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2016-11-05 17:53曲晶
企业导报 2016年19期

曲晶

摘 要:创业活动作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内外部环境的支持,还需要创业者的行为表现和综合特质即胜任力。本文介绍了创业胜任力、创业绩效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一方面能够丰富创业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企业的创业实践。

关键词:创业活动;创业胜任力;创业绩效

胜任力能显著区分高绩效和低绩效的个体深层次特质,有着以往仅从创业者个体特质研究所不具有的优势。近几年,对创业特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应用胜任力方法。学者们致力于建立创业胜任力模型以识别不同情境下创业者创造高绩效所具备的特质和能力。

一、创业胜任力

从创业的角度来研究胜任力,就是创业胜任力,国内外学者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93年,Chandler和

Hanks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的概念,视其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把它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很多学者对创业胜任力概念的界定集中在创业活动的主体上,经历了由个体层面向组织层面的转变。即由最初的关注创业者综合的高水平的个人特质转变为不仅关注创业者的个性特征,也关注企业的行为特征。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创业胜任力经历了从特质论向情景观再向过程观的视角转换。特质观视角的创业胜任力注重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特质和能力。代表性的学者有Markman和Baron

(2003) 、苗青和王重鸣(2003)、冯华和杜红( 2005)、周烁(2013)等;情景观视角下的创业胜任力则注重创业主体与创业环境之间的协调配合,从创业主体和创业环境的契合为切入点来界定创业胜任力,代表性的学者有Muzychenko等(2008)、Nabi等(2010);过程观视角为解决创业胜任力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匹配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创业胜任力维度是能实现高绩效创业所对应的胜任力要素的总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维度划分详见表1:

二、创业绩效

创业绩效是衡量组织创业过程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创业是否成功的标杆。创业绩效是个体、机会、资源、环境等各项创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创业的本质特点。学者们对创业绩效维度的划分祥见表2:

由于目前对创业理解的差异,对创业绩效的维度划分莫衷一是。Murphy(1996)认为在研究创业时,绩效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分别是:(1)绩效维度的确定要以调查为基础;(2)绩效是多维度的;(3)假定的维度要以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4)考虑如年龄、规模和产业等关键的控制变量。由此可知,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研究目的来对创业绩效的维度进行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业胜任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创业胜任力是对高绩效有直接影响的个人具备的技能、知识、性格等特质组合,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非常紧密。因此,国内外学者热衷于对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且大部分的研究结论都证实创业胜任力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Hite,2000;Lechner,2006;马红民、李非,2008;张振华,2009)。王红军、陈劲(2007)以93位科技企业家为研究对象,得出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越高,则创业绩效越好。苗青、王重鸣(2003)指出中小企业创业胜任力的预测效力要优于大企业。众多国内学者热衷于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研究,部分学者验证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孙波、杨延生,2010;熊花,2011)。随着研究视角的改变,创业胜任力的研究对象逐渐由个体向组织、团体转移。张振华(2009)通过实证得出了创业团队胜任力的八维度模型,并验证了创业团队胜任力对于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大量的实证研究一致表明,创业胜任力是创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之一,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且胜任力维度差异对绩效的影响程度亦有所不同。

四、当前的研究局限

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创业胜任力和创业绩效的关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该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

(1)研究样本的局限性。目前研究样本多为大学生、中小型创业企业及其创业者。当研究样本未设定具体行业时,研究对象应该涉及到众多行业,在样本的选取上,样本必须来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由于条件限制,对创业者进行访问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导致本研究的样本普遍较少。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的选择,以达到提升假说检验的信度与效度。(2)缺少对不同管理情境下创业胜任力模型差异的思考。学者们都试图建立一个创业胜任力通用模型。但是事实上创业胜任力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规模以及不同性质的企业中作用模式是不同的。使用通用模型的时候应该结合企业和行业的特点等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创业胜任力除了受到企业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和外部环境有关系,例如文化因素。所以即使国外的创业胜任力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但是把国外的理论应用到我国企业的话,需要根据我国的组织理念、组织背景、组织环境等创立适合我国的创业胜任力模型。

参考文献:

[1] 陈建安,金晶,法何. 创业胜任力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09:2-14+24.

[2] 范晓光,郑峰.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模型构建及培养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12,2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