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中极穴干预骨科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2016-11-03 06:12李巧林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尿管尿潴留骨科

李巧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0006)



隔姜灸中极穴干预骨科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李巧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0006)

目的:观察隔姜灸中极穴解除骨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60例骨科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中极穴。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尿潴留患者的排尿显效时间(t=3.43,P<0.01)及有效时间(t=2.78,P<0.05)明显提前,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03,P=0.0048<0.01)。结论:隔姜灸中极穴配合常规护理能显著改善骨科术后的尿潴留情况。

艾灸;骨科术后;尿潴留;护理

尿潴留是骨科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麻醉、体位、精神等因素造成的尿潴留,致使患者下腹憋胀、疼痛、坐卧不安,情绪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1-2]。常规的护理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满意,最终为缓解症状通常采用导尿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3]。护理临床中,隔姜灸可利用药力和热力温通经脉,温阳扶正,启闭利尿,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解除患者的术后尿潴留。2015年1~9月我科对6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采取隔姜灸的护理干预以解除患者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1~9月我院骨科拟择期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55岁;胸椎手术10例,腰椎手术11例,髋关节手术9例,下肢骨折手术30例。术前均能自行排尿,且在麻醉后保留导尿管,留置尿管时间20~72 h,使用尿管均为14号Foley氏气囊导尿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病情、术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系统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起至术后针对其排尿问题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除了常规的给予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处理。①术前3 d指导患者进行卧位排尿训练,给予心理疏导,解释训练及手术留置尿管的目的和重要性,可能存在的不适及配合方法,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②进行个体化放尿训练。拔除尿管前,指导患者尿管定时开放,一般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尿意时再开放尿液,反复间断数次,训练时间为12~24 h。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中极穴。主穴:中极穴。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选取不同的配穴进行艾灸,如气虚者取足三里;阳虚者取关元、气海;血瘀者取血海、百虫窝;阴虚者取膏肓、膈腧。取大小约3 cm×4 cm、厚约0.3 cm姜片数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先将姜片一片置于中极穴上,并在姜片上置一底直径约3 cm、高约3 cm的艾绒,点燃顶端施灸。当艾绒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以皮肤潮红为度。如灸治过程中患者感到灼热难忍,可在穴位皮肤上逐片添加姜片。在没有特殊状况下,每穴20 min。每日治疗一次,持续至残余尿量小于50 mL。每次操作指定责任护士负责。在开展此项目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穴位选定方法、艾灸、热敷的操作培训,使操作方法统一化。

1.3疗效评价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显效:治疗结束后30 min内患者能顺利排尿,尿急、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有效:治疗结束后30~60 min患者开始有排尿或尿液呈点滴状排出,片刻后能顺利排尿,尿急、腹胀、腹痛症状好转;无效:治疗结束后>90 min患者仍未排尿或尿液淋漓不出,尿急、腹胀、腹痛加重。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表1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试验组解除患者骨科术后尿潴留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χ2=10.80,P=0.001。

2.2两组排尿显效与有效时间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试验组解除患者骨科术后尿潴留的显效和有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排尿显效与有效时间比较

3 讨 论

尿潴留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规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多主张采用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等对策来诱导排尿。常规的系统性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养成卧位排尿的习惯;拔尿管前的个体化放尿训练,能使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得到继续发挥,有利于保持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促使患者形成一种自然的排尿反射。但是患者的自身机体的调节功能尚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而隔姜灸中极穴,则可利用药力和热力温通经脉,温阳扶正,启闭利尿,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收利气机而通水道之效。

生姜味辛性温,温中散寒,艾味辛性温,入肾经,理气血,通寒湿,温阳化气。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艾在燃烧过程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可以激发人体穴位内生物大分子的氢键,从而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5]。近红外线照射机体时,被皮肤反射的光相对较少,光子能透入到人体组织深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皮下组织,达10 mm左右,并为这些组织所吸收[6]。

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主要病位在膀胱。如《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膀胱病,小便闭”。中医认为其病因多因外伤致筋脉瘀滞,阻塞了膀胱水道导致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腹胀疼痛而成癃闭。中极穴的任脉上膀胱的募穴,具有调理膀胱,促进气化的功效。在尿潴留的疾病状态下,通过隔姜灸中极穴,并配合其他配穴,能疏通任脉气血,调理阴阳,从而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鼓舞膀胱气化功能而达到启闭通尿的功效。

本次研究发现隔姜灸中极穴为主,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骨科手术的尿潴留症状,缩短解除尿潴留的有效和显效时间,极大的促进了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隔姜灸穴位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患者具有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的特点,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护理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1]于莹,侯春颖,郭清阳.术后病人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7C):1317.

[2]王文杰.外科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7(29):11-51.

[3]苏秀宁,黄琳俐,韦金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9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5]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19):17-18.

[6]杨华元,肖元春,刘堂义,等.隔物灸的近红外光谱辐射特性测定[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9):15.

R619

A

1001-5779(2016)03-0472-02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3.050

2016-03-30)(责任编辑:敖慧斌)

猜你喜欢
尿管尿潴留骨科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