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

2016-11-07 03:10张炳凯郑辉李萍
关键词:经管类学院教学内容

张炳凯,郑辉,李萍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061199)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

张炳凯,郑辉,李萍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061199)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以及统计学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决定了对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就我院的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实施进行阐述,供学习探讨。

独立学院;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1999年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得到了迅速发展,独立学院办学层次为本科,录取分数一般介于二本和大专之间。由于生源质量的状况,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强调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因此,要求统计学教学中以“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方向,降低基础理论的要求,着力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经管类专业学生特点的需要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很大一部分具有文科背景,普遍数学基础较薄弱,在需要抽象理解的推断统计内容的学习上十分吃力,在面对公式多、计算复杂的教材时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了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这也决定了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弱化理论的推导和复杂的手工计算,更强调借助统计软件分析工具来处理实际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

进入21世纪,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复杂的、有价值的数据应用。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有用信息为国民经济和企业的运行提供决策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只靠原有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很完成对各行各业各具特色的数据分析与价值挖掘的任务,需要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经济中复杂数据,应用统计工具和相关经济、管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课程具有“三多、两难、一抽象”的特点,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难理解+难记忆+高度抽象性,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但由于认识不够深入,教学中教材的选用往往与一本、二本大学的相同,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注重数学推导,缺乏统计学思维的训练,学生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为目标,而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统计问题却无从下手,严重偏离了独立学院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综合性、应用性严重不足

统计方法的形成来源于实质性学科处理数据的需要,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的结合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也为统计中复杂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由于统计学的理论教学课时较多,严重挤占了软件应用、上机实验和实践的课时,此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统计思维,应用能力明显不足。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统计学学科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既有理论和公式推导,又有方法和实际应用。目前,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多数沿用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尽管加入了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但由于受到计算机硬件设备、课时、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课件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而忽视了统计案例教学和统计软件等重要手段。

(四)考核手段落后,学业综合评价方式不足

期末闭卷笔试是统计学课程一直沿用的传统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质量,但却缺乏对学生学业的全面考核,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靠死记硬背的公式及例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学会用统计学的思维来分析问题。

三、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当前统计学教学“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结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我院正探索“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情景为驱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多模块结合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目的

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减少数理推导,消除学生对统计学的畏难情绪。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组将统计学课程划分为:“讲授、实验、实践”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内容交叉并行,实践模块贯穿课程始终,在实践环节中间穿插着进行讲授和实验模块,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1.实验模块安排。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本课程实验教学部分安排了8学时,时间安排在该部分理论课程完成后,由每位学生操作一台电脑在机房完成。具体内容包括:三种类型数据的图表整理与图示2学时,数据的描述统计指标及参数估计2学时,方差分析、回归分析2学时,综合统计应用2学时。验室教学部分主的案例来源于本课程组自编案例集,上机时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操作,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要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及时讲评。

表1: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

2.实践教学安排。为了让学生操作的项目与真实统计活动相贴近,完成从问卷设计、抽样调查、数据录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整个过程,每组需要选取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进行调研,调研主题包括两种:一种是大学生活中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大学生逃课问题、玩手机问题、就业问题、英语四六级通过影响因素等;另一种选择以专业相关为主,鼓励结合现实企业委托的课题进行调研。项目小组成员以自愿结对的5-6人组成,利用课余时间同时进行,项目选题不能重复,以保证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项目得到锻炼,同时在其他项目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时,能够相互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针对理论教学,采用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传统板书教学速度缓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统计理论的理解,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有助于启发式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同时,建立了统计学习题库,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为主,多选题和填空题为辅,学生在学习完每章理论之后,能自行到统计学优质课程网上自测,同时提供练习题的详细解答,

2.针对实验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本课程组编制了专门的教学案例集,针对重要的知识点设计专门的案例,使知识点做到全覆盖。上机时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和答疑为辅。通过上机操作,不仅学会了统计软件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增强了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针对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第一次课就向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是完成各自的调研任务,是为了完成调研任务而去学习统计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而非为了学习理论知识参加任务。然后将整个任务分解成若干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子项目,包括从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相关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四个主要子项目,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也围绕各阶段任务展开,项目进行到哪里,相关的理论与上机操作就安排在哪里,真正做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4.建设统计学课程网站。该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课程公告,课程简介(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资料(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样卷),实践环节(案例分析与解答提示、实验指导、实践指导书、全国市场调查大赛),课外推荐(参考书籍、软件下载、统计故事)等,基本形成了纸介质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的立体化教材范式,为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方便。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成绩分为四部分: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调查报告占20%,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上课出勤率、讨论问题情况;实验成绩主要有每次学生上机完成的实验报告情况来评定;调查报告是对学生通过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主要是对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

总之,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将理论讲授、上机案例教学、统计软件应用融入实践调研的整个过程,使得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教科研项目“统计学优质课程”资助,项目编号:HBJS14011)

[1]王艳.《统计学》教改方案初探[J].经济师,2007,(9).

[2]王世通,侯信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14,(17).

猜你喜欢
经管类学院教学内容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西行学院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