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构建

2016-11-05 06:43冯利张瑞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可持续机制高校

冯利 张瑞

摘 要:随着高校对校友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校友资源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显著作用。校友作为高校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有保护性地进行开发,才不至于造成校友资源的枯竭。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工作经验体会,概括了当今高校校友工作现状,给出了坚持高校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校友工作;可持续;机制;校友文化

高校校友工作现状探析

1.校友会组织人员配备不足

一是人员力量薄弱。早期的校友会组织一般是校长办公室下面的一个科室,随着近几年校友工作的发展,校友会渐渐从其他部门独立出来,成为高校下属的独立单位。但是由于学校编制越来越紧张,校友会一般是与教育基金会、校董会一起合署办公,经常“几块牌子,一套人马” [1],有的甚至成为“富余人员”的安置点。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各高校都有数千甚至万人毕业,而校友工作人员的配备并没有随着校友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现有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处理学校日常事务之外,还要完成教育部或当地教育局、民政部或当地民政局所要求的年检、审计、组织机构代码验证等例行工作,真正放在校友工作上的精力少之又少。人才引进也并非是校友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人员力量的薄弱,使校友会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受限,使校友工作难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二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校友会组织普遍依附于学校,而高校尽管开始重视校友工作,但对其投入仍然不足,队伍建设长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经验积累、轻理论提高现象[2]。校友工作人员对国外先进大学校友会的先进工作方式和理念没有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导致校友工作不温不火,基本处于工作有目标、没激情的状态。此外,校友会在高校中依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导致了工作人员流失,开展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从而使已经建立的校友联系也随之流失,阻碍了校友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校友工作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系统的信息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在信息化时代,建立完善的校友信息数据库是校友工作的基础,但这项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学校需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长期的沟通、交流、调查和追踪。而高校是否掌握详细的校友信息不仅决定了校友资源的管理效率,更直接影响到学校对校友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校友的联络主要依靠辅导员、老教师和教职工的个人联系,校友资料也仅是类似于通讯录的简单记录,并未归口到校友会统一管理;校友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或者设计不够完善,网络平台仅仅是向校友单方面宣传的一个平台,不能够吸引校友前来注册或者完善自己的个人信息,校友会面对校友流动速率不断提升的局面已经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校友毕业离校即与母校脱节,从此再无联系。校友流失越多,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就会愈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尚未发挥作用。在校友工作中推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高校校友工作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但是学院校友会在成立之初“轰轰烈烈”,在成立之后“不了了之”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校内学院校友会成立时间长短不一,院领导对校友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重视程度不够,普遍没有设置专职的校友工作人员,学院校友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有精力开展深入的校友工作。收集和整理校友信息、与校友们保持频繁互动等工作,都是耗时耗力又见效慢,在学院日常事务繁忙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有的学院也会偶尔举办些活动,但是不跟总会联系,总会也是在活动办完,新闻报出来的时候才知晓,所以总会为返校校友准备的《校友通讯》等材料无法转达到校友手中。上述种种情况均显示搭建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效果甚微。

三是多层次的校友平台尚未搭建完善。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群体庞大,优势资源非常丰富,亟须进一步整合。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校友组织而言,行业性的校友组织还未形成规模,严重缺乏同行业校友间及不同行业间的校友资源整合。此外,分布在地方上的校友会组织相对独立和分散,校友成员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大部分校友还处于事业发展的上升期,对于非本职、非营利性的校友公益事业缺乏动力和热情,被动地参与或者不参与校友活动,导致地方校友组织不能持续地开展校友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长期工作机制和稳定的组织机构。学校层面的校友工作重心主要停留在重点、优秀校友的跟进上,辐射面相对狭窄,整体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大众校友的需求。因此,有行业交叉、地域交叉以及老中青校友间互通信息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友平台还远远未达到校友满意的程度。

四是学校与校友的互惠机制尚待建立。校友工作的实质是有效利用校友资源为学校的建设提供后备力量。[3]高校与校友联系主要是利益诉求,或者是为高校发展募集资金,或者是为了高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高校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高校仍然是一个准“经济实体”,也面临着“产品”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问题[4],因此不免存在功利色彩。而校友对母校的利益诉求则比较复杂,既有纯粹的感情需求,又有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有利益回报的需求。如果校友工作的方法或者意识形态出了问题,就会产生恶劣的、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建立双方互惠的机制是开展校友工作的前提。

3. 在校生校友意识培养欠缺

2010年1月12日,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高瓴资本创建人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万美元;2011年1月24日,中国温斯特电池制造有限公司创办人钟馨嫁向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捐赠1,000万美元。这个特别的捐款数额反映出张磊以及耶鲁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们都恪守承诺,回馈学校。教育无国界,捐赠教育事业本无可厚非,但此事确实值得国内教育者深思。张磊在捐赠时提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改变了他的一生。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对校友的影响程度。高校对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毕业后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张磊选择给耶鲁大学捐赠,说明耶鲁大学对于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培养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相较而言,国内高校对于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方面则欠缺不少。

4. 系统、健康的校友文化还未形成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我国高校的校友文化建设工作长期处于自由生长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系统规划,校友文化建设在功能定位、运行机制、政策导向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与功效。[5]一方面,目前高校校友会与校友交流的方式主要局限在:向校友赠送校友期刊、编辑出版校友风采和校友通讯录、校庆日及返校日返校、校园故地重游、领导出差顺访当地校友、举办校友联谊活动、邀请知名校友回母校作报告等零散的活动。这些校友工作方式老套、形式单一、内容老旧,从而导致效果不温不火,校友参与度不高,反应平平。另一方面,由于校友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普遍缺失,高校普遍没有形成全校各部门共同开展校友工作的意识。开展校友工作,挖掘校友资源,为高校服务,不是校友会一个部门的职责,也不是校友会一个部门所能够完成的。为校友服务需要校内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校友返校需要停车证,否则在出校门的时候就要被收取停车费,停车费本没有多少,但对校友是一种感情上的伤害。所以,校友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吃、穿、住、用、行等各种服务的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

高校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构建

1.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形成全校校友工作一盘棋的局面

领导重视是校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体现在提高对校友工作的认识上,应树立以校友为本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服务校友的意识;其次,要落实在对校友工作人、财、物的配备上,建立一支经费有保障、专兼职工作人员相结合的高素质校友工作队伍;最后,应协调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全校一盘棋,通力合作,树立校友工作的全局意识。

2. 健全组织架构,形成有序的校友工作网络

健全组织架构是可持续推进校友工作的组织保障。由于校友数量巨大,要想与校友们保持长期密切联系,有效开展合作,就必须要建立严谨有序的工作网络,对校友实现网格化管理。首先,高校在建立校友工作办公室的同时,还需根据学校校友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校友工作办公室下建立权责分明、结构简约的相关科室,各司其职。其次,在学校内部,应搭建校院两级工作模式,即各个培养单位应成立自己的校友会,并由专人负责,由在校生组成校友志愿团,对重点校友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宣传,开展校友信息搜集、联络、接待、服务等工作。再次,在校外校友密集的地市,成立地方校友分会,由一名热心的校友负责当地校友的联络和活动的组织,并与校友总会保持沟通。复次,根据校友的需求,以成立行业校友会为辅,增强、激发校友参加校友会的愿望。最后,随着近年来专业硕士校友规模的扩大,应积极探索建立专业硕士校友组织,如MBA、EMBA校友联络组织,有利于校友分专业开展交流联谊活动。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发展空间

坚持信息化建设,及时搜集、更新校友信息是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下,社会科技进步,已经进入到信息化、自媒体时代。因此,结合校友特点,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建立健全校友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例如:校友会门户网站的建设,内部校友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PC端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移动终端交流平台等。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以及大众传媒工具,如QQ、微博、微信等,进行校友信息推广和宣传,及时发布母校动态和校友活动信息,整合校友资源发展空间,以拓展广大校友的沟通渠道。

4. 提升服务层次,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校友会组织不应单单是联谊和募捐的组织,也不仅仅是娱乐的组织,它更应该是一个服务校友、服务社会的高层次组织。开设校友论坛和校友职业培训、校友素质拓展、校友课题调研、校友经验交流、校友论文竞赛等[6],通过多种形式让校友团队成员在每次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获益。只有这样,校友工作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5. 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丰富校友文化的内涵

今日的在校生,即是明日的校友,是校友队伍的强大后备军,校友意识的培养应从在校生做起。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与良好情感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基石,而这种感情大部分是在校学习期间形成与累积的。因此,加强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

校友文化是实现学校和校友事业发展的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文化滋润的校友事业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文化基础的校友事业大厦结构也难以契合稳固。校友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协调、辐射等功能对校友以及在校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7]校友文化把大学教育变成了一种终身的文化认同,让校友因共同的认识、记忆和情感而凝聚起来,为将来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情感和文化基础。[8]

高校校友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需要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更需要一线校友工作者加强学习交流,树立科学的校友工作理念,总结校友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高校校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静霞.我国大学校友会现状及其出路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4):73-76.

[2]王庆林,陆志华.高校校友会工作现状及其理念探讨[A].中国高校校友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成立10周年论文集[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41-146.

[3]闵维方.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姜德学,田莹,姜力力.大学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J].黑龙江教育学校学报,2013(5):178-180.

[5] 陈毕晟.论文化视野下高校校友工作推进策略 [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75-78.

[6]肖红,杨璞.浅析行业校友会建设—以广西大学桂林校友会供电分会建设为例[A]. 中国高校校友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成立10周年论文集[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84-288.

[7]黄飞,邢相勤,刘锐.我国高校校友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J].中国高等教育,2009(5):57-58.

[8]惠海龙.高校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瓶颈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猜你喜欢
可持续机制高校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