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2016-11-07 11:55范蓉
文教资料 2016年2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创新路径研究

范蓉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发展,体现了其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为与时俱进,我们要准确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具体形势,确立其命题方向,明确其原则定位,进而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拥有更多的成果积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创新    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及价值导向建立的根本思想保证[1]。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创新,不断丰满。在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围绕党章,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适应性与历史价值性。而创新则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更新之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就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中国创新化的马克思主义[2]。

当今的时代是技术数字化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通过新媒体更多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联系的紧密性更凸显,且其在思想素质及理论认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习近平同志在国家行政学院调研时指出,意识形态的工作必须坚守原则,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上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的认知基础。结合工作认知实际,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实现创新,可有以下四点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形势分析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首年,我国不仅在经济发展层面取得长足进步,更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及马克思理论创新上获得较大进步。不过,在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网络提供给社会思想交流的平台,但为某些反社会主义思潮借机进入提供了机会。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某些政治新常态下的党员纪律问题显现出来。我们必须更为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亟待提升教育向心力,以与新媒体时代保持足够的适应度与契合度,并发挥主导作用。

整体看,无论国内国外,新媒体的发展让人们更关注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内涵,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优势等。这就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准,适应社会发展,敢于创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强大的核心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主要命题确立

1.创新发展的基础是继承

上世纪上半叶,我国社会一直在封建势力战争、军阀势力战争及帝国主义战争中波动式发展。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积贫积弱的现状让中国逐步靠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给了中国更多星火燎原的思想基础。后无论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还是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进入中国后的种种本土化适应与完善。中国历史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而即便在多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都是经历时代验证的意识形态支撑,是不容置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解决的经验结晶。无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发展创新,都必须以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准点。可以说继承是创新发展的基础要求。

2.创新发展的价值是发展

尽管步入新的时期,但是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多,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而提倡在新媒体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发展,是基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3.创新发展的方向是特色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结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3]。这不仅体现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在新形势下亦如此。在社会发展的大形势下,要逐步适应社会需求、个体需求等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色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所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吸取历史发展教训,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原则定位

1.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立场是中国发展问题及发展要求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历经近百年的理论创新,使得马克思主义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经验积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当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规模大,信息受众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马克思主义仅仅靠关起门来搞研究获得,与实际相脱节,那么它将失去实践的价值意义。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承前启后,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新高度、实践新局面。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求,更是其实践指导价值的体现。

2.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先进性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创新的过程。尤其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必须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才会形成自我审视,进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实现自我成长。这已在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多次被证明,例如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就通过“八七会议”得以纠正,使马克思主义增加新的发展内涵;又如在“左倾”错误严重的“反围剿”时期,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得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自我澄清与矫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的领导集体。在新媒体条件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更多元化,不免出现负面不实的传播,如何在未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纯洁度与科学度,自我审视必不可少。

3.领导与群众是理论发展创新必不可少的必要力量

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浪潮中,人民群众一直都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领导者,需要人民群众作为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支撑。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理论的产生和创新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只有深入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才能拥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来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4.国情与世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长足创新的保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指导中国取得革命成功的指导性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立足当前中国不断发展的现实形势,更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来考究中国国情的适应度,同时关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兼收并蓄。前苏联以“城市包围农村”的策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以中国国情为背景,毛泽东等领导人则主动放弃这种策略,同时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当前习总书记领导党中央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着重考虑的就是国情与世情的结合。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目标成果设计

理论创新是发展理念与实践整合的必然途径[4]。在社会科学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首先要有准确的渠道定位。在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注重保持自身科学的引导性、正确的发展导向,并积极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难以满足信息时代需求的理论部分,争取从新的历史发展中保证理论的创新性与新的生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必须保持原创性,即当代中国的国情不能抄袭,中国的理论适应情况不能抄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可抄袭。

当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不断在提升干群关系密切度,让中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理论典型区。新媒体时代,针对网络空间信息的延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应该有如下成果预期。

1.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丰富化成果

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曾经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当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曾经有过教训。随着中国共产党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文革”后的工作核心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其后,无论是“三个代表”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用智慧与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典型案例。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纯化党员干部,加强‘两学一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凝聚力体现,在未来“提振信心,发展经济”的倡议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暗示将再次成为丰富理论体系的催化剂与驱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积淀成更为丰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2.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建设性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着实践建设问题,而理论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必然面对自身建设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等问题。当前形势下新媒体层出不穷,人们对其他社会信息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在党政领导的影响下,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下的干部队伍自我纯化的目标和方法,将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建设成果的保证。

3.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发展性成果

当今中国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与影响,在新形势下,唯有与时俱进,“不忘初心,勇于前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具备“面向未来发展”的动力与资本。当前,政治生态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能促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董四代,冯宏良.论马克思主义的原创精神和邓小平的理论创新[J].学习论坛,2002(8).

[2]李娟,王喜满.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路径和意识[J].新疆社会科学,2014(1).

[3]庞元正.从创新理论到创新实践唯物主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6).

[4]吴强.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0(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创新路径研究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