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2016-11-04 05:44喻学继
北方药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组间心率动脉

喻学继

(湖北省大悟县人民医院输血科大悟432800)

地塞米松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喻学继

(湖北省大悟县人民医院输血科大悟43280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输血治疗患者96例,根据用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仅给予异丙嗪进行输血不良反应预防;研究组48例,联合使用异丙嗪与地塞米松。记录输血过程中及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加用地塞米松后,仅发生1例过敏反应及1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发生5例过敏反应、1例心衰、1例溶血反应及4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22.92%;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研究组平均心率(82.5±6.3)次/min、平均动脉压(71.2±3.8)mmHg;对照组平均心率(83.1±5.9)次/min、平均动脉压(70.8±4.1)mmHg,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心率(75.8± 4.1)次/min、平均动脉压(82.4±4.5)mmHg,对照组平均心率(76.1±3.9)次/min、平均动脉压(82.6±4.7)mmHg,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异丙嗪于输血不良反应预防,临床疗效肯定,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地塞米松 输血 不良反应

输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意义重大。但是,输血过程极易合并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控制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将地塞米松用于输血治疗不良反应预防,改善临床抢救质量。以下为研究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输血治疗患者96例,根据用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5±5.7)岁,29例输血浆,10例输红细胞,其他9例;对照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9.1±6.2)岁,30例输血浆,10例输红细胞,其他8例。

病例纳入标准[1]:①经临床检查,符合输血治疗指征;②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重度肝、肾功能不全;②已知药物过敏者;③临床资料不全或配合度较低者。

1.2方法:对照组于治疗前应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研究组联合使用异丙嗪与地塞米松,异丙嗪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

1.3效果判断[2]: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心衰、溶血反应及其他。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及平均动脉压。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统计结果比较:由表1可知,研究组加用地塞米松后,仅发生1例过敏反应及1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发生5例过敏反应、1例心衰、1例溶血反应及4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22.92%;组间比较,P<0.05。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统计结果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由表2可知,治疗前,研究组平均心率(82.5±6.3)次/min、平均动脉压(71.2±3.8)mmHg;对照组平均心率(83.1±5.9)次/min、平均动脉压(70.8±4.1)mmHg,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心率(75.8±4.1)次/min、平均动脉压(82.4±4.5)mmHg,对照组平均心率(76.1±3.9)次/min、平均动脉压(82.6±4.7)mmHg,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及发热反应最为多见,发热反应与免疫反应有关,过敏反应与血液中抗原有关[3~4]。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异丙嗪为临床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常用药物,可有效预防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但对最为多见的发热反应无明显效果[5~6]。地塞米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类合成激素,可有效阻止抗体抗原反应,在预防过敏反应与发热反应方面均具有肯定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加用地塞米松后,仅发生1例过敏反应及1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发生5例过敏反应、1例心衰、1例溶血反应及4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22.92%;组间比较,P<0.05。说明联合用药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另一组数据显示,治疗前,研究组平均心率(82.5± 6.3)次/min、平均动脉压(71.2±3.8)mmHg;对照组平均心率(83.1±5.9)次/min、平均动脉压(70.8±4.1)mmHg,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心率(75.8± 4.1)次/min、平均动脉压(82.4±4.5)mmHg,对照组平均心率(76.1±3.9)次/min、平均动脉压(82.6±4.7)mmHg,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用药方式均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异丙嗪于输血不良反应预防,临床疗效肯定,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罗宏山,任俊.地塞米松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3):176-177.

[2]王光乾,姜彩红.牛磺酸颗粒联合地塞米松在输血前预防性应用对输血过敏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11(29):103-104.

[3]詹晓燕,林玉蓓,陈皞,等.异丙嗪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预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100例[J].中国药业,2015,20(17):78-79.

[4]王志刚,黄宁,李冰,等.地塞米松联合昂丹司琼对胸腔镜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ONV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4):689-691.

[5]周本霞,喻飞,王佑清,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86例患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33-2435.

[6]唐彪.联合应用氟派利多和地塞米松对降低剖宫产术中麻醉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0(3):251-252.

R457.1

B

1672-8351(2016)10-0146-02

猜你喜欢
组间心率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心率多少才健康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离心率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