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做”思想与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体系“骨架式”模型

2016-11-05 22:41秦玉宁王嘉静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校园文化

秦玉宁 王嘉静

摘 要: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以对陶行知先生历史的传承对比找到适切共同点,从物质、行为、精神三方面深入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着力点,力图构建当今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模型雏形,并结合陶行知思想对南京晓庄学院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

关键词:陶行知;校园文化;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82-02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能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将其长期培育和沉淀的传统转化为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激发师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为谋的过程。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可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我们将着重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分析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南京晓庄学院作为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高校,我们将结合校园文化现状,从物质、行为和精神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

人们对一所大学的第一感觉往往是从物质文化感受到的。特色的文化设施或景观,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物体,也是一个学校的标识。

目前,南京晓庄学院的特色景观有陶行知像以及行知、叔愚、鹤琴、元培四栋楼,纪念了当初建校时的几位主要创始人,然而拥有具体文化内涵的设施景观还是不够。基于以上考虑,对于南京晓庄学院,我们建议开辟“陶园”。

陶行知先生当初创办晓庄师范时强调“手脑相长”,所谓“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光培养那些会考试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开辟一个果蔬园,即“陶园”,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从而学会手脑并用。

二、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

(一)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教师将人类社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认同社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社会已有的知识、技能、道德、意识。

1.教学应与实践紧密联系。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实际上这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就是学校工作实际的差距。很多大学生都感慨大学四年学的还不如工作一年获得的多,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把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一方面,老师按照书本教,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没有遇到过实际中的问题,很难对学生传授实际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处在象牙塔中,很难接触到所学专业的那个领域。所以,不同专业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展开实践,例如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去中小学见习,会计类专业学生可以去公司或是事务所实际操作,各院领导应多帮助同学寻找此类机会。

2.师生之间增加互动。现代多数高校中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上课时的交流,走出课堂便再无交集。“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强调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那么,谁掌握了“做”谁就是先生。所以,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中,老师与学生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固有的师生关系,以更加开放的课堂形式共同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文化娱乐活动

文化娱乐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内容,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

1934年陶行知拟定的教育大纲中提出了五则“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所以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对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强团队意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文娱活动。陶行知特别推崇戏剧的力量。1929年,戏剧家田汉率进步话剧团体“南国社”来晓庄师范演出,不久成立晓庄剧社,陶行知任社长,师生同演。如今,我们可以传承陶行知的做法,重开戏剧社,重演戏剧,丰富学生们的生活,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大学生在课余生活往往追求一种活泼轻松的生活方式。为此,学校可以有组织地举行格调高雅的文艺晚会,也可以组织或引导学生自发举行辩论会、演讲赛、歌咏比赛等活动。这些对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活动。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开展乡村体育运动,包括爬山、玩石锁、掷球、提水、竞走等项目。我校体育会每年召开,但参与度不高,其实也是因为比赛项目没有新意。其实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的项目,例如,现在很流行的撕名牌、指压板、泥地竞赛等。

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

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我们通常所说的校风、学风就体现了大学独特的校园心理,往往是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最深刻地、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一)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一般是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集中体现在历届师生以及广大校友身上的,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动学校发展的一种学校主导意识。在此对如何塑造学校精神提出几点建议:

1.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陶行知每办一所学校,都要通过校歌、校旗、校徽、校训、校刊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自己的办学主张、办学思想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教育人、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系统地让学生进行校史、学生手册、校训校歌的学习,使刚入校的学生体会学校精神文化的熏陶,萌生爱校之情。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无论是学习区、生活区的环境文化布置,亦或是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都要倡导学校精神这一主流文化。

3.建设校园文化要确立主旋律。陶行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方针。虽然涉及面很广,但主题十分明确。晓庄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做”展开。“做”就是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学院的校训,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根本方法。

(二)大学形象

大学形象是大学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反映,内在素质包括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学生素质、教学质量、办学活力、学校精神等,外在表现包括学校标识、建筑装饰、环境风貌、师生仪态等,公众会根据这些方面对一所大学进行判断。

在陶行知先生创立南京晓庄师范之初,是以农村学校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办学主要目的也是使农民能有机会接受教育。在上个世纪末,南京晓庄学院的形象是培养老师的师范学校。如今,南京晓庄学院已经是一个综合类的大学,但大众对这一新的形象似乎并不熟悉。因此,我校应该加强除师范类专业的其他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等建设,重视其他专业的发展,让南京晓庄学院真正成为一所综合类大学。

四、结束语

“教学做合一”是南京晓庄学院的校训,我们所有的活动开展都应紧紧围绕这一宗旨。我们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不论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建设,都应当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来进行。本次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通过研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入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着力点,分别从物质、行为和精神层面对南京晓庄学院校园文化提出建议,这不仅是我校发展创新陶行知理论和实践的一次有益探索,也在很大意义上对处在变革中的学校总体发展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周洪宇.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刘刚.多维大学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校园文化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陶行知教育名录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