方法来对比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找出原因并进行改进;价值工程利用公式V=F/C对满足项目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进行预测和估算,并指导后续工作。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一套精益成本评价机制,对每项工作的结果以及整条价值链的成熟度进行评价比较[9],并分析原因,做到精益改善。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

四、精益成本价值链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技术

在对建筑业企业精益价值链目标成本进行设计时,本文主要以价值链各参与节点部门承担任务所耗费的工作量为基数进行分解,确认各自应承担的目标成本和预期目标利润。如设计部门应以工程图纸设计量为基本指导依据,生产部门应以价值链中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库存管理等各项活动为基本指导依据,最终体现以工作量指标为基础、以成本最小化为核心指导思想进行价值链目标成本设定。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项目的成本,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建筑工业化企业需要对企业获得的成本数量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统一的安排,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技术(Multi-objective Linear Programming Technology),建立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10]。设:

i表示价值链中拥有节点部门的个数;

j表示价值链每一节点部门下属参与车间的个数;

Cpi表示价值链的目标总成本(i=1,2,3,…,n);

Li表示价值链各节点部门利润分配总额;

Xi表示价值链各节点部门较低成本比重;

Cij表示企业内部节点部门的单位成本,rij表示成本降低率;

Lij表示企业内部节点部门的单位利润,Pij表示成本利润率,Lij=Cij×Pij;

S表示工作量指标;

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获得的工作量指标;

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现有设备、机械、时间和技术等条件下能承接的最大工作量。

建立建筑工业化企业目标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步骤为:

(1)建筑工业化企业目标总成本=目标总预算造价-目标利润。

(2)精益价值链各节点部门目标成本。某节点部门成本与价值链总成本的恒等关系,即某节点部门成本=上游部门作业资源消耗+该节点剩下的利润。

(3)企业成员部门的成本和利润。利用部门前一期实际准确的平均单位成本Cij'和成本的计划降低率rij,可求出当期该部门的单位成本。Cij=Cij'(1-rij),i=1,2,3,…,n。

某节点部门利润与价值链总成本的恒等关系:

某部门的利润=下个节点的定价-本节点已经给上个节点的定价-本节点作业资源消耗的成本。价值链总成本由各部门的作业成本以及他们之间的利润组成。具体来说包括构配件设计成本、采购标成本、培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维护成本、交付成本、维护成本、各节点间的留存利润等。

(4)企业内部成员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设项目的工作量为S,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获得的工作量指标;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现有人力、材料、机械、技术水平等情况下能承接的最重工作任务。

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便可以方便地求解建筑工业化企业目标总成本。

五、结语

精益成本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是在对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以增加项目的价值为目标,来实现整个价值链成本的最小化和价值的最大化,在精益成本管理中成本=售价-利润,而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售价=成本+利润,虽然两者只是简单的数学变换,但从精益成本管理角度来说却差别很大:精益成本管理突破了以利润为目标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售价来决定利润的新的成本管理思维,产品的售价一般由市场来决定,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从降低成本这一关键点出发。本文分析了建筑工业化企业精益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精益成本管理模型,采取精益价值链多目标线性规划技术,建立一个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以期为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SALEM O, SOLOMON J, GENAIDY A. Lean Construction: From Theory to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6,22(4):168-175.

[2] 陈晶晶.基于建筑工业化的建筑企业建造能力评价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姚茜.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评价指标分析——基于精益生产方式[J].会计之友,2012(34):56-58.

[4] 陈礼靖,佘健俊,李梅.基于精益价值链理论的建筑业企业精益建造能力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4):116-120.

[5] 张晓佳.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杨青. 精益价值管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7] 朱宾梅,陈静,鲁天蝉.基于精益思想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脉络[J].建筑经济,2007(6):89-91.

[8] 赵璐.基于精益建造的成本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 朱广君.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

[10] 张云玲.供应链目标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0(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