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016-11-07 01:40马小琴
护理与康复 2016年9期
关键词:发文穴位论文

戴 红,马小琴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调查与分析·

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戴红1,马小琴2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310006;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现状,为临床护理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按照纳入及剔除标准,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地区分布、机构类别、合著情况、期刊分布、被引情况、基金资助情况及临床应用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102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的第一作者分别来自我国22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研究机构以西医综合性医院为主;文献合作度2.46,合作率63.52%;文献分别发表在251种期刊上,文献高被引的论文有8篇,最高被引频次为78次,总体被引频次4 559次;科研基金资助少。从文献分析来看,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以消化系统最多,其次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皮肤及循环系统等。结论穴位按摩这一中医护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相关研究还需加强,各地间的交流和联系有待加强,科研基金的投入也需增加。

按摩;中医护理;文献;计量学分析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9.004

按摩,又称推拿,是指通过专业手法或一定医疗器具,在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特殊部位进行有规范及节律性的作功,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缓急、调利骨节、补肾益气、调理肠胃、宣肺化痰、急救醒脑、美容养颜、养生保健等疗效,甚至可以以指代针、推拿代药[1]。穴位按摩是通过对人体不同部位的腧穴施用不同的手法刺激,运用中医辩证理论知识,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的目的[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3]明确提出: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作为15种可以由护理人员独立操作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4]的穴位按摩法随着社会经济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穴位按摩这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5],并且相比其他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按摩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1],广泛应用于外科、内科、妇科及儿科等疾病。本文通过主题词提取对近15年有关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了解其临床护理应用现状,为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策略纳入标准:文献内容与穴位按摩相关,且属于临床护理范畴,发表于国内正规医学期刊的汉语类的文献;内容重复的文献仅算1篇,第一作者为我国大陆研究者。剔除标准:剔除个案报道类、动物实验类、综述类及其他非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剔除硕博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等。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本文数据来源,限定检索时间范围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由于穴位按摩手法多、名称多、适应证广,确定检索方式“SU=按摩+推拿+穴位按摩+小儿推拿+膏摩+腹部按摩+捏脊+摩法 AND FT=护理”。

1.2文献管理与分析下载符合检索策略文献的作者、单位、题名、刊名、被引次数等信息,应用Excel统计分析论文的年度分布、地域分布、单位分布等特征。

2 结  果

2.1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共检索出9 348篇文献,逐一筛选去重后获得1 102篇文献。文献从2000年的18篇发展到2014年的199篇,期间并不是均匀增长,虽从2008年开始多次出现上下波动,但是论文的数量大体仍是呈增长趋势,见图1。

图1 穴位按摩文献发表的年度分布

2.2文献作者情况统计

2.2.1第一作者所在地区分布注明作者单位的1 102篇论文分别为我国22个省、4个直辖市及4个自治区作者所完成,见表1。广东和山东共发文347篇,占总发文量的31.49%,浙江、江苏紧随其后,以上4个省共计发文562篇,占总发文量的51.00%,显示出这4个经济发达省份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多,而甘肃、宁夏、海南、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则较少。

表1 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第一作者所在省份

2.2.2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机构类别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机构类别见表2。从统计结果来看,以西医综合性医院及中医院的作者居多,其次是医学院附属医院。

表2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机构类别

2.2.3第一作者发文情况统计根据普赖斯定律[6]核心作者撰写的论文应占所有专业论文总数的一半。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M的统计公式为:M=0.749×(Nmax)1/2,Nmax是指发文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统计数据表明,穴位按摩论文最高产作者共发表论文4篇,则M值约为1.5,即核心作者的发文篇数应大于2篇。经统计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20人,共发表论文49篇,占论文总数的4.45%,这与50%的目标差距甚远,核心作者并未形成,因此这些作者还只能暂称为高产作者。

2.2.4文献作者合著情况统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科合作的意识不断增强。一篇论文有多个作者参与,可以在知识结构等方面取长补短,提高科学研究的效果和学术论文的质量。在1 102篇穴位按摩论文中共计作者2 714人次,其中有独著论文402篇,合著论文700篇。作者合作度指某一确定时间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作者合作率是合著论文占论文总量的比率。本研究作者的合作度为2.46,合作率为63.52%。

2.3文献期刊分布统计15年间的1 102篇论文共刊载于251种期刊上,其中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杂志为《护理研究》,共刊载了89篇,占所有论文的8.08%;载文4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有6种,占期刊总数的2.39%,分别为《护理研究》《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当代护士》《全科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共载文388篇,占论文总量的35.21%。

2.4高被引的论文高被引的论文是指在所有被引用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论文[7]。15年间的穴位按摩论文最低被引次数为0,最高被引频次为78次,803篇被引,共被引频次4 559次,299篇未被引,篇均被引次数为5.68,被引次数排在前8的被引论文即为高被引论文,分别是被引次数为78、66、63、53、49、48、48、42次的论文。

2.5文献的基金资助情况统计 基金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近年来科研基金对科学研究的资助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高水平论文产出被视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8]。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地区作为基金论文的产出地区进行统计分析可知,15年来穴位按摩基金资助论文37篇,占比3.36%,其中,19篇(1.72%)为省级基金,9篇(0.82%)为市级基金,5篇(0.45%)为国家级基金,4篇(0.36%)为院校基金。只有16个省份有穴位按摩基金论文的产出,其中主要来源于广东、浙江、上海、江苏、河北、福建等省市,且偏倚明显,对穴位按摩研究资助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共有13项。

2.6穴位按摩临床应用的分析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研究相关疾病系统分布见表2。应用于消化系统最多,其次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皮肤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排名前6位的病症依次为便秘(208篇)、腹胀(81篇)、产妇乳汁分泌不足(78篇)、癌症疼痛(66篇)、失眠(48篇)、尿潴留(42篇)。

表3 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研究相关疾病系统分布情况

3 讨  论

3.1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文献发文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自2000年始有关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呈缓和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44篇到2008年的94篇,翻倍增加,可能是与2005年第23届国际护士研讨会开设中医护理专题以及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有关[9]。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推广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3.2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状况分析近15年来穴位按摩的热点主要还是在临床。广泛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临床各科,适应证非常广。其科研和临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特别是消化系统方面,通过脐周穴位、手足穴位、耳穴等按摩或配以中药熏蒸、拔罐、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改善各种病因引发的便秘,文章几乎涉及到病因、病理、治疗、作用机制、康复等各个环节,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穴位按摩的病症主要是便秘、腹胀、产妇乳汁分泌不足、癌症疼痛、失眠和尿潴留,其分布可能与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疾病的发生率、穴位按摩对产妇无副作用等因素有关。在镇痛方面穴位按摩有独特疗效,通过调节外周水平、脊髓水平、脊髓上中枢水平及疼痛心理性机制4个方面镇静、解痉、消肿及活血止痛[1]。

3.3文献期刊分布情况分析期刊是研究论文的载体,对穴位按摩研究论文所刊登期刊的统计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穴位按摩的发展状况。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即将期刊按刊载该学科论文数量递减的顺序排序,刊载论文累积量接近总量的33%的期刊处于核心期刊的第一区(核心区)[10],《护理研究》《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当代护士》《全科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共载文388篇,占论文总量35.21%,可界定是我国现阶段穴位按摩研究的期刊的核心区。

3.4穴位按摩的地域分布分析穴位按摩的发展存在地域性。沿海发达地区比内地落后地区发展好,这提示我国各地穴位按摩临床护理应用不平衡,应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或技术指导。本研究近15年有关穴位按摩的文献中只有3.36%是有基金支持,且相对而言,以广东省此类研究课题居多,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研究与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等诸多方面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护理研究人员的科研基础以及获得基金资助的意识及能力、还有地方各级部门对中医护理研究的重视和投入程度等有一定的关联;另外可能与本文仅仅从中国知网检索文献,没有收集更全面的文献有关;再是一些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不足,成果总结和论文写作能力不强,穴位按摩应用情况无法报道,因此应鼓励广大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积极申请各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推动我国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1] 范炳华.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3.

[2] 庞军,王开龙,雷龙鸣,等.论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影响因素[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42-14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8-258.

[5] 刘敬,郭义,王红.2001-2011年SCI源期刊发表的中医推拿文献分析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210-212.

[6]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5-169.

[7] 张秀杰,尹安春,周丹.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护理学者论文发表态势和研究热点领域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66-1272.

[8] 赵来娟,郭凤娇,赵蓉英.APEC成员计算机科学领域基金论文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5(7):112-118.

[9] 张素秋,陈丽丽,周姣媚,等.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4-6.

[10] 王舒.2001-200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8):1113-1116.

Bibliometric research on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of point massage//

Dai Hong1, Ma Xiaoqin2//

1.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6, China; 2.Nursing Schoo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omestic present status of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on point massage based on bibliometric research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and it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earch CNKI database. Screen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inclusive and rejection criteria. Tak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annual publication amount, districts, institution category, coauthoring, journal distribution, citing, fund assis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tatus of literature by bibliometric method. Result1 102 literatures are included. Annual publication amount is increasing. First author of the literatures are from 22 provinces, 4 autonomous regions and 4 municipalities. Comprehensive western medical hospitals are the main institutions. Literature collaboration level is 2.46. Collaboration rate is 63.52%. Literatures are published in 251 journals. 8 literatures are frequently cited (78 times at most). The total cited frequency is 4 559 times. Scientific fund seldom assists.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of point massage are mostly in digestive system, then in nervous system, reproduc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locomotor system, skin and circulatory system from literature analysis. Conclusion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nursing skill, point massage attract more attention these days. But related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laces should be enhanced. More fund is needed to invest in it.

massage; traditional Chinese nursing care; literature; bibliometrics

戴红(1986-),女,本科,硕士在读,主管护师.

2016-04-21

马小琴,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R195.1

A

1671-9875(2016)09-0831-04

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2015ZA064

猜你喜欢
发文穴位论文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