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2016-11-07 01:42石银燕王建女张学平
护理与康复 2016年9期
关键词:条目精神分裂症量表

石银燕,王建女,张学平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3)



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石银燕,王建女,张学平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3)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98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引导式教育训练帮助患者学会对药物及精神症状的自我管理。应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及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4周末、干预后7月,观察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中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及精神症状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促进患者精神康复。

精神分裂症;精神康复;引导式教育训练;自我管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9.015

尽管新型抗精神病药及新的治疗方法使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了暂时或长期的改善,但仍有一定数量的患者继续遭受着幻觉、妄想等多种精神症状的痛苦和煎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据统计,大约有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缓解后进入慢性期,有25%左右的患者精神症状持续恶化,需要终身照顾[1]。因此,精神疾病的精神康复一直是精神卫生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2007年Kanungpairn等[2]首次通过教育、训练等方式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了解幻听,学习和练习各种分散注意力的技能来管理幻听症状,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幻听症状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此精神疾病的症状自我管理在精神康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引导式教育训练是最早用于小儿脑瘫、自闭症等患儿功能康复的一种方式,是指通过对有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引导、教育和训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目的的一种训练方法[3-4]。为了探讨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康复的作用,本院康复科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对住院的5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进行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症状自我管理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6]评定总分≥35分者;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前提下,仍有部分精神病性症状且病情相对稳定者;无严重躯体疾病,无乙醇及药物依赖;年龄18~60岁,住院时间4~12周;患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各种其他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伴发严重躯体疾病者,伴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有严重精神衰退或冲动兴奋行为者,有严重酗酒和药物滥用史者,不配合训练者,个人生活不能自理者。2014年6月至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0岁,平均(38.74±10.6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8±4.5)年;BPRS评分(42.74±5.78)分;病程8~30年,平均(19.78±10.42)年;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42±3.78)。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8~54岁,平均(29.34±9.2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8±2.5)年;BPRS评分(46.61±6.23)分;病程7~29年,平均(21.51±8.93)年;平均BMI(23.23±4.41)。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BPRS评分、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纳入时两组患者均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治疗方法及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等,并进行首次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6]、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6]及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6]评估;两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在出院时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并随访半年。

1.2.1对照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包括饮食、运动及日常一般护理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训练。由1名精神科医生及1名护士全程负责实施,以小组上课的形式,通过看录像、问题解答、角色扮演、完成家庭作业等方法训练,分8次完成,每周2次,每次1.0~1.5 h,持续训练4周。在引导式教育训练前告知患者训练的目的、意义、方法和结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每例患者或家属须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实施步骤:第1周首先进行患者相互介绍(姓名、职业、兴趣、住址、患病后的感受等),其次介绍训练的目的、过程、内容,然后进行基本社交技能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最后完成家庭作业。第2周首先巩固复习上周的重点内容,并对其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测试,然后学习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介绍药物自我管理的内容及目的,介绍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和评价药物作用的正确方法,服药的目的及益处,让患者学习安全、正确服药的技巧和评价药物作用的方法,识别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的表现,帮助患者学会处理药物副作用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最后完成家庭作业。第3周首先巩固复习上周的重点内容,然后进行介绍精神症状自我监控的内容及目的,识别并监控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识别和处置持续的精神症状,并共同探讨影响精神康复的不利因素,最后完成家庭作业。第4周首先巩固复习上周的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回归社会技能训练的内容和目的,最后做好出院前的准备,学会正确应对各方面的压力。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干预前研究人员进行所用量表的一致性培训,在干预前、干预后第4周末及干预后第7月末均采用ITAQ、FAQ及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1.3.1ITAQ[6]ITAQ主要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态度,由4维度11条目组成,服药依从(3条目)、药物管理(2条目)、症状管理(2条目)、自我效能(4条目),各条目按0~2分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知力水平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3.2FAQ[6]主要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情况,该量表共10条目,各条目按0~2分评分,总分20分,评估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得越好。

1.3.3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6]此量表为阳性症状量表(SAPS),采用患者自评的方式,用于评估患者对阳性精神症状的认识情况。该量表共34条目,幻觉7条目、妄想13条目、怪异行为5条目、阳性思维形式障碍9条目,各条目按0~5分评分,总分170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越充分。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段FAQ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FAQ评分比较 分

注:1)表示同一时段组间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分

注:1)表示同一时段组间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不同时段ITAQ各维度评分比较见表3、表4。

表3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ITAQ各维度评分比较(n=50) 分

注:1)表示同一时段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段ITAQ各维度评分比较(n=48) 分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期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多迁延不愈,逐渐出现精神衰退的可能。研究发现,约有25%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后能完全康复,而多数患者随着病程的迁延逐渐出现精神衰退,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日趋严重,治疗也变得越来越困难[7]。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要面临适应社会环境和恢复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既要担心学习、工作、婚姻家庭,又要承受社会歧视,加上精神分裂症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低下或丧失,使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难以得到保证,使患者缺乏自信,不能悦纳自己,缺乏人际情感交流,影响患者重新适应社会、重返社会,还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康复[8]。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是患者的健康行为再建和社会行为再适应的过程,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将医学、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注重疾病的治疗,又强调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1,9-11]。引导式教育训练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变对精神分裂症的错误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12],使患者通过训练掌握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知识,正确评价药物的作用及识别处理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复发的先兆症状,学会药物及精神症状的自我监控、回归社会技能和基本的社会技能,实现安全用药、预防或延缓疾病复发的目的[13-15]。通过训练能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自信和生活质量,起到促进精神康复和社会回归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末、干预后7月末观察组患者ITAQ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A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复发先兆症状评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Peuskens J.The 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 focus on extended-release quetiapine fumarate[J].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2011(7):549-564.

[2] Kanungpairn T,Sitthimongkol Y,Wattanapailin A,et al.Effects of a symptom management program on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in Thai out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a pilot study[J].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2007,9(1):34-39.

[3] 侯玉晋.引导式教育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进展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6):37-38.

[4] 刘立芬,李遵清.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2):109-113.

[5] 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

[6] 张明园,何燕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5:9.

[7] 肖泽萍,徐一峰.精神障碍的处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2.

[8] Mestdagh A,Hansen B.Stigma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ceiving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are:a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J].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14,49(1):79-87.

[9] Cincotta SL,Rodefer JS.Emerging role of sertind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J].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2010(6):429-441.

[10] 黄英,邓克琴,杨坤芳,等.反复发作性精神分裂症的服药认识观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90.

[11] Haddad PM,Brain C,Scott J.Nonadherence with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in schizophrenia:challeng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Patient Related Outcome Measures,2014(5):43-62.

[12] 穆利娟.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训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0):83-84.

[13] 戴欢洪,唐桃华,李喜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4):72-73.

[14] 夏琴娟.自我管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10(5):439-441.

[15] 朱小英,章秋萍.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3):205-207.

石银燕(1982-),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04-07

张学平,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R473.74

A

1671-9875(2016)09-0861-04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40733Q47

猜你喜欢
条目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