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2016-11-04 07:50聂宇红
保健文汇 2016年11期
关键词:异氟醚异丙酚全麻

●聂宇红

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聂宇红

目的:研究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恶性肿瘤肌病患者的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录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经临床肿瘤治疗对比后,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同意后,进行了随机分组,每组37例。对照组使用异氟醚进行治疗麻醉,实验组使用异丙酚来进行观察期间的麻醉处理,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试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恶性肿瘤切除手术麻醉效果,较之对照组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手术后的治疗总时间均有明显优势。结论:应用异丙酚来进行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进行麻醉实施,效果显著,恢复时间快,可进行推广使用。

异丙酚;异氟醚;恶性肿瘤;麻醉

本次试验研究,主要针对异丙酚和异氟醚在临床麻醉中的是使用效果来进行对比研究,而我院在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录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进行了下面的对比研究实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录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按照患者意愿进行了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37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18例,年龄47~85岁,平均61.6±5.6岁,肿瘤病史1~8年,平均3.5±0.8年,肺癌11例,直肠癌12例,肝癌5例,胃癌8例,其他癌症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17例,年龄46~84岁,平均61.9±5.7岁,肿瘤病史1~8年,平均3.6±0.9年,肺癌12例,直肠癌11例,肝癌4例,胃癌9例,其他癌症3例。经对比,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诱导形式,于静脉注入0.15mg/Kg的马来酸咪达唑仑,

待患者入眠以后,继续静脉注入0.1mg/Kg的维库溴铵,以及5μg/Kg的芬太尼,并对气管进行插管操作

经以上同条件的初步麻醉后,实验组使用持续泵入异丙酚,按照规定速度进行标准6mg/kg的用量,供给患者进行麻醉。而对照组则让患者持续吸入异氟醚来进行持续麻醉,其浓度应控制在2.0%的百分比。手术进行期间,根据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等体征标准,实施合理的操作,并每间隔0.5h的时间,进行一次0.1mg的芬太尼和4mg的维库溴铵进行供给,辅助全麻的有效性。

仪器:观察患者的新陈代谢情况,通过电子温度计来进行精确的体表温度检测,通过导管技术来进行初步检测,检测标准按照说明书上提供的标准来进行检测。

1.3 观察标准

根据患者的手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手术用时等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恶性肿瘤疾病手术的全麻效果,将作为主要的对比研究参数。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状况等数据,为手术提供及时的体征特征。

1.4 麻醉效果评定办法

显效:恶性肿瘤手术在操作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应激反应,且主刀操作一切进行顺利。

有效:恶性肿瘤手术的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应激反应,但对手术无影响。

无效:患者在恶性肿瘤手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且操作受到了影响。

注:本次评定办法,按照刘继鑫在《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麻醉方法探析》中提供的标准来进行定性。

对比中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

1.5 统计办法

本次统计,采用了SPSS17.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资料采取标准差x±s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试验中数据,计数资料使用X²来检验,计量资料按照t来进行检验,数据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则表明本次试验无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手术的总治疗时间中,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1.76±4.89min达到完全苏醒,共计治疗时间9.66±1.86天;实验组患者分别为13.27±3.95min达到完全苏醒,共计治疗时间6.34±1.11天。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全麻效果对比如下表1所示。

表 1两组患者在进行全麻过程中的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本次对比试验过程中,和刘继鑫发表的文章中的区别就在,在手术前夕,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标准来进行进一步的麻醉确定,而在后续的评定标准中,则依照刘继鑫中的评定标准来进行区分。在研究患者的手术中身体体征数据分析中,根据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来进行二期确定,可以更为有效的确保患者在手术切除过程中的身体现状。在进行静脉滴注中,及时的补充患者的血浆等必须的血制品,同时保证患者的全身供氧,确保患者在治疗手术过程中,不会因为内在的身体机能而导致手术的失败。

早期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中,麻醉药物的使用会极大地影响患者血液指标的变化。当前麻醉药物中,异丙酚是新型静脉麻醉类药物,临床应用实践表明异丙酚具有镇静、起效快、塑型块、半衰期段的作用,能够减轻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同时能够明显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维持血流动力学表现,异丙酚复合阿片类药物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异氟醚麻醉相比较,术后72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可降低15%-20%。本组研究也可以看出异丙酚麻醉有效率更高。在恢复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循环机能,是保证患者快速恢复症状的比较条件,而异丙酚的临床麻醉效果也较之异氟醚更有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异丙酚来进行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进行麻醉实施,并结合合理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显著,恢复时间快,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

[1]刘继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麻醉方法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120-121.

[2]扈书军. 异丙酚联合异氟醚对下腹部手术围术期麻醉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4,(20):146-148.

[3]裴远宾. 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1,(19):22-23.

聂红宇(1971~),男,研究方向为临床麻醉。

猜你喜欢
异氟醚异丙酚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1-氯-2,2,2-三氟乙基二氟甲基醚红外光谱研究
异氟醚间断预处理对非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吸入术后苏醒效果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