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2016-11-03 17:54王玉辰
人间 2016年26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贫困生途径

王玉辰

摘要: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高等院校贫困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资助力度越来越大,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的理念贯彻执行。然而,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部分贫困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甚至缺失的现象。本文通过探究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预寻找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为高校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65-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扩招以及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由于家庭困难而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学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贫困生也受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各种资助政策纷纷出台。同时国家提出了“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资助工作理念。各个高校也非常重视资助工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本做到保障贫困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但是,伴随着资助力度越来越高,资助范围越来越广,部分贫困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思想动态。例如有的学生觉得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的,而有的学生将资助的钱用在了奢侈消费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蔓延,不仅会让国家和社会资助人士寒心,更是有损知恩图报的社会美德。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资助工作经验,挖掘感恩缺失的原因,探寻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试图帮助贫困生更好的成长成才,使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上来。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目前,各个高校具有完备的资助体系,建立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认定为基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补、减多种措施有机结合的助学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部分贫困生感恩缺失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具有一些自卑的心理,对资助行为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国家和社会对自己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的,认知层面上不知恩、情感层面上不感恩、意志层面上不报恩。

2.有的贫困生缺乏自立自强意识,没有积极改变现状的态度,等着别人资助,靠别人的资助生活,找别人要资助,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更有甚者不好好学习,毕业了不找工作,不愿意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回报社会。

3.有的贫困生存在铺张浪费现象,目前国家的资助政策很好,除了将资助所得用于交学费,可能还会有一部分生活费的补贴,有的学生没有自制意识,不将钱财用于营养和学习,去网吧玩网游,买奢侈品,最终成为了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困生”。

4.有的贫困生心存感激,但由于性格内向或者是缺乏感恩平台,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没有适当的场合和机会让贫困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恩意识。他们只是无法正确处理自尊需要和社会交际之间的冲突。

二、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父母对于孩子的宠爱:“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很多贫困生家长的心声,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所有的苦自己吃,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从不心疼,将自己所有心思和希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告诉孩子只要学习好,以后有出路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这让孩子慢慢忽略的父母的艰辛,忽略了对父母的感恩,父母本身就觉得对孩子的一切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影响孩子感恩意识的养成。

(二)学校对感恩教育不够重视: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们基本上最重视的就是升学率、学习成绩等硬指标,却往往忽视了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的软指标,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也局限于经济资助,没有很好贯彻“资助育人”的新理念。

(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部分人只追求经济利益,急功近利,这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当前,一些学生不孝顺父母、不尊重老师、受助者对资助者漠视等负面新闻也对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产生暗示效应。

三、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贫困生往往存在经济和心理的双贫困,心理压力往往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如自卑、狭隘、封闭等,学校应加大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力度,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贫困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心理教育与疏导,让学生意识到贫困是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必然产物,摆脱贫困就低人一等的想法。同时,学校教师应加强与贫困生的沟通,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合理定位并设立目标,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二)丰富感恩教育的形式,运用网络新媒体。通过课堂教学,增进贫困生对于“感恩”的认知度,开设相关课程,分层次、分阶段实行教育,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潜移默化的传递感恩意识。创造实际场景,让学生从情感上去体验,使受助者的心灵得到启迪、感染和升华。让学生参加实践,让他们切身的感受到金钱来之不易,家长挣钱不容易,社会捐助人士挣钱不容易,从而能够从心理上铺设感恩的苗头。

(三)营造感恩教育的环境,宣传优秀模范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教师就是学生最贴近的榜样,所以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潜移默化,将感恩之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慢慢的学会感恩。

(四)拓宽感恩教育的路径。学校的感恩教育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志愿者服务,支教团,看望孤寡老人,给留守儿童补课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快乐,使他们懂得感恩社会。同时,感恩教育也要与家庭教育相契合。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家访,与贫困生父母加强沟通,为实施感恩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孝顺父母作为感恩教育的第一指标,在重要的节假日开展感恩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

四、结语

我国资助工作开展应该建立在感恩教育的基础之上,在帮助贫困生走出物质贫苦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其思想道德品质,运用多种途径唤醒感恩意识,让感恩意识植根于心,使感恩教育伴随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戴世琴.蒙平川.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今日南国,2008,(3).

[2]徐瑞妍.当前大学生感恩缺失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张万玉.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8.7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贫困生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